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
在西方 ,自由从根本上是个人的自由 ,它起源于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对宗教等外在限制力量的反抗 ,个人的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西方 ,但由于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以及近代救亡压倒一切的现实语境的影响 ,西方自由和个人思想在梁启超那里发生了巨大的歧变而中国化或中国近代化了 :自由从个体性质的话语变成了集体性质的话语 ,由纯粹的个人范畴变成了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范畴 ,由主要是个人自由概念变成了主要是国家自由、民族自由和群体自由的概念。
2005年01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 高玉
在西方 ,自由从根本上是个人的自由 ,它起源于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对宗教等外在限制力量的反抗 ,个人的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西方 ,但由于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以及近代救亡压倒一切的现实语境的影响 ,西方自由和个人思想在梁启超那里发生了巨大的歧变而中国化或中国近代化了 :自由从个体性质的话语变成了集体性质的话语 ,由纯粹的个人范畴变成了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范畴 ,由主要是个人自由概念变成了主要是国家自由、民族自由和群体自由的概念。
2005年01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 许纪霖2005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 许纪霖2005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颜德如
在晚清的历史社会空间 ,革命话语日益膨胀。后经卢梭及思想的刺激 ,革命变得“浪漫化” ,革命的内涵出现单一化、绝对化。这是在社会危机压制下激进化心态的泛化 ,是由社会阶层的对抗、两极化思维模式促成行动的极端化以及公共舆论的推波助澜等因素促成的。它一方面使社会处于亢奋状态 ,从而激发了民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意志主义 ;另一方面却增加社会发展的成本 ,提高政治现代化的代价 ,使社会缺乏长期的合作、妥协与宽容精神 ,出现认同危机等。在晚清的革命话语中 ,卢梭试图为社会建构“政权规则”的思想被抛弃了。
2005年01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颜德如
在晚清的历史社会空间 ,革命话语日益膨胀。后经卢梭及思想的刺激 ,革命变得“浪漫化” ,革命的内涵出现单一化、绝对化。这是在社会危机压制下激进化心态的泛化 ,是由社会阶层的对抗、两极化思维模式促成行动的极端化以及公共舆论的推波助澜等因素促成的。它一方面使社会处于亢奋状态 ,从而激发了民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意志主义 ;另一方面却增加社会发展的成本 ,提高政治现代化的代价 ,使社会缺乏长期的合作、妥协与宽容精神 ,出现认同危机等。在晚清的革命话语中 ,卢梭试图为社会建构“政权规则”的思想被抛弃了。
2005年01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刘建平2005年01期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刘建平2005年01期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朱力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整体的观点 ,是我们理解“和谐社会”的一个视角。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能够建立起一种促使“和谐社会”运行的社会整合机制。
2005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 朱力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整体的观点 ,是我们理解“和谐社会”的一个视角。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能够建立起一种促使“和谐社会”运行的社会整合机制。
2005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 吴忠民2005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吴忠民2005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徐永祥2005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 徐永祥2005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 黄冬娅
广东国民政府在农会问题上无法打破乡村宗族、旧式组织以及土豪劣绅等对于乡村的支配 ,同时广东国民政府下的农会在组织体系上也存在自上而下建立而产生的空架子问题。这种组织体系在运作中不能有效地汲取乡村资源 ,它的社会动员能力也十分有限 ,不能和共产党在革命区域通过贫农团 /农会发动土改 ,从而把政权深入乡村的力量相提并论。这是最终导致两者在革命中胜败的肇因之一。
2005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黄冬娅
广东国民政府在农会问题上无法打破乡村宗族、旧式组织以及土豪劣绅等对于乡村的支配 ,同时广东国民政府下的农会在组织体系上也存在自上而下建立而产生的空架子问题。这种组织体系在运作中不能有效地汲取乡村资源 ,它的社会动员能力也十分有限 ,不能和共产党在革命区域通过贫农团 /农会发动土改 ,从而把政权深入乡村的力量相提并论。这是最终导致两者在革命中胜败的肇因之一。
2005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杨乃良
20世纪初 ,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30年代 ,新桂系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 ,随之在广西实行村治。与孙中山主张的以县为自治单位不同 ,新桂系主张以村为自治单位。新桂系实行村治与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山西阎锡山的村治 ,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 ,并且与乡村建设派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实行村治 ,广西建立了严密的农村基层组织 ,因而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研究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村治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村治的特点 ,对目前村民自治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处的。
2005年0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杨乃良
20世纪初 ,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30年代 ,新桂系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 ,随之在广西实行村治。与孙中山主张的以县为自治单位不同 ,新桂系主张以村为自治单位。新桂系实行村治与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山西阎锡山的村治 ,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 ,并且与乡村建设派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实行村治 ,广西建立了严密的农村基层组织 ,因而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研究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村治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村治的特点 ,对目前村民自治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处的。
2005年0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韩振国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立之初 ,由于政权工作不够深入和农民传统政治文化心理惯性 ,乡村社会权力文化网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在乡村民主选举推选出的基层行政人员中 ,旧政权任职的传统权威人物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是推动乡村基层权利机器运转的主要动力。阶级成分的比重不足以说明乡村权利结构的真貌。
