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合法性原则与执政的选择——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积累之考察

    陈建;姚润皋;

    人类社会的合法性执政有一定的原则规定性,中国社会执政合法性主要依赖于四个原则的检验:历史使命原则、治理效度原则、社会理想原则、治理方式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其实是在以上四个原则要求下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以说中共的具体执政是基于合法性原则的要求所作出的选择。通过对中共合法性资源积累过程的考察,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其现实执政合法性的原因所在,也可以得出其将来继续谋求有效执政地位的历史趋势,这两者统一于合法性原则所蕴涵的内在要求。

    2008年06期 No.11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合法性原则与执政的选择——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积累之考察

    陈建;姚润皋;

    人类社会的合法性执政有一定的原则规定性,中国社会执政合法性主要依赖于四个原则的检验:历史使命原则、治理效度原则、社会理想原则、治理方式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其实是在以上四个原则要求下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以说中共的具体执政是基于合法性原则的要求所作出的选择。通过对中共合法性资源积累过程的考察,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其现实执政合法性的原因所在,也可以得出其将来继续谋求有效执政地位的历史趋势,这两者统一于合法性原则所蕴涵的内在要求。

    2008年06期 No.11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巴兰的发展经济学评析

    孙乐强;

    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认为马克思的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线性发展观"。巴兰立足于全球视角,以经济剩余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学,这在依附理论和不发达国家理论的发展史上都是有其独创性的。但是,他的这种发展经济学也存在重大的缺陷,首先,他严重误解了马克思发展观的真实内涵;其次,他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完全忽视了不发达国家自身的内在因素;再次,他只是一味地从道德立场上谴责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没有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意义做出科学的评价。

    2008年06期 No.11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巴兰的发展经济学评析

    孙乐强;

    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认为马克思的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线性发展观"。巴兰立足于全球视角,以经济剩余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学,这在依附理论和不发达国家理论的发展史上都是有其独创性的。但是,他的这种发展经济学也存在重大的缺陷,首先,他严重误解了马克思发展观的真实内涵;其次,他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完全忽视了不发达国家自身的内在因素;再次,他只是一味地从道德立场上谴责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没有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意义做出科学的评价。

    2008年06期 No.11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江苏民众生活方式的30年变迁

    张丽宁;

    生活方式研究强调差异性。本文的研究视角以纵向的历史演进为参照,以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到进入21世纪后,江苏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历史轨迹,包括日常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婚姻家庭领域的前后差异及其相关特征。

    2008年06期 No.11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江苏民众生活方式的30年变迁

    张丽宁;

    生活方式研究强调差异性。本文的研究视角以纵向的历史演进为参照,以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到进入21世纪后,江苏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历史轨迹,包括日常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婚姻家庭领域的前后差异及其相关特征。

    2008年06期 No.11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世界文化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吕方;

    在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经济时代,当代世界文化发展趋势表明,文化不但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全民创新能力,支持民族优势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这个参照来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可以证明,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支持中国的优势产业,使文化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开拓中国的创造性未来。

    2008年06期 No.11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世界文化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吕方;

    在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经济时代,当代世界文化发展趋势表明,文化不但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全民创新能力,支持民族优势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这个参照来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可以证明,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支持中国的优势产业,使文化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开拓中国的创造性未来。

    2008年06期 No.11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主题研讨:中国文化的大一统

  • “大一统”理念辨析

    姚中秋;

    本文对古典儒家提出的与大一统有关的三种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种是公羊学,主要是董仲舒提出的作为宪法秩序之建立程序的大一统,第二种是董仲舒要求确立儒术为新王官学的大一统,第三种是孟子提出的强调仁德对于治理之绝对价值的"定于一"。这三种大一统观念均与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民族国家理念而形成的"领土统一"观念无关,而恰恰足以消解后者。

    2008年06期 No.11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7 ]
  • “大一统”理念辨析

    姚中秋;

    本文对古典儒家提出的与大一统有关的三种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种是公羊学,主要是董仲舒提出的作为宪法秩序之建立程序的大一统,第二种是董仲舒要求确立儒术为新王官学的大一统,第三种是孟子提出的强调仁德对于治理之绝对价值的"定于一"。这三种大一统观念均与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民族国家理念而形成的"领土统一"观念无关,而恰恰足以消解后者。

