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建构与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力量

    惠国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与核心是认同,它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族、政党与文化、政党与制度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历史生成中寻找答案。在民族遭受外侮时“中华民族”凝聚国人意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中国的认同团结各民族建设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民族共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新时代对民族复兴伟业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紧密关联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长期强化政党与民族的关系,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合力;不断调适政党与文化的关系提升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动能;因时优化政党与制度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意志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里,对党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保障。

    2024年03期 No.207 5-1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

    张新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来自精神凝聚力、精神感召力、精神意志力和精神创新力。其中,精神凝聚力表现为民族凝聚力、群体认同力和个体认知力,精神感召力表现为“崇德论”、“尚志论”和“人本论”,精神意志力表现为意志坚定性、意志顽强性和意志普遍性,精神创新力表现为守正创新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4年03期 No.20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主题研讨(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法律保障

  •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能

    夏沁;

    经营管理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根本方式,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所需考虑的核心事项。目前学界存在职责说和权能说的分歧,导致集体经济组织法内部出现两套相互矛盾的经营管理制度,割裂了整个组织体系。为此,应当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开展经营管理的职能”并非一种职责,而是一种权能。集体经济组织基于集体所有权分化而享有经营管理的权能,并且此种权能应当是一种整合性的所有权权能,相关的经营权能和管理权能并不能分别予以配置。在这一路径下,整合性的经营管理权能是集体经济组织向外连接市场主体、向内连接成员的中枢所在,权能内容包括选择经营管理方式,组织制定和执行经营管理的章程和制度、决议,以及其他日常经营管理等。

    2024年03期 No.207 25-36+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立法规制

    沈理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是集体产权改革中的基础性问题。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附于农民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代表“农民集体”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经济组织。农民只有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才能享有集体资产的相关权益,从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实质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为了实现“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之目的,同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运转,正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应当吸纳地方立法和实践经验,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则,并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赋予地方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更多的自主权。

    2024年03期 No.207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多元主体制度

    肖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方面,应当完善公积公益金制度,并通过二次量化,逐步取消原有的集体份额。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方面,既要明晰成员享有份额的差异性和全部成员享有份额的正当性,还要着重关注份额户民事主体资格的确认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实现通过“确权到户”保障新增人口权益的政策目标。在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方面,成员份额兼具的财产功能和社保功能决定了其对外流转兼具开放性和封闭性,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成员份额的路径应当是立法关注的重点。

    2024年03期 No.207 47-58+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保的程序控制与法律效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的完善为中心

    高圣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属于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活动、取得营业利润即为题中应有之义。经营活动的展开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担保信贷也就不可避免,如此即不宜否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担保能力。不过,担保有危及集体财产安全和成员利益之风险,为防止法定代表人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随意以集体财产提供担保,法律上应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担保行为进行严格的程序控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保应经成员大会审议决定,章程可以规定由成员代表大会或者理事会决定。担保决策机构的决议应以绝大多数决通过。未经担保决策机构决议的,担保合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发生效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承担担保责任,也不承担赔偿责任,相对人所受损失由相对人与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予以分担。

    2024年03期 No.207 59-7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主题研讨(二):社会建设与善治

  • 发展性国家能力与社会建设——一个社会组织影响与建构治理生态的发展实践

    侯利文;

    本研究以“融入-嵌入-增能”为基本分析线索,以X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实践为依据,聚焦社会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研究发现,专业社会组织融入街区治理格局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元化发展、组团式购买和整体性治理的服务效果。发展性国家能力为社会组织深度嵌入社区治理,改变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空间。在这一特定的治理空间中,社会组织通过对党建本土化方法的借用以及专业性、创新性的宣称,有效地建构和影响了地方的治理生态,实现了专业社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场域的有效形塑和改变。

    2024年03期 No.207 71-8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善治视野下审判权运行规律的法理阐释