2005年01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韩振国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立之初 ,由于政权工作不够深入和农民传统政治文化心理惯性 ,乡村社会权力文化网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在乡村民主选举推选出的基层行政人员中 ,旧政权任职的传统权威人物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是推动乡村基层权利机器运转的主要动力。阶级成分的比重不足以说明乡村权利结构的真貌。
2005年01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卢毅
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三大中坚主体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古史辨派”、史语所的学术路向虽有所歧异 ,但他们的方法大都不脱考据。由此出发 ,这个运动明显呈现出一种“非哲学”、“非史观”的倾向。今天看来 ,这固然对纠正当时的空疏学风起到了一定作用 ,却也使“整理国故运动”带有了考据史学的弊端 ,因此而遭致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这说明曾经风靡一时的考据史学延续至此 ,已不适应时势的需要。与此同时 ,其阵营内部成员的纷纷转向和唯物史观派的崛起 ,更宣告了“整理国故运动”的最终衰歇。
2005年01期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卢毅
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三大中坚主体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古史辨派”、史语所的学术路向虽有所歧异 ,但他们的方法大都不脱考据。由此出发 ,这个运动明显呈现出一种“非哲学”、“非史观”的倾向。今天看来 ,这固然对纠正当时的空疏学风起到了一定作用 ,却也使“整理国故运动”带有了考据史学的弊端 ,因此而遭致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这说明曾经风靡一时的考据史学延续至此 ,已不适应时势的需要。与此同时 ,其阵营内部成员的纷纷转向和唯物史观派的崛起 ,更宣告了“整理国故运动”的最终衰歇。
2005年01期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李霄翔,舒小昀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 ,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 ,学校分布不均匀 ,教学质量毫无保证 ,教学内容陈旧 ,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工业革命结束时 ,英国政府才真正采取措施 ,进行适度干预 ,而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对教育进行了全面干预。教育发展的滞后是导致英国后来衰落的诱因。
2005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 李霄翔,舒小昀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 ,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 ,学校分布不均匀 ,教学质量毫无保证 ,教学内容陈旧 ,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工业革命结束时 ,英国政府才真正采取措施 ,进行适度干预 ,而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对教育进行了全面干预。教育发展的滞后是导致英国后来衰落的诱因。
2005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阿祥2005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陈刚
我国当前正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 ,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公正问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即共产党领导和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理当成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应吸取西方公正理论中的合理要素。解决公正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制度性的建构使这些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能动的实践力量。本文从此思路出发对当代转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2005年01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 陈刚
我国当前正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 ,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公正问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即共产党领导和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理当成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应吸取西方公正理论中的合理要素。解决公正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制度性的建构使这些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能动的实践力量。本文从此思路出发对当代转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2005年01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 徐嘉
近现代以来 ,科学以及它所造就的技术力量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负载着伦理价值。因此 ,塑造德艺双馨的科技理想人格 ,是实现科技伦理价值原则的必然要求。科技伦理的普遍性价值原则和诸学术规范内化为科技人员的道德良知 ,形成了科技精神与伦理精神完美结合的科技活动主体 ,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科技理想人格
2005年01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徐嘉
近现代以来 ,科学以及它所造就的技术力量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负载着伦理价值。因此 ,塑造德艺双馨的科技理想人格 ,是实现科技伦理价值原则的必然要求。科技伦理的普遍性价值原则和诸学术规范内化为科技人员的道德良知 ,形成了科技精神与伦理精神完美结合的科技活动主体 ,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科技理想人格
2005年01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罗克全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 ,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 ,所以 ,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 ,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 ;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 ,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 ,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2005年01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罗克全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 ,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 ,所以 ,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 ,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 ;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 ,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 ,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2005年01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程国斌