    2008年06期 No.11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论儒家必为大一统的思想基础

    邓曦泽;

    儒家全面秉承了周文,在思想与规则上对社会生活都有全面的设计与安排,有助于安顿百姓的日常生活。儒家最终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被独尊,承担着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的思想共源的基础作用,并据之建构起中华民族的公共交往平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008年06期 No.11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论儒家必为大一统的思想基础

    邓曦泽;

    儒家全面秉承了周文,在思想与规则上对社会生活都有全面的设计与安排,有助于安顿百姓的日常生活。儒家最终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被独尊,承担着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的思想共源的基础作用,并据之建构起中华民族的公共交往平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008年06期 No.11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李晓宇;

    作为中国古代奠基性的思想观念,大一统的内涵异常丰富。从《公羊传》的最早提出,到董仲舒的引申发挥,再到正统、统一等重要思想、政治理念固定成形,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聚合。追溯《公羊》的大一统的本义,梳理其流变,有助于我们思考古今变通的法则,为当今传统思想的转型提供借鉴。

    2008年06期 No.11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2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李晓宇;

    作为中国古代奠基性的思想观念,大一统的内涵异常丰富。从《公羊传》的最早提出,到董仲舒的引申发挥,再到正统、统一等重要思想、政治理念固定成形,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聚合。追溯《公羊》的大一统的本义,梳理其流变,有助于我们思考古今变通的法则,为当今传统思想的转型提供借鉴。

    2008年06期 No.11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2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专题论文_哲学研究

  •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庞绍堂;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2008年06期 No.11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庞绍堂;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2008年06期 No.11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宫”及其伦理出路

    王珏;

    伦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并帮助人们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社会转型导致了人类道德活动空间的变化,传统道德哲学提供的理论及其原则已无法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道德状况,伦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成员生活在无所适从的"道德迷宫"之中。在伦理危机四起、"道德迷宫"叠出的现实社会,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应的伦理建设成为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组织伦理是帮助社会摆脱现代性伦理危机,走出"道德迷宫"的关键。

    2008年06期 No.11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宫”及其伦理出路

    王珏;

    伦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并帮助人们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社会转型导致了人类道德活动空间的变化,传统道德哲学提供的理论及其原则已无法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道德状况,伦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成员生活在无所适从的"道德迷宫"之中。在伦理危机四起、"道德迷宫"叠出的现实社会,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应的伦理建设成为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组织伦理是帮助社会摆脱现代性伦理危机,走出"道德迷宫"的关键。

    2008年06期 No.11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试论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悖论式关系——从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来看

    陆月宏;

    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是尼采哲学中的两个主导性学说。本文认为在这两种学说之间存在一种紧张的悖论式关系。本文将首先阐明永恒轮回、强力意志的含义,并进一步阐释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这种悖论式关系,并最终将这种阐释与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联系起来。本文认为,我们只有站在存在之真理被遮蔽的角度上、站在形而上学终结的角度上,才能理解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悖论式关系。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思考了古希腊哲学开端中的生成与存在,触及了形而上学史上的赫拉克利特主义和巴门尼德主义。但这种思考方式是非希腊式的,是极端现代式的。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彻底耗尽了形而上学的一切可能性,彻底遮蔽了存在之真理的声音,以生命之强力为标准来解释一切,从而使现代人不得不直面虚无主义的问题,直面西方哲学的危机。

    2008年06期 No.11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试论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悖论式关系——从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来看

    陆月宏;

    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是尼采哲学中的两个主导性学说。本文认为在这两种学说之间存在一种紧张的悖论式关系。本文将首先阐明永恒轮回、强力意志的含义,并进一步阐释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这种悖论式关系,并最终将这种阐释与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联系起来。本文认为,我们只有站在存在之真理被遮蔽的角度上、站在形而上学终结的角度上,才能理解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悖论式关系。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思考了古希腊哲学开端中的生成与存在,触及了形而上学史上的赫拉克利特主义和巴门尼德主义。但这种思考方式是非希腊式的,是极端现代式的。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彻底耗尽了形而上学的一切可能性,彻底遮蔽了存在之真理的声音,以生命之强力为标准来解释一切,从而使现代人不得不直面虚无主义的问题,直面西方哲学的危机。

    2008年06期 No.11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从词法和句法特点看古希腊语的思维模型

    王吉祥;

