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兰·亨特;刘跃一;唐凯;
第一部分通过对宗教作为身分标识、政治需要媒介、动员工具、社会控制力量的阐释,以及散居民与超国家主义的观察,分析了宗教和暴力冲突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分别从"青年膨胀"理论、地缘政治、宗教与文化、新的战争经济等方面,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最重要、最激烈的宗教冲突——基地组织运动。结尾部分探讨了国家机关与宗教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2年01期 No.13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阿兰·亨特;刘跃一;唐凯;
第一部分通过对宗教作为身分标识、政治需要媒介、动员工具、社会控制力量的阐释,以及散居民与超国家主义的观察,分析了宗教和暴力冲突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分别从"青年膨胀"理论、地缘政治、宗教与文化、新的战争经济等方面,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最重要、最激烈的宗教冲突——基地组织运动。结尾部分探讨了国家机关与宗教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2年01期 No.13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米尔本·莱恩;杨永振;张子恺;
宗教既是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及维护和平的力量,又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煽动资源,它有可能被暴力目的所操纵。本文通过存在、生成和归属等宗教体验和影射的三大范畴,从精神和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分析和平、冲突与宗教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从事宗教社区的和平与冲突预防工作。
2012年01期 No.13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米尔本·莱恩;杨永振;张子恺;
宗教既是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及维护和平的力量,又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煽动资源,它有可能被暴力目的所操纵。本文通过存在、生成和归属等宗教体验和影射的三大范畴,从精神和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分析和平、冲突与宗教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从事宗教社区的和平与冲突预防工作。
2012年01期 No.13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刘成;
身份及其敌人形象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一种固化的存在。但它们不是天生不变的,可因环境变化和互动发展而进行社会重构。暴力冲突或对抗造成了彼此间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又排除了改变身份和宽容对方的可能性。和解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思想和力量。我们应该寻求某种新的方式进行谈判和化解冲突,使我们自己的身份得以伸长,从而更能宽容他人的身份。
2012年01期 No.1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刘成;
身份及其敌人形象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一种固化的存在。但它们不是天生不变的,可因环境变化和互动发展而进行社会重构。暴力冲突或对抗造成了彼此间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又排除了改变身份和宽容对方的可能性。和解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思想和力量。我们应该寻求某种新的方式进行谈判和化解冲突,使我们自己的身份得以伸长,从而更能宽容他人的身份。
2012年01期 No.1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高师宁;
本文讨论了历史上关于宗教未来的两种主要观点,并用事实表明宗教至今并没有消亡,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世界宗教的格局已处于多元状况,只有对话才能导致宗教间的和平相处,也才可能实现世界和平。
2012年01期 No.13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高师宁;
本文讨论了历史上关于宗教未来的两种主要观点,并用事实表明宗教至今并没有消亡,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世界宗教的格局已处于多元状况,只有对话才能导致宗教间的和平相处,也才可能实现世界和平。
2012年01期 No.13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袁冬梅;刘建江;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将制造业重振上升为国家战略,期望以此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摆脱危机的困扰。然而,制造业重振正面临资本流入不足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元疲软、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等内外原因,美国吸引境外资本流入已面临困境。为此,美国一是从整体上创造条件,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二是通过诸如税收优惠、贸易政策调整等措施,降低本国制造业成本,促进海外跨国公司资本回流。这意味着全球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升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积极应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成为当务之急。
2012年01期 No.133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 袁冬梅;刘建江;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将制造业重振上升为国家战略,期望以此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摆脱危机的困扰。然而,制造业重振正面临资本流入不足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元疲软、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等内外原因,美国吸引境外资本流入已面临困境。为此,美国一是从整体上创造条件,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二是通过诸如税收优惠、贸易政策调整等措施,降低本国制造业成本,促进海外跨国公司资本回流。这意味着全球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升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积极应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成为当务之急。
2012年01期 No.133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1 ] - 林乐芬;张昆;丁鹏;
随着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科技金融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已成为国家、省(市)政府和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科技金融是"以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为导向",由于江苏省是以银行主导的科技金融融资模式,探索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就是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本文基于银行视角,在对江苏8家银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江苏各样本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银行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2012年01期 No.133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 林乐芬;张昆;丁鹏;
