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顾浩

    2000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 新时期解决矛盾与困难的根本途径——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

    宋林飞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指明了我党解决好新时期诸多矛盾与困难的根本途径。学习与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首要的是追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 ,积极推进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与创新 ,建立与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2000年03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2 ]
  •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东生

    2000年03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 论邓小平的文艺现代化思想

    陈辽

    邓小平的文艺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的文艺现代化思想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第一 ,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表现时代的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第二 ,文艺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文艺家思想的现代化。第三 ,文艺现代化得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文艺。第四 ,文艺现代化要全面发挥文艺的多种作用。第五 ,文艺现代化要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邓小平既要文艺的现代化也要文艺的民族化 ,而且把两者统一在一起。邓小平的文艺现代化和文艺民族化相统一的思想 ,解决了“五四”以来 80多年间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文艺现代化 ,还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000年03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 21世纪全球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劳伦斯·克莱茵,叶克林

    2000年03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 对中国“入世”议论的综述与评价

    沈立人

    2000年03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 世纪的思想情绪

    陈家琪

    2000年03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五四”意义再评价

    陈刚

    本文从“五四”与反传统、与文化激进主义、与后现代三个角度对“五四”意义作出新的评价。本文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把本世纪文化失序归罪于“五四”全盘反传统 ,不同意把“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等同于文革政治激进主义 ,更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五四”精神的消解或解构 ,而认为“五四”精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2000年03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8 ]
  • 社会发展与交往的理性审视

    刘志生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论证了交往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交往既有着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功能 ,又有着改造、变革对象世界的价值指向 :一是用交往来说明社会发展变更的必然性 ;二是用交往来说明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更深层的原因———社会发展是人类自身交往的历史 ,社会变革正是通过人类的生产方式 ,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来实现的 ;三是论证说明了人类正是通过交往在社会变革中实现着自身种的历史进化 ;四是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成熟性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从历史维度阐述了人类社会交往起点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分析论证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转变 ,同样体现了交往的“工兵”作用。文章认为 ,交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变革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功能 ,指出交往的主体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的对象性认识活动。本文用世界进程的眼光 ,去反思民族实践方式的历史地位 ,追寻新的交往与发展方式。

    2000年03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28 ]
  • 市场经济与契约文化

    杨亮才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持 ,因此 ,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就是契约文化 ,契约文化的建设应当从树立契约信念、培育契约意识、完善契约道德和建构契约制度等方面展开。

    2000年03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9 ]
  • 王艮“万物一体”说的人己平等思想

    胡维定

    本文论述了王艮从“万物一体”观点出发 ,引发出天性一体、人己平等、成己成物的主体哲学思想 ,从而意识到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 ,呼唤主体的觉醒。强调对人的尊重爱护 ,以及追求人己平等的理想社会目标。王艮在“万物一体”世界观的基础上 ,提出“万物一体为政”的政治设计 ,以务本民安的政治主张 ,较早地萌生了平等、自由的启蒙思想。

    2000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3 ]
  • 解析一个企业化的社区组织:华西村

    石磊

    2000年03期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8 ]
  • 社会科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郭剑雄

    制度是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变量 ,而社会科学则通过扩展制度选择集合、优化制度目标设计、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和降低制度创新成本成为影响制度变迁的不可替代的因素。自然科学通过技术变迁贡献于经济增长 ,社会科学则通过制度创新贡献于经济增长。应当把社会科学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来开发 ,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源泉。

    2000年03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9 ]
  • 我国开放服务市场的前景和对策

    周茂清

    当前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 ,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开放服务市场所受到的影响是双重的。入世后 ,该如何制定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03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 中西特许经营“双赢”文化基础分析

    杨晨,周燡

    特许经营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特点和经营优势。西方上百年的实践表明 ,特许经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并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但它同时也在实践中显露其缺陷的一面 ,它在体系扩张中存在着较高的失败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因素对它的影响。这样 ,由于中西方文化基础的不同 ,对于中国正待发展的特许经营来说 ,就可能带来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重点即在指出和分析这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以使特许经营在我国得到顺利发展。