    古希腊语,作为一个古代的语言,有其完全不同于近、现代语言的特性。这些特性保留在其整个语言之中,而其词法和句法是表现这些特性的直接表现体。本文通过词汇学的视点探讨了古希腊语言的词法和句法的特点以及通过这些特点构建的古希腊语的思维模型特点,并且通过研究古希腊语的主要语法要素探讨一种新的研究古希腊民族文化、思维模式及其智慧的方法。

    2008年06期 No.11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从词法和句法特点看古希腊语的思维模型

    王吉祥;

    古希腊语,作为一个古代的语言,有其完全不同于近、现代语言的特性。这些特性保留在其整个语言之中,而其词法和句法是表现这些特性的直接表现体。本文通过词汇学的视点探讨了古希腊语言的词法和句法的特点以及通过这些特点构建的古希腊语的思维模型特点,并且通过研究古希腊语的主要语法要素探讨一种新的研究古希腊民族文化、思维模式及其智慧的方法。

    2008年06期 No.11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关于利益调整的法伦理学思考

    杨素云;

    本文基于人性的分析揭示了利益及其在利益满足过程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认为利益的实现需要伦理和法理的调适和整合,调整利益关系使之合理化是伦理和法理的共同使命。在当代中国,调整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寻求法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机制。

    2008年06期 No.11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关于利益调整的法伦理学思考

    杨素云;

    本文基于人性的分析揭示了利益及其在利益满足过程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认为利益的实现需要伦理和法理的调适和整合,调整利益关系使之合理化是伦理和法理的共同使命。在当代中国,调整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寻求法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机制。

    2008年06期 No.11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专题论文_政治学研究

  •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使命、价值选择与乡镇政权机构变革

    任晓林;靳铭;

    新农村建设是多角色参与、协同配合的系统行为,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面对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乡镇政权机构应实现乡镇党委与乡镇政府功能归并,逐步发展"乡镇中心功能区",实现乡村政治发展与农民真正富裕的统一。

    2008年06期 No.114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使命、价值选择与乡镇政权机构变革

    任晓林;靳铭;

    新农村建设是多角色参与、协同配合的系统行为,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面对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乡镇政权机构应实现乡镇党委与乡镇政府功能归并,逐步发展"乡镇中心功能区",实现乡村政治发展与农民真正富裕的统一。

    2008年06期 No.114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政策网络、博弈与政策执行:以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为例

    丁煌;杨代福;

    政策网络途径与博弈途径是目前政策执行分析的两种重要研究途径。政策网络途径强调政策网络关系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而博弈途径则强调行动者博弈行为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鉴于结构与行为的关联性、政策网络途径与博弈途径各自的缺失以及现代政策执行过程为网络关系多元行动者博弈互动的特质,整合两种研究途径、建立整合模型以分析政策执行实为必要。遵循模型建构与经验检测的逻辑,在建立整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与提供改进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政策建议。

    2008年06期 No.11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 政策网络、博弈与政策执行:以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为例

    丁煌;杨代福;

    政策网络途径与博弈途径是目前政策执行分析的两种重要研究途径。政策网络途径强调政策网络关系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而博弈途径则强调行动者博弈行为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鉴于结构与行为的关联性、政策网络途径与博弈途径各自的缺失以及现代政策执行过程为网络关系多元行动者博弈互动的特质,整合两种研究途径、建立整合模型以分析政策执行实为必要。遵循模型建构与经验检测的逻辑,在建立整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与提供改进我国房价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政策建议。

    2008年06期 No.11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 挑战与回应——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构

    王晓君;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政府常态下的危机战略、危机规划、危机预测;严峻的农村公共安全现状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建立和健全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强化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于健全和完善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从产生机理和应对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构建相互关联的农村危机管理法律综合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关键,建立基层农村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重点。

    2008年06期 No.11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挑战与回应——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构

    王晓君;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政府常态下的危机战略、危机规划、危机预测;严峻的农村公共安全现状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建立和健全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强化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于健全和完善农村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从产生机理和应对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构建相互关联的农村危机管理法律综合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关键,建立基层农村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是农村政府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重点。

    2008年06期 No.11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解读杜威教育理论中的“民主”内涵

    姜晓平;陈滔娜;

    杜威思想博大精深,《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的追求,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这些著作中,"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民主"的四重涵义:民主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民主的载体和必经之路。