随着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科技金融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已成为国家、省(市)政府和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科技金融是"以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为导向",由于江苏省是以银行主导的科技金融融资模式,探索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就是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本文基于银行视角,在对江苏8家银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江苏各样本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银行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2012年01期 No.133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 张宗庆;张寅;
在一个知识-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构建各种形式的联盟,实现知识转移促进创新绩效。在联盟这一层面,行为人约束和知识特征约束是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构建了以知识转移广度、深度和嵌入度为核心的概念模型,并运用江苏省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的广度对提升创新是有益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向特定渠道获取知识的深度,企业内外知识的"嵌入"度则显得非常重要。其政策涵义强调联盟的构建应以企业为主体,并辅以其他公共平台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2012年01期 No.13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张宗庆;张寅;
在一个知识-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构建各种形式的联盟,实现知识转移促进创新绩效。在联盟这一层面,行为人约束和知识特征约束是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构建了以知识转移广度、深度和嵌入度为核心的概念模型,并运用江苏省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的广度对提升创新是有益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向特定渠道获取知识的深度,企业内外知识的"嵌入"度则显得非常重要。其政策涵义强调联盟的构建应以企业为主体,并辅以其他公共平台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2012年01期 No.13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李明辉;刘笑霞;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环保观念的日益增强,我国涌现出大量环境审计研究成果,其主题既涉及环境审计的概念、目标、对象、理论框架等基本理论,也涉及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等应用理论。然而,现有研究存在过于偏重基本理论而忽视应用理论、过于偏重规范分析而忽视实证研究、过于偏重合规性政府环境审计而忽视环境绩效审计以及企业环境审计等不足。未来应当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主体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尤其应在进一步研究政府环境审计相关理论和应用问题的同时加大企业环境审计的研究力度。
2012年01期 No.133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 李明辉;刘笑霞;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环保观念的日益增强,我国涌现出大量环境审计研究成果,其主题既涉及环境审计的概念、目标、对象、理论框架等基本理论,也涉及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等应用理论。然而,现有研究存在过于偏重基本理论而忽视应用理论、过于偏重规范分析而忽视实证研究、过于偏重合规性政府环境审计而忽视环境绩效审计以及企业环境审计等不足。未来应当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主体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尤其应在进一步研究政府环境审计相关理论和应用问题的同时加大企业环境审计的研究力度。
2012年01期 No.133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 魏守华;刘小静;
按照国务院规划,长三角地区将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角度看,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关于长三角转型升级的高端研讨会。会议就长三角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优化、微观的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动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12年01期 No.13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魏守华;刘小静;
按照国务院规划,长三角地区将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角度看,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关于长三角转型升级的高端研讨会。会议就长三角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优化、微观的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动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12年01期 No.13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顾昕;
县属公立医院在中国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龙头老大的角色。同其他公立医院一样,县医院的运营嵌入在行政型市场化的制度结构之中。一方面,县医院的日常运营主要依赖于收费,而医保支付(尤其是新农合支付)在县医院收入构成中日益占据较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县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价格,都受制于政府的行政性协调。然而,行政协调机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公益性效果,县医院的医药费用增幅水平则持续性地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水平。县医院的改革尽管艰难,但却刻不容缓。
2012年01期 No.133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 顾昕;
县属公立医院在中国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龙头老大的角色。同其他公立医院一样,县医院的运营嵌入在行政型市场化的制度结构之中。一方面,县医院的日常运营主要依赖于收费,而医保支付(尤其是新农合支付)在县医院收入构成中日益占据较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县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价格,都受制于政府的行政性协调。然而,行政协调机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公益性效果,县医院的医药费用增幅水平则持续性地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水平。县医院的改革尽管艰难,但却刻不容缓。