一般的自由理论都将道德自由视为一种天赋权能 ,但道德自由本身是一种依赖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东西 ,它不仅需要在追求个体自主性的西方文化传统下展开 ,还与自然生殖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谈论道德自由时 ,应当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从一种先验定在的、对历史经验的逻辑解释 ,转变为从主动承担责任出发 ,创造人类未来的、自由本质的道德实践行动。
2005年0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程国斌
一般的自由理论都将道德自由视为一种天赋权能 ,但道德自由本身是一种依赖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东西 ,它不仅需要在追求个体自主性的西方文化传统下展开 ,还与自然生殖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谈论道德自由时 ,应当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从一种先验定在的、对历史经验的逻辑解释 ,转变为从主动承担责任出发 ,创造人类未来的、自由本质的道德实践行动。
2005年0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杨思留2005年01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杨思留2005年01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
- 司增绰,王铮2005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司增绰,王铮2005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方维慰
本文以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开放程度、服务功能、辐射外联、资金丰度、土地丰度、劳动力成本、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信息化程度、文卫设施、交通便捷度、生态环境为评价因子 ,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将江苏城市和邻近省份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测评 ,针对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 ,提出了提升江苏城市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2005年01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方维慰
本文以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开放程度、服务功能、辐射外联、资金丰度、土地丰度、劳动力成本、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信息化程度、文卫设施、交通便捷度、生态环境为评价因子 ,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将江苏城市和邻近省份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测评 ,针对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 ,提出了提升江苏城市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2005年01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周卫峰,李军杰
在现行体制下 ,对于开发区而言 ,土地出让收入与委托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设施投资额 ;土地出让金的减免、税收返还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开发区热以及基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和失序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土地征用这两种“相对滞后”的制度安排 ,从这个角度来看 ,如果宏观调控不从制度建设着手 ,而是仅仅诉诸于货币、财政政策乃至行政手段 ,就很难摆脱治乱循环的顽疾。
2005年01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周卫峰,李军杰
在现行体制下 ,对于开发区而言 ,土地出让收入与委托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设施投资额 ;土地出让金的减免、税收返还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开发区热以及基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和失序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土地征用这两种“相对滞后”的制度安排 ,从这个角度来看 ,如果宏观调控不从制度建设着手 ,而是仅仅诉诸于货币、财政政策乃至行政手段 ,就很难摆脱治乱循环的顽疾。
2005年01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刘敏
为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台湾地区制定了《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 ,从而修正了传统的法定法官原则 ,确立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疏减讼源、减少讼累、促进司法的民主化都有重要意义。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的背后 ,隐含着对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及程序选择权的尊重。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是值得我国大陆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借鉴和吸收的。
2005年01期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刘敏
为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台湾地区制定了《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 ,从而修正了传统的法定法官原则 ,确立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疏减讼源、减少讼累、促进司法的民主化都有重要意义。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的背后 ,隐含着对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及程序选择权的尊重。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是值得我国大陆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借鉴和吸收的。
2005年01期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陈爱蓓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由于相关民事法律的不完善 ,投资者在受到上市公司或者中介机构、庄家的不法侵害造成财产损失 ,发生民事纷争时 ,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而侵害者由于市场炒作经常获益匪浅。风险收益机制的严重失衡 ,是当前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 ,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是合理解决各类证券民事纠争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制度建设。
2005年01期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陈爱蓓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由于相关民事法律的不完善 ,投资者在受到上市公司或者中介机构、庄家的不法侵害造成财产损失 ,发生民事纷争时 ,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而侵害者由于市场炒作经常获益匪浅。风险收益机制的严重失衡 ,是当前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 ,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是合理解决各类证券民事纠争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制度建设。
2005年01期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梁三利,陆军