    2008年06期 No.11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解读杜威教育理论中的“民主”内涵

    姜晓平;陈滔娜;

    杜威思想博大精深,《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的追求,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这些著作中,"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民主"的四重涵义:民主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民主的载体和必经之路。

    2008年06期 No.11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女性政治地位变迁

    蓝瑛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女性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呈不断下降趋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前苏联时期极大地缩小了,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她们担任的职务在结构上属于较低层次,很多学历高能力强的女性只能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本文对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女性的政治地位现状及变化作了详尽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

    2008年06期 No.114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女性政治地位变迁

    蓝瑛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女性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呈不断下降趋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前苏联时期极大地缩小了,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她们担任的职务在结构上属于较低层次,很多学历高能力强的女性只能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本文对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女性的政治地位现状及变化作了详尽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

    2008年06期 No.114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专题论文_经济学研究

  • 江苏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问题研究

    沈卫平;

    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证分析显示,在江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影响劳动所得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资本向外转移、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劳动者收入的思路。

    2008年06期 No.11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江苏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问题研究

    沈卫平;

    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证分析显示,在江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影响劳动所得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资本向外转移、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劳动者收入的思路。

    2008年06期 No.11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世界粮食安全走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徐冬青;

    当前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一场国际性"粮荒"正在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粮食储备充裕,但也存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对策,确保粮食安全,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2008年06期 No.11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世界粮食安全走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徐冬青;

    当前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一场国际性"粮荒"正在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粮食储备充裕,但也存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对策,确保粮食安全,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2008年06期 No.11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基于法经济学的合伙企业破产问题分析

    刘永宝;

    我国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破产所作的相应规定为合伙企业破产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实践表明,该法所做的相关规定仍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因而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本文首先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对合伙企业破产问题进行考察;然后,就合伙企业能否破产、合伙企业破产应遵循的原则、合伙企业破产与无限连带责任的冲突等问题进行法经济学分析,试图找出我国合伙企业"破产难"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解决合伙企业破产问题的可行途径。

    2008年06期 No.11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基于法经济学的合伙企业破产问题分析

    刘永宝;

    我国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破产所作的相应规定为合伙企业破产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实践表明,该法所做的相关规定仍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因而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本文首先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对合伙企业破产问题进行考察;然后,就合伙企业能否破产、合伙企业破产应遵循的原则、合伙企业破产与无限连带责任的冲突等问题进行法经济学分析,试图找出我国合伙企业"破产难"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解决合伙企业破产问题的可行途径。

    2008年06期 No.11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产业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与方向

    董华;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角色需要转换,政府的产业政策面临着重新定位和思考,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内涵和体系构成都面临着转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当前产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现实选择。根据波特的国家发展阶段论和钻石模型,本文提出了当前政府产业政策应定位在创新导向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导向型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成。

    2008年06期 No.11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产业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与方向

    董华;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角色需要转换,政府的产业政策面临着重新定位和思考,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内涵和体系构成都面临着转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当前产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现实选择。根据波特的国家发展阶段论和钻石模型,本文提出了当前政府产业政策应定位在创新导向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导向型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成。

    2008年06期 No.11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专题论文_法学研究

  •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与统一

    胡朝阳;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在本质上反映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服务于目的性价值、一般目的性价值服从于最高目的性价值,并据以平衡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乃是改善现行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现实需要。

    2008年06期 No.11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与统一

    胡朝阳;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在本质上反映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服务于目的性价值、一般目的性价值服从于最高目的性价值,并据以平衡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乃是改善现行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现实需要。

    2008年06期 No.11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哈富论战”的规则观与法治径路争议——自“告密者案件”而始的理论回溯

    林海;

    五十年前发生的"哈富论战"在法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也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的疑难,"告密者案件"就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从哈特与富勒对"告密者案件"的不同见解切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立场,并通过探讨引起他们争议的拉德布鲁赫的理论,尝试揭示其在理论与史实两方面的真相,进而剖析这一焦点案件背后隐含的理论意义,以此对论战各方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路作一梳理。

    2008年06期 No.114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哈富论战”的规则观与法治径路争议——自“告密者案件”而始的理论回溯

    林海;

