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红涛;
司法推理活动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法官个人视角发挥了重要作用。视角是法官的习得知识、办案经验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认知方式,法官运用个人视角进行事实判断、串联事实碎片形成事实认定,实现司法推理。个人视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官在司法推理中未经充分论证或怠于论证所有可能的裁判结论就形成了自认为恰切的“预设裁判结论”,并最终以证成式说理的形式载于裁判文书,这就使得推理的过程存在错判与误判的可能。加强裁判文书证否说理,以促使法官在司法推理中充分考虑基于案件事实可能形成的全部裁判结论,是克服视角主义陷阱的可行方案。加强裁判文书证否说理的具体要求为:在裁判文书中加强诉讼争点的说理,加强被排除证据的说理,加强不予支持的主张的说理,并载明其他可能的裁判结论。
2023年04期 No.202 16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陈喆;
《反外国制裁法》的实施面临着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产业利益相互冲突的困境,需要通过豁免机制进行利益衡平。豁免机制是成熟制裁与反制裁机制中的固定组成部分,在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健全反制裁立法体系、实现多重政策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反外国制裁法》中该制度规定的缺失,不利于反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欧盟、美国制裁与反制裁立法中都包含了豁免机制,我国可参考其制度经验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豁免机制,明确豁免的标准、范围和程序规则。如此,才能有效缓解《反外国制裁法》实施中保护与惩罚的冲突对立,实现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平衡。
2023年04期 No.202 17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崔玲玲;李扬;
网盘服务提供者的版权责任认定,应以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法理为分析依据,但网盘的技术特征又决定了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MD5值为要件的权利通知,难以构成通知中的“网络地址”。算法推荐技术的出现,导致司法裁判产生了从“通知-删除”到“通知-必要措施”的规则转变。“通知-必要措施”规则能否与网盘服务本身的特性相契合,归责逻辑是否合理,仍有探讨空间。网盘离线下载、秒传属于单纯的技术功能,与公开传播难以等同,网盘分享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分享方式进行分析。据此,应当合理划定网盘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边界,力争在保护权利人权利与鼓励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3年04期 No.202 192-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