大陆法系合同法上重要的法律制度———合同附随义务萌芽于罗马法中 ,探索于法国司法实践 ,确认于德国学说和判例 ,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其有所发展。附随义务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经济结构、社会关系、诉讼制度等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合同法》仅仅用一款予以规定 ,对附随义务的发展轨迹以及的思考便于我们获得明确化的附随义务概念 ,便于附随义务的司法适用以及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2005年01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 梁三利,陆军
大陆法系合同法上重要的法律制度———合同附随义务萌芽于罗马法中 ,探索于法国司法实践 ,确认于德国学说和判例 ,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其有所发展。附随义务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经济结构、社会关系、诉讼制度等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合同法》仅仅用一款予以规定 ,对附随义务的发展轨迹以及的思考便于我们获得明确化的附随义务概念 ,便于附随义务的司法适用以及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2005年01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 王秀哲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是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其听证会制度是作为保证外贸救济行政执法程序公正的核心制度存在的 ,由于有涉外因素的直接参与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有后来居上并推动中国行政听证会制度完善的功效 ,但现有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仅由政府规章具体规定 ,体现听证会价值的实质意义上的听证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完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不仅是中国入世的要求 ,也必将对中国统一的程序意义上的行政听证会制度的建构起到表率和推动作用
2005年01期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王秀哲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是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其听证会制度是作为保证外贸救济行政执法程序公正的核心制度存在的 ,由于有涉外因素的直接参与 ,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有后来居上并推动中国行政听证会制度完善的功效 ,但现有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仅由政府规章具体规定 ,体现听证会价值的实质意义上的听证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完善中国外贸救济法律中的听证会制度不仅是中国入世的要求 ,也必将对中国统一的程序意义上的行政听证会制度的建构起到表率和推动作用
2005年01期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邱思广
近代以来 ,许多非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和文明的双重冲击下 ,为实现本国的现代化 ,实施了以西方法为楷模的法律移植活动。日本曾被认为是成功移植西方法律的典型国家。但是 ,通过对其移植过程及移植效果的分析研究 ,可以认为 ,近代日本的法律移植并不完全成功。日本明治时期法律移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当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制的立法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05年01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邱思广
近代以来 ,许多非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和文明的双重冲击下 ,为实现本国的现代化 ,实施了以西方法为楷模的法律移植活动。日本曾被认为是成功移植西方法律的典型国家。但是 ,通过对其移植过程及移植效果的分析研究 ,可以认为 ,近代日本的法律移植并不完全成功。日本明治时期法律移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当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制的立法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05年01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徐子方
从本质上说 ,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 ,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 ,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未起作用 ,文学家们大都在尽情抒发着人生的悲愤和幽怨 ,甚至有人把悲感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之所以今天还值得我们重视 ,是因为它们不仅关联到我国古代“以悲为美”的悲怨文学母题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心理趋向 ,同时也为我们观察世界文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参照系。
2005年01期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徐子方
从本质上说 ,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 ,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 ,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未起作用 ,文学家们大都在尽情抒发着人生的悲愤和幽怨 ,甚至有人把悲感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之所以今天还值得我们重视 ,是因为它们不仅关联到我国古代“以悲为美”的悲怨文学母题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心理趋向 ,同时也为我们观察世界文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参照系。
2005年01期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孙冬,程爽2005年01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孙冬,程爽2005年01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程莉,周春英
1912年 7月至 1913年 9月、1915年 3月至 1916年 4月 ,周学熙两次担任袁世凯政府财政总长 ,他推行的财政改革主要包括三个面的内容 :(1)首创国家税与地方税的划分 ,建立中央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系 ;(2 )提出和运用“公平普及”的租税原则 ,整顿旧税 ,如田赋、盐税 ;(3)将西方新税制引进中国 ,如开办印花税、所得税、遗产税。这不仅促进了民初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今天的财政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5年01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程莉,周春英