    五十年前发生的"哈富论战"在法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也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的疑难,"告密者案件"就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从哈特与富勒对"告密者案件"的不同见解切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立场,并通过探讨引起他们争议的拉德布鲁赫的理论,尝试揭示其在理论与史实两方面的真相,进而剖析这一焦点案件背后隐含的理论意义,以此对论战各方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路作一梳理。

    2008年06期 No.114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评析

    洪冬英;

    劳动争议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征,需要有相适应的纠纷处理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为适应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需要而制定实施的,对劳动调解及仲裁等诉讼外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系列规定,对有效解决劳动争议有积极意义,但针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需要,应当在完善劳动调解、提升劳动仲裁,理顺劳动诉讼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2008年06期 No.11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评析

    洪冬英;

    劳动争议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征,需要有相适应的纠纷处理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为适应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需要而制定实施的,对劳动调解及仲裁等诉讼外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系列规定,对有效解决劳动争议有积极意义,但针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需要,应当在完善劳动调解、提升劳动仲裁,理顺劳动诉讼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2008年06期 No.11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探析

    钟娟;马骏;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现行刑法所规定的一项非常典型的环境犯罪。理论上对其相关问题存在众多争议,这必然会给司法实践带来一系列困惑。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必要立足于理性的层面对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探讨,以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

    2008年06期 No.114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探析

    钟娟;马骏;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现行刑法所规定的一项非常典型的环境犯罪。理论上对其相关问题存在众多争议,这必然会给司法实践带来一系列困惑。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必要立足于理性的层面对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探讨,以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

    2008年06期 No.114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对策研究

    黄星;单锋;

    近年来,有关虚拟财产的法律纠纷增多,刑法对此保护缺位凸显,表现为保护的内容非常有限,依传统规制思路下的网络工具犯的刑法适用来保护虚拟财产还存在理论困境,若只关注网络正义价值的实现,而忽略对网络秩序价值的维护,刑法将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基于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首先,需要将"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的一种新类型,从而将虚拟财产涵盖其中,以规避对"物"的争议;其次,有必要对现行《刑法》第285条和第286条进行重构,以维护虚拟财产承载着的网络虚拟秩序这一特殊法益,避免过多地陷入网络工具犯的刑法适用。

    2008年06期 No.11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对策研究

    黄星;单锋;

    近年来,有关虚拟财产的法律纠纷增多,刑法对此保护缺位凸显,表现为保护的内容非常有限,依传统规制思路下的网络工具犯的刑法适用来保护虚拟财产还存在理论困境,若只关注网络正义价值的实现,而忽略对网络秩序价值的维护,刑法将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基于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首先,需要将"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的一种新类型,从而将虚拟财产涵盖其中,以规避对"物"的争议;其次,有必要对现行《刑法》第285条和第286条进行重构,以维护虚拟财产承载着的网络虚拟秩序这一特殊法益,避免过多地陷入网络工具犯的刑法适用。

    2008年06期 No.11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论不准离婚判决之否定

    陈爱武;

    不准离婚判决是我国婚姻家庭案件审理活动中常见的判决种类,然而,这一判决不仅存在着违法性的特质,而且也有违既判力之诉讼法理和法律逻辑。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在立法上取消不准离婚判决制度,并采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和裁定暂时中止诉讼等形式来进行替换和改造。

    2008年06期 No.11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论不准离婚判决之否定

    陈爱武;

    不准离婚判决是我国婚姻家庭案件审理活动中常见的判决种类,然而,这一判决不仅存在着违法性的特质,而且也有违既判力之诉讼法理和法律逻辑。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在立法上取消不准离婚判决制度,并采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和裁定暂时中止诉讼等形式来进行替换和改造。

    2008年06期 No.11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论我国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之确立

    陈文曲;郑宁;

    强制律师代理是律师代理的特殊形式,德国等国将其确立在民事诉讼法中,从而形成了强制律师代理制度。从表面上看其似乎背离了私权自治的理念,但由于其适应了现代诉讼程序发展的需要,适应了程序价值发挥之需要,因而对于现代法治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有必要在对其进行完善的基础之上予以引进,发挥其制度价值。

    2008年06期 No.11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论我国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之确立

    陈文曲;郑宁;

    强制律师代理是律师代理的特殊形式,德国等国将其确立在民事诉讼法中,从而形成了强制律师代理制度。从表面上看其似乎背离了私权自治的理念,但由于其适应了现代诉讼程序发展的需要,适应了程序价值发挥之需要,因而对于现代法治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有必要在对其进行完善的基础之上予以引进,发挥其制度价值。