2012年01期 No.133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 张海波;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总量增加、范围扩散、冲突程度加剧、权利意识增强、化解难度加大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生成逻辑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既有变革社会中矛盾凸显的一般规律,也有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拉大、阶层结构固化、制度结构开放度不够、政治体系不均衡、游民群体扩大的自身原因。因此,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问题,社会矛盾的化解要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技巧性的策略,更需要理念上的反思和战略性的调整,变"堵"为"疏",化"刚"为"柔",化"游"入"土",推动源头治理。
2012年01期 No.13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 张海波;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总量增加、范围扩散、冲突程度加剧、权利意识增强、化解难度加大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生成逻辑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既有变革社会中矛盾凸显的一般规律,也有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拉大、阶层结构固化、制度结构开放度不够、政治体系不均衡、游民群体扩大的自身原因。因此,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问题,社会矛盾的化解要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技巧性的策略,更需要理念上的反思和战略性的调整,变"堵"为"疏",化"刚"为"柔",化"游"入"土",推动源头治理。
2012年01期 No.13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 王思斌;
本文以四川"5.12"地震之后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和开展服务的过程为例,分析了社会工作在进入由自上而下行政力量主导的学校系统所遇到的困难和过程,指出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是其获得实践权的过程。文章在社会空间的概念框架下,指出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受教育系统权威人士认可、社会工作群体建构和社会空间的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央18部委《意见》公布之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有获取实践权的问题。
2012年01期 No.133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 王思斌;
本文以四川"5.12"地震之后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和开展服务的过程为例,分析了社会工作在进入由自上而下行政力量主导的学校系统所遇到的困难和过程,指出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是其获得实践权的过程。文章在社会空间的概念框架下,指出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受教育系统权威人士认可、社会工作群体建构和社会空间的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央18部委《意见》公布之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有获取实践权的问题。
2012年01期 No.133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 史柏年;
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在三年项目制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向制度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理念、组织和规程三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理念方面的问题是:在与学校教育制度衔接时,到底是维护还是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到底是在学校内部设岗还是由外部机构派驻;规程方面的问题是:对于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专业方法,到底是因循照搬还是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文章结合四川灾后重建的经验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2年01期 No.13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 史柏年;
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在三年项目制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向制度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理念、组织和规程三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理念方面的问题是:在与学校教育制度衔接时,到底是维护还是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到底是在学校内部设岗还是由外部机构派驻;规程方面的问题是:对于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专业方法,到底是因循照搬还是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文章结合四川灾后重建的经验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2年01期 No.13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 许莉娅;
在不同的国家及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的学生服务机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的中小学校,目前实施的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机制,它由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及后勤保障服务等六大系统构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学校学生服务机制,为学校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这套学生工作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它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表现在教育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差异、学校任务为本与学生需要为本的差异、工作的问题视角与优势取向的差异、服务的控制管束与授权增能的差异、工作者的独立作战与团队合作的差异、更多关注意识形态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差异。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现有的学校学生工作体系中注入社会工作的专业元素。以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为例,提出在现有学校服务体系中嵌入社会工作的战略及策略: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组建学校社会工作科际团队,明确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责成学校社会工作者组织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向学校教职员工传达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理念、功能及助人方法,帮助学校人员了解、接纳认同社会工作。对合作团队的成员进行参与式的系列培训,培养本土社工。
2012年01期 No.13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6 ] - 许莉娅;