1912年 7月至 1913年 9月、1915年 3月至 1916年 4月 ,周学熙两次担任袁世凯政府财政总长 ,他推行的财政改革主要包括三个面的内容 :(1)首创国家税与地方税的划分 ,建立中央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系 ;(2 )提出和运用“公平普及”的租税原则 ,整顿旧税 ,如田赋、盐税 ;(3)将西方新税制引进中国 ,如开办印花税、所得税、遗产税。这不仅促进了民初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今天的财政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5年01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陈叶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 2 0世纪 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 ,得出的结论多是贬谪或负面的。本文指出 ,“宁信而不顺”不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 ,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事”。它是鲁迅提出的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 ,是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它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 ,与他的“拿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2005年01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陈叶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 2 0世纪 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 ,得出的结论多是贬谪或负面的。本文指出 ,“宁信而不顺”不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 ,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事”。它是鲁迅提出的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 ,是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它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 ,与他的“拿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2005年01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薛剑祥
近年来 ,司法机关从司法方式、司法机构内部管理到司法体制等不同层面有序地推进改革 ,取得了初步成效。无论是法理界还是司法界都有一个共同的改革思维观 ,既要继承和发扬司法领域中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又要针对司法的前沿问题 ,探索一条新的司法途径。在刑事诉讼中 ,诉辩交易就是一个值得争议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 ,已经有多种诉辩交易的雏形和具备存在诉辩交易的理论依据。本文拟对诉辩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及适用问题作一探讨。
2005年01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薛剑祥
近年来 ,司法机关从司法方式、司法机构内部管理到司法体制等不同层面有序地推进改革 ,取得了初步成效。无论是法理界还是司法界都有一个共同的改革思维观 ,既要继承和发扬司法领域中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又要针对司法的前沿问题 ,探索一条新的司法途径。在刑事诉讼中 ,诉辩交易就是一个值得争议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 ,已经有多种诉辩交易的雏形和具备存在诉辩交易的理论依据。本文拟对诉辩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及适用问题作一探讨。
2005年01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姚峥嵘
自传性文学作品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种作品有别于其他传记性作品的特点在于 ,传主的个人经历作为作品的主线 ,体现他的生活经历。这种作品一般来讲由被传记者自己来完成 ,但由于涉及文字表达的缘故 ,一些被传记者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执笔人。这就产生了自传性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本文拟对这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2005年01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姚峥嵘
自传性文学作品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种作品有别于其他传记性作品的特点在于 ,传主的个人经历作为作品的主线 ,体现他的生活经历。这种作品一般来讲由被传记者自己来完成 ,但由于涉及文字表达的缘故 ,一些被传记者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执笔人。这就产生了自传性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本文拟对这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2005年01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汤正华,韩玉启
本文认为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设、以物为本的管理的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本意的曲解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不能单纯理解为经济人人性假设 ,它包括着丰富的管理伦理思想。从伦理角度分析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伦理思想的建立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5年01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汤正华,韩玉启
本文认为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设、以物为本的管理的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本意的曲解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不能单纯理解为经济人人性假设 ,它包括着丰富的管理伦理思想。从伦理角度分析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伦理思想的建立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5年01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杨德山2005年01期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杨德山2005年01期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邱飒爽2005年01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邱飒爽2005年01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大平2005年01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胡大平2005年01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储冬爱2005年01期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储冬爱2005年01期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星光2005年01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王星光2005年01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陈辽2005年01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陈辽2005年01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卢华语2005年01期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卢华语2005年01期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俊修2005年01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俊修2005年01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建国2005年01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王建国2005年01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胡发贵2005年01期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发贵2005年01期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沈立人2005年01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沈立人2005年01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