    2008年06期 No.11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专题论文_历史学研究

  • 国民政府时期法官职业化的制度环境

    蒋秋明;

    法官的职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和保障。本文通过对法律教育、司法官选任制度、法官职业化的经费保障及法官的考核监督制度等相关方面的分析,对国民政府时期法官职业化的制度环境进行一个实证的探讨,以期对这一时期法官职业化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

    2008年06期 No.11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国民政府时期法官职业化的制度环境

    蒋秋明;

    法官的职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和保障。本文通过对法律教育、司法官选任制度、法官职业化的经费保障及法官的考核监督制度等相关方面的分析,对国民政府时期法官职业化的制度环境进行一个实证的探讨,以期对这一时期法官职业化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

    2008年06期 No.11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明清商人分家中的分产不分业与商业经营——以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为例

    王裕明;

    分产不分业是明清商人家庭分家方式之一。分产不分业的分家方式,资本组织由独资式转变为合伙式,经营方式实行轮流制或委托制,利润调整为正余利制分配,避免了资本分散,对商业经营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就是典型分产不分业方式。

    2008年06期 No.114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明清商人分家中的分产不分业与商业经营——以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为例

    王裕明;

    分产不分业是明清商人家庭分家方式之一。分产不分业的分家方式,资本组织由独资式转变为合伙式,经营方式实行轮流制或委托制,利润调整为正余利制分配,避免了资本分散,对商业经营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就是典型分产不分业方式。

    2008年06期 No.114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后波伏娃时代的法国女性主义

    张红;谈咏梅;

    本文通过对西苏、克里斯托娃和依里格瑞的分析,展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女性主义特点。西苏提出用身体来表达女性的存在与需要,克里斯托娃揭示了西方文化对于女性的文化和心理暴力,依利格瑞试图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重建女性主体性。

    2008年06期 No.11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后波伏娃时代的法国女性主义

    张红;谈咏梅;

    本文通过对西苏、克里斯托娃和依里格瑞的分析,展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女性主义特点。西苏提出用身体来表达女性的存在与需要,克里斯托娃揭示了西方文化对于女性的文化和心理暴力,依利格瑞试图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重建女性主体性。

    2008年06期 No.11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日本的文化遗产指定、认定、选定与登录制度

    周超;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确立的旨在保护其文化遗产的各项基本制度,其中包括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类别设计的指定、认定、选定、登录(注册)、选择记录等。正是通过上述制度体系,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其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如何把整个文化遗产行政建立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的基础之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传承与发展,或可从本文论述中得到一些启示。

    2008年06期 No.114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日本的文化遗产指定、认定、选定与登录制度

    周超;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确立的旨在保护其文化遗产的各项基本制度,其中包括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类别设计的指定、认定、选定、登录(注册)、选择记录等。正是通过上述制度体系,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其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如何把整个文化遗产行政建立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的基础之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传承与发展,或可从本文论述中得到一些启示。

    2008年06期 No.114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专题论文_文学研究

  • 现代主义文学的傲慢——读约翰·凯里的《知识分子与大众》

    吴庆宏;

    本文围绕英国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的著作《知识分子与大众:1880-1939年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展开讨论,特别关注他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根由的论述,即他认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源自知识分子对大众及大众文化的排斥。在尼采哲学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竭力贬抑大众,甚至试图消灭大众,而他们自己则自奉为"天生的贵族",认为自己应该享有政治文化方面的特权。这种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蔓延提供了温床,险些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008年06期 No.114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现代主义文学的傲慢——读约翰·凯里的《知识分子与大众》

    吴庆宏;

    本文围绕英国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的著作《知识分子与大众:1880-1939年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展开讨论,特别关注他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根由的论述,即他认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源自知识分子对大众及大众文化的排斥。在尼采哲学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竭力贬抑大众,甚至试图消灭大众,而他们自己则自奉为"天生的贵族",认为自己应该享有政治文化方面的特权。这种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蔓延提供了温床,险些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008年06期 No.114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

    林莺;

    张爱玲是她的时代语言的先锋和实践者,她用语言的诗性智慧,语言建构的旋律节奏,语言演示的蒙太奇效果和语言的传神写意去勾勒自己语言的理想国,创建符合汉语规律又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2008年06期 No.11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