在不同的国家及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的学生服务机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的中小学校,目前实施的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机制,它由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及后勤保障服务等六大系统构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学校学生服务机制,为学校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这套学生工作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它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表现在教育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差异、学校任务为本与学生需要为本的差异、工作的问题视角与优势取向的差异、服务的控制管束与授权增能的差异、工作者的独立作战与团队合作的差异、更多关注意识形态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差异。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现有的学校学生工作体系中注入社会工作的专业元素。以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为例,提出在现有学校服务体系中嵌入社会工作的战略及策略: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组建学校社会工作科际团队,明确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责成学校社会工作者组织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向学校教职员工传达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理念、功能及助人方法,帮助学校人员了解、接纳认同社会工作。对合作团队的成员进行参与式的系列培训,培养本土社工。
2012年01期 No.13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6 ]
- 金东日;
体制是规定社会组织或领域的基本运行方式和性质的概念,并具有整体性、同基本理念和权力的密切关联性、象征性、自我强化的倾向等特征。而所谓体制先进性,是指能够有效地实现组织或领域的核心价值,还能同其环境保持适合点的属性。体制先进性包含动态稳定、有效地防止利益和权力的垄断、善于纠错和学习、保持符合时代精神的基本理念等主要内容。
2012年01期 No.13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金东日;
体制是规定社会组织或领域的基本运行方式和性质的概念,并具有整体性、同基本理念和权力的密切关联性、象征性、自我强化的倾向等特征。而所谓体制先进性,是指能够有效地实现组织或领域的核心价值,还能同其环境保持适合点的属性。体制先进性包含动态稳定、有效地防止利益和权力的垄断、善于纠错和学习、保持符合时代精神的基本理念等主要内容。
2012年01期 No.13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刘建军;
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化"运动,这一运动直接导致了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向社会主义道德化的转型,中国两次转型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对于未来中国来说,她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三重面向的压力,这三重面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2012年01期 No.133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刘建军;
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化"运动,这一运动直接导致了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向社会主义道德化的转型,中国两次转型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对于未来中国来说,她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三重面向的压力,这三重面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2012年01期 No.133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陈伟;
关于霍布斯的论述是施米特政治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施米特意识到了霍布斯思想的复杂性、多面性,反对简单地以"现代人"、"自由主义"等标签去概括霍布斯。他重视霍布斯承上启下的位置,既看到霍布斯与之前数百年思想资源的密切关联,又看到他启发后世政治哲学的新因素。霍布斯对政治统一体的认识,对主权决断的重申,对秩序的捍卫,均被施米特用来反思20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困境。不过,简单地称施米特为霍布斯主义者,是低估了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尤见于他对霍布斯进行批判之处。
2012年01期 No.133 120-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陈伟;
关于霍布斯的论述是施米特政治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施米特意识到了霍布斯思想的复杂性、多面性,反对简单地以"现代人"、"自由主义"等标签去概括霍布斯。他重视霍布斯承上启下的位置,既看到霍布斯与之前数百年思想资源的密切关联,又看到他启发后世政治哲学的新因素。霍布斯对政治统一体的认识,对主权决断的重申,对秩序的捍卫,均被施米特用来反思20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困境。不过,简单地称施米特为霍布斯主义者,是低估了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施米特学说的原创性尤见于他对霍布斯进行批判之处。
2012年01期 No.133 120-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徐志国;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2012年01期 No.13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徐志国;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2012年01期 No.13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崔秋锁;
在以往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中,专门探究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即使有少数论著在探讨马克思的价值观,但其内容也往往只是侧重讨论马克思价值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而很少涉及其本身是"如何产生"、"怎样确立"和"如何实现"的现实基础、生成过程和途径方式等问题。这就使得对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或过于简单化,或以偏概全。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本文试图从生存困境的超越、自由个性的实现和改变现状的实践等三重维度,对马克思价值观之生成和确立的客观现实基础、终极关怀目标和实现途径方式等问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探讨和解读,以求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有所深化并向前推进。
2012年01期 No.133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崔秋锁;