    章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要求。善治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理想形态,善治的实现离不开审判权功能的发挥。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理理念,善治为衡量审判权运行能否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标准。在善治视野下,审判权运行规律具有有效满足司法需求、妥善平衡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实现审判活动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等特定意蕴,由审判权独立行使、恪守司法公正、纠纷有效解决、审判公开透明、公众有序参与等要素构成,具有回应性、协同性、柔和性、开放性和引导性等特点。

    2024年03期 No.207 85-9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主题研讨(三):比较视野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分析范式

    王鸿铭;

    现代国家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政治学的核心命题。西方比较政治学价值导向下所构造的“现代化”“民主化”话语概念,难以解释现代国家建设,甚至还会引发政治衰败和政体崩溃。“国家治理”作为比较政治学话语概念的“中国方案”,符合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和实践,其衍生的理论分析范式“国家治理能力”更适合被用来阐释现代国家建设。“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衡量标准由“意识形态认同”决定的体制吸纳能力和体制濡化能力,“社会结构平等”决定的制度汲取能力和制度整合能力,“官僚意志自主”决定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回应能力共同构成,并能够在案例检验基础上成为一个比较现代国家建设的“通用标准”。

    2024年03期 No.207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党作用——以战后日本为例

    郭定平;

    在战后复兴、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转型的各个发展时期,日本政党尤其是自民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强调政党治理取向的基础上,本文从日本特殊的政官关系的分析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了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1955年体制和2001年体制下日本政党政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同模式。在此过程中,日本出现了从自民党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到多党联合执政,从官僚主导到政治主导,从执政党-政府的二元体制到执政党-政府的一元化与行政集权,从政官合作到政官冲突的重大转变。这些重要变化明显反映了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同模式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绩效的显著影响。

    2024年03期 No.207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遗忘与发掘:历史记忆与西班牙政治发展

    谈火生;

    历史记忆关乎一个国家的集体认同,但对于暴力历史的记忆则可能激发人们之间的仇恨,对集体认同构成威胁。西班牙在民主转型初期,通过“遗忘公约”为民主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政党竞争、央地关系和民间社会的共同推动下,这种缺乏正义的历史记忆策略在民主巩固之后转向“发掘”,2007年通过的《历史记忆法》使历史记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把握好历史记忆与正义之间的平衡,仍考验着西班牙人的政治智慧。

    2024年03期 No.207 118-13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专题论文_经济研究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本土市场作用的逻辑

    冯帆;韦志文;

    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阶段,我国形成了全球少有的超大规模本土市场,其所催生的高质量内需体系缓解了本土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欠缺等问题,为本土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新质生产要素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场景,成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立足双循环良性互动,以本土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逻辑体现在:其作用基础是本土市场资源优势;其作用方式是开放融合创新;其作用结果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良性互动,推动生产力的革新。在未来阶段,应准确把握和利用超大规模本土市场优势,以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年03期 No.207 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透视“汉服潮”:符号消费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品价值再造

    周亚瑜;朱虹;

    受当下新的文化使命召唤,文化消费市场正逐步成为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主战场。汉服消费作为当前文化消费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而备受关注。在符号消费视域下,流行的“汉服潮”可以被归纳为一类文化产品价值再塑造的典型现象。本文基于文化社会学的符号消费理论,融合营销场景,通过剖析“汉服潮”现象,探讨汉服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符号再造动机、技术助力和场景优势,并提出促进文化消费市场建设的长效建议。

    2024年03期 No.207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专题论文_社会学研究

  • 社会团结的传统文化基础

    胡安宁;

    社会团结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成员对他人的情感联结和关切,其与社会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辨析了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团结度的多重机制:(1)传统文化能够为人际交往提供共享性的基本道德资源,使得人际在保持彼此独有特征的同时,在是非判断等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2)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一种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共享性身份建构,以此勾连社会上的不同个体,让“内群体偏好”得以拓展到整个社会;(3)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行动者完成惯习的跨场域迁移,以其他场域所培育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和态度倾向来达成维持社会团结的目的;(4)传统文化可以形塑个体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认知框架,从而通过注意力分配等机制让社会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5)共享的集体记忆可以提升社会团结,而传统文化会影响集体记忆的内容并调节个体内化集体记忆的具体过程,以此作用于社会团结。