    林莺;

    张爱玲是她的时代语言的先锋和实践者,她用语言的诗性智慧,语言建构的旋律节奏,语言演示的蒙太奇效果和语言的传神写意去勾勒自己语言的理想国,创建符合汉语规律又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2008年06期 No.11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百年孤独》中的三种对话

    张丽娟;

    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一部复调式的小说。该小说中存在着超越时空、超越民族文化的大型对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小说的艺术构造方面,作为作者最根本的态度和视角的原始神话思维与现代叙述话语之间,形成了显在的艺术对话;在现代叙述话语的内部,又隐含了现代无时序叙述时间与原始时间观之间的对话;文本中采用的多文化视角又引发了各种潜文本之间的广义上的对话。

    2008年06期 No.114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百年孤独》中的三种对话

    张丽娟;

    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一部复调式的小说。该小说中存在着超越时空、超越民族文化的大型对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小说的艺术构造方面,作为作者最根本的态度和视角的原始神话思维与现代叙述话语之间,形成了显在的艺术对话;在现代叙述话语的内部,又隐含了现代无时序叙述时间与原始时间观之间的对话;文本中采用的多文化视角又引发了各种潜文本之间的广义上的对话。

    2008年06期 No.114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儒释道融通与王维显隐之辨

    吴邦江;

    对儒释道的兼收并蓄和化用融通,形成王维特有的人格范式——身心相离、济世忧民、恬淡冲和、天人合一。本文探讨了儒释道三教对王维的影响。儒教思想始终在王维的思想中处于中轴地位,是现实人格,贯穿于王维一生;佛道思想即便在一段时间或在部分诗歌中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但仅是理想人格,是现实人格暂时隐藏的外在表征,两种人格的时隐时显就是王维人生的本真状态。

    2008年06期 No.114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儒释道融通与王维显隐之辨

    吴邦江;

    对儒释道的兼收并蓄和化用融通,形成王维特有的人格范式——身心相离、济世忧民、恬淡冲和、天人合一。本文探讨了儒释道三教对王维的影响。儒教思想始终在王维的思想中处于中轴地位,是现实人格,贯穿于王维一生;佛道思想即便在一段时间或在部分诗歌中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但仅是理想人格,是现实人格暂时隐藏的外在表征,两种人格的时隐时显就是王维人生的本真状态。

    2008年06期 No.114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专题论文_教育学研究

  • 大学生课堂讨论的效果评价调查与分析——基于经济管理类11个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

    林乐芬;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渠道。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更多体现在教师的"课堂面授"上,课堂讨论则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上。2008年7月,笔者组织了一次涵盖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二、三年级11个专业的关于大学生对课堂讨论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课堂讨论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共识,并广泛普及使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受到广大学生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着师生双方和高校教师考核机制共同需要改进、提高和完善的问题。

    2008年06期 No.114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大学生课堂讨论的效果评价调查与分析——基于经济管理类11个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

    林乐芬;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渠道。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更多体现在教师的"课堂面授"上,课堂讨论则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上。2008年7月,笔者组织了一次涵盖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二、三年级11个专业的关于大学生对课堂讨论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课堂讨论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共识,并广泛普及使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受到广大学生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着师生双方和高校教师考核机制共同需要改进、提高和完善的问题。

    2008年06期 No.114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艺考热”:技巧和社会服务间的平衡

    张芸芸;

    艺考热是近些年高校扩招的一个方面,大规模培养艺术人才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改变艺术扩招带来的片面追求技巧的问题。

    2008年06期 No.114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艺考热”:技巧和社会服务间的平衡

    张芸芸;

    艺考热是近些年高校扩招的一个方面,大规模培养艺术人才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改变艺术扩招带来的片面追求技巧的问题。

    2008年06期 No.114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陈学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008年06期 No.114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陈学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008年06期 No.114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特殊儿童教育:中美的比较与启示

    韩克庆;李瑾;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建设、法律环境、财政保障、师资力量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异同,对于我国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强立法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政策建议。

    2008年06期 No.114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特殊儿童教育:中美的比较与启示

    韩克庆;李瑾;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建设、法律环境、财政保障、师资力量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异同,对于我国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强立法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政策建议。

    2008年06期 No.114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