在以往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中,专门探究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即使有少数论著在探讨马克思的价值观,但其内容也往往只是侧重讨论马克思价值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而很少涉及其本身是"如何产生"、"怎样确立"和"如何实现"的现实基础、生成过程和途径方式等问题。这就使得对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或过于简单化,或以偏概全。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本文试图从生存困境的超越、自由个性的实现和改变现状的实践等三重维度,对马克思价值观之生成和确立的客观现实基础、终极关怀目标和实现途径方式等问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探讨和解读,以求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有所深化并向前推进。
2012年01期 No.133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8 ] - 刘鹏;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2012年01期 No.133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刘鹏;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2012年01期 No.133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杨国荣;
宋明理学作为一代思潮,有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及论题。从哲学的层面说,在"理"和"气"、"心"和"理"、"心"和"性"、以及"道心"和"人心"、"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等概念之后,理学既讨论何物存在或何为世界的本原及根据这样一些天道之域的形而上问题,又追问"何为人"、"何为理想人格"以及"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等人道之域的问题。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其关切之点进一步指向"当然"与"实然"、"必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后者既涉及中国哲学所讨论的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又在普遍的哲学论域中体现了本体论、伦理学与价值论的相互交融。
2012年01期 No.133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杨国荣;
宋明理学作为一代思潮,有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及论题。从哲学的层面说,在"理"和"气"、"心"和"理"、"心"和"性"、以及"道心"和"人心"、"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等概念之后,理学既讨论何物存在或何为世界的本原及根据这样一些天道之域的形而上问题,又追问"何为人"、"何为理想人格"以及"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等人道之域的问题。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其关切之点进一步指向"当然"与"实然"、"必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后者既涉及中国哲学所讨论的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又在普遍的哲学论域中体现了本体论、伦理学与价值论的相互交融。
2012年01期 No.133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陈畅;
《明儒学案》通常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这种观点的误区是把《明儒学案》与其所属学术传统割裂开来。《明儒学案》并没有超出传统上"以道为体、以史为用"的道统史观,它是以总结明代儒学为途径、以表彰刘宗周之学为目标的道统论著作。刘宗周建立了一种从整体上超越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立场,黄宗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达的道统史观,把存在诸多差异的明儒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其话语特色是:既按各家思想自身的逻辑突出其特质,又使各家思想以参证、彰显刘宗周之学的方式存在于话语体系之中。
2012年01期 No.133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陈畅;
《明儒学案》通常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这种观点的误区是把《明儒学案》与其所属学术传统割裂开来。《明儒学案》并没有超出传统上"以道为体、以史为用"的道统史观,它是以总结明代儒学为途径、以表彰刘宗周之学为目标的道统论著作。刘宗周建立了一种从整体上超越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立场,黄宗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达的道统史观,把存在诸多差异的明儒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其话语特色是:既按各家思想自身的逻辑突出其特质,又使各家思想以参证、彰显刘宗周之学的方式存在于话语体系之中。
2012年01期 No.133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刘梁剑;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2012年01期 No.133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刘梁剑;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2012年01期 No.133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高永旺;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2012年01期 No.13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高永旺;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2012年01期 No.13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文德;
写亦虎仙家族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活跃于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大族。写亦虎仙作为哈密回回首领,充当使臣,周旋于哈密与明朝、吐鲁番之间,得到明廷的厚赏与授职,在甘州、肃州等地积累了大量财富。他被甘肃守臣派往吐鲁番,由于向吐鲁番许下一千五百匹缎子得不到明朝认可,引发甘肃之变,被明朝逮捕。后结纳佞臣,得到明武宗青睐。嘉靖即位时,病死狱中。该家族衰亡是写亦虎仙不择手段追求财富、主张闭关绝贡的士大夫的反复打击及明朝国力下降的综合结果。
2012年01期 No.133 1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张文德;
写亦虎仙家族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活跃于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大族。写亦虎仙作为哈密回回首领,充当使臣,周旋于哈密与明朝、吐鲁番之间,得到明廷的厚赏与授职,在甘州、肃州等地积累了大量财富。他被甘肃守臣派往吐鲁番,由于向吐鲁番许下一千五百匹缎子得不到明朝认可,引发甘肃之变,被明朝逮捕。后结纳佞臣,得到明武宗青睐。嘉靖即位时,病死狱中。该家族衰亡是写亦虎仙不择手段追求财富、主张闭关绝贡的士大夫的反复打击及明朝国力下降的综合结果。
2012年01期 No.133 1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赵秉志;张伟珂;
中国有组织犯罪立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创制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司法解释等其他法律文件为补充的有组织犯罪惩治体系。但是,根据国内外犯罪形势的变化和新挑战,从长远来看,在保持现有的分散式立法模式不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立法观为指导,需要在刑法典总则部分对罪行严重的有组织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禁用假释,并增设独立的刑事没收制度;同时,在分则部分保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规范有组织犯罪的构成特征,并增加单位犯罪主体和完善资格刑配置。
2012年01期 No.133 179-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赵秉志;张伟珂;