    2024年03期 No.207 15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社会工作干预过程中本土知识的生产模式与生成路径

    安秋玲;

    回应时代使命和学科使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知识体系已成学界共识。基于社会工作干预实践来探寻社会工作本土知识生产的可能性,对实现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有重要启示。本文在阐释社会工作本土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知识生产模式视角,分析了社会工作干预中存在本土知识生产的事实及复合式的知识生产模式,厘清了社会工作本土知识生成的转化、改编、转移和创造等主要路径,讨论了社会工作干预过程中知识生产的集约性、系统性与多元性特征。拓展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来源领域,纳入基于社会工作干预的本土知识生产思路,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03期 No.207 162-16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专题论文_公共行政

  • 数字孪生与科层制的他在性建构

    肖涵;张乾友;

    20世纪中期以后,包含了向他者开放、包容差异性、摆脱宏大叙事追求和突破实体性在场理念等主要内涵的他在性视角的兴起为科层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科层制迎来了他在性建构的现实契机:在进一步实现组织整体性、敏捷性和社会驱动方面不断向他者开放,在数据处理能力、广泛算法分类、数据生产者转变等方面试图摆脱同一性宏大叙事的追求,也在实现二者共时、二处共在方面为在场他者创造了空前条件。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消除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障碍,算法中对差异性的有限包容、排除他者的因果关系设置、数字威权主义、监视资本主义、轻视多源数据融合等实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基于此,需要积极探寻数字孪生条件下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进路,为技术创新与政府治理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2024年03期 No.207 170-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精明增长语境下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供需适配研究

    朱亚;

    政府在通过行政化手段回应老年人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免费”需求的过程中,产生了供需错位的问题。对此,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要基于“老富还未协同”这一最大现实,在精明增长语境下对供需进行重构。在供给逻辑上,以包容性供给保障基础需求,可及性供给满足有效需求,集约性供给回应低价需求;在需求策略上,以合理性需求推动供给聚焦,主动性需求促进供给贴合,多维性需求加速供给丰富。通过围绕市场展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围绕老年群体展开的需求侧系统性引导,推动供需双侧相向发力,协同校准。

    2024年03期 No.207 180-18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专题论文_人文新论

  • 清末民国时期铁路与女性自觉

    葛玉红;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具有科学技术表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自其通车时起就被认为具有便利交通、发达工商与传播文化之责任,它促进了社会的自由与进步,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及平等的展现。女性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并推动了社会发展,而铁路作为文明之引线,成为女性解放的媒介和女性力量的延伸。然而,铁路的运行又让女性乘客面临出行安全挑战,这又促使铁路营运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女性的乘车安全。铁路与女性在现代性语境中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2024年03期 No.207 190-198+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平等对视东方帝国:17世纪《夏尔丹游记》对萨法维伊朗的记载及其价值

    黄中流;

    作为17世纪游历萨法维伊朗的西方旅行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法国珠宝商夏尔丹以胡格诺派教徒特有的好奇和敏锐,细致而全面地记录了萨法维时期的方方面面。百科全书式的《夏尔丹游记》在欧洲的出版和流传,为渴望了解和认识东方世界的欧洲提供了权威的文本,改变了欧洲对萨法维伊朗的刻板印象,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同时代关于萨法维伊朗的其他游记相比,《夏尔丹游记》以更加理性、详实、全面和准确的内容被学界誉为“六大游记”之首。《夏尔丹游记》为西方知识界的东方知识构建了最初的认知框架,更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东方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03期 No.207 19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稿约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本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与专题论文等栏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聚焦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践与经验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阐释,致力将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专题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尤重社会学、

    2024年03期 No.2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学海》引注规范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页下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47-266页。

    2024年03期 No.207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