中国有组织犯罪立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创制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司法解释等其他法律文件为补充的有组织犯罪惩治体系。但是,根据国内外犯罪形势的变化和新挑战,从长远来看,在保持现有的分散式立法模式不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立法观为指导,需要在刑法典总则部分对罪行严重的有组织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禁用假释,并增设独立的刑事没收制度;同时,在分则部分保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规范有组织犯罪的构成特征,并增加单位犯罪主体和完善资格刑配置。
2012年01期 No.133 179-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邓刚宏;
基于现代行政法治发展趋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平衡,程序轻微违法并不导致行政行为无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我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具备了设立补正判决的理论条件。补正判决不是一种独立的判决形式,作为辅助判决,与原告诉讼请求不相对应,是人民法院依据利益衡量原则对程序轻微违法作出的判决形式。补正判决作为一种特殊的判决形式,其适用可以在满足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没有撤销的必要、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被确认违法、行政主体履行程序仍有必要三个条件。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必要增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出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保护或者行政效率考虑,可以不撤销行政行为,作出确认违法判决,并责令行政机关予以补正。"
2012年01期 No.133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邓刚宏;
基于现代行政法治发展趋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平衡,程序轻微违法并不导致行政行为无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我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具备了设立补正判决的理论条件。补正判决不是一种独立的判决形式,作为辅助判决,与原告诉讼请求不相对应,是人民法院依据利益衡量原则对程序轻微违法作出的判决形式。补正判决作为一种特殊的判决形式,其适用可以在满足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没有撤销的必要、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被确认违法、行政主体履行程序仍有必要三个条件。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必要增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出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保护或者行政效率考虑,可以不撤销行政行为,作出确认违法判决,并责令行政机关予以补正。"
2012年01期 No.133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谭九生;
在职业协会惩戒中,一方面,惩戒决定人不得对裁决结果享有个人利益,尤其是金钱利益,同时,也不得对被惩戒人存在着个人偏见;另一方面,惩戒决定人应当保持独立性,通过内部职能分离制度可确保惩戒决定人的独立性,这兼顾了公正和效率的双重价值。另外,可采合理怀疑标准作为撤销职业协会惩戒决定或主张该惩戒决定无效的判断标准。
2012年01期 No.133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谭九生;
在职业协会惩戒中,一方面,惩戒决定人不得对裁决结果享有个人利益,尤其是金钱利益,同时,也不得对被惩戒人存在着个人偏见;另一方面,惩戒决定人应当保持独立性,通过内部职能分离制度可确保惩戒决定人的独立性,这兼顾了公正和效率的双重价值。另外,可采合理怀疑标准作为撤销职业协会惩戒决定或主张该惩戒决定无效的判断标准。
2012年01期 No.133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于杨曜;
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目前学界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研究不多,对其法律性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厘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加以规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具有行为性质上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种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是属于非类型化行政行为的范畴,其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两种基本形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在日常检查中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是法律法规设定的职权,不仅不构成越权,而且是其职责之所在。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司法控制。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发布,除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外,至少需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就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尽可能规定出详细的授权范围以及完善的行政程序以及司法救济等,以便尽可能使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法治化。
2012年01期 No.133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于杨曜;
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目前学界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研究不多,对其法律性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厘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加以规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具有行为性质上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种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是属于非类型化行政行为的范畴,其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两种基本形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在日常检查中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是法律法规设定的职权,不仅不构成越权,而且是其职责之所在。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司法控制。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发布,除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外,至少需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就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尽可能规定出详细的授权范围以及完善的行政程序以及司法救济等,以便尽可能使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法治化。
2012年01期 No.133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