    2000年03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4 ]
  • 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社会分层机制变化

    刘少杰

    国际学术界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机制的变化 ,提出了工作单位分层机制论和市场分层机制论 ,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看到了中国社会分层的两种基本机制 ,但没有把握单位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同其经济结构改革内容的关系。在日益深入的经济结构改革推动下 ,工作单位分层机制和市场分层机制发生空前深刻变化 ,导致中国社会分层发生崭新趋向。概言之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大规模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国有单位的分层地位正在下降 ,非公有制单位的分层地位正在上升 ,充分的事实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都说明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在东北地区尤其如此

    2000年03期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1 ]
  • 论“以土地换保障”

    陈颐

    “以土地换保障”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创新 :农民在转让出承包土地或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 ,应当得到经济补偿 ,并用经济补偿为其建立社会保险。本文讨论了“以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和法规依据 :土地自身有产出 ;土地有保障职能 ;对农民转让承包土地进行经济补偿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实现方式 ;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补偿是我国土地法的原则之一。本文还阐述了“以土地换保障”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征地中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并设计了四种“以土地换保障”的方案。

    2000年03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279 ]
  • 从法制到法治——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深层思考

    金太军

    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和法治化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通常所说的有法可依 ,后者是通常所说的有法必依。从现实情况看 ,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核心 ,包括若干配套法规及有关实施细则在内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架构已初步建立 ,公务员管理的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已经有法可依 ;但在有法必依方面却显得步履维艰 ,如何贯彻落实既定的公务员法规 ,实现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 ,便成为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推行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务员法治化管理的领导 ,树立公务员法规的权威 ,强化对公务员法规实施的内外监控机制等。

    2000年03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26 ]
  • 合法性证明与后现代政治哲学

    张铭,侯焕春

    合法性证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前提 ,也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时性现象 ,合法性证明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形式 ,而它的转换也总是伴随着政治生活范式的巨变。后现代主义对迄今为止的合法性证明作出了势不可挡的“解构” ,从而使政治哲学不能不进行它有史以来最大的反省和转向。目前 ,后现代政治哲学正在通过反复曲折的摸索 ,以“交往互动”和“效用”为核心 ,尝试重构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2000年03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54 ]
  • 从现代化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

    杨明佳

    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 ,分析了近现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党政治演化的历史规律 ,认为共产党应该充分发挥其革命中积聚的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政治参与的政治优势 ,为中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前提。

    2000年03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 企业伦理的时代价值

    过聚荣

    企业伦理不能像“正统的”微观经济学把企业的真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抽象成生产函数一样作为是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企业伦理乃是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隐含契约的内在要求。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经济体系的有效运作及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甚至人类社会的生存 ,无不与企业是否合乎伦理的经营观念及行为密切相关。企业伦理在跨入 2 1世纪之时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2000年03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17 ]
  • 论社会公德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余玉花

    城市发展的过程应该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 ,城市精神文明的基础应当是社会公德。事实表明 ,社会公德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公德不仅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 ,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更是现代城市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应该把社会公德的建设纳入其中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000年03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 入世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

    陈爱蓓

    本文以入世之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为出发点 ,参照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企业集团法律制度的合理构建以及创立我国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三个方面 ,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

    2000年03期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 依法治理农民负担问题探析

    韦娜

    本文认为 ,农民负担是指政府及职能部门向农民征收的一切税费。在现阶段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农村稳定的大问题。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工作中某些失误和法律上的无法可依。因此 ,依法治负 ,包括加快涉农立法步伐 ,加强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是控减农民负担的根本途径。

    2000年03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趋势

    胡宜奎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反映了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其发展变化呈现如下趋势 :(1)逐渐放宽和统一起诉资格 ,方便当事人起诉 ;(2 )发展进程与现代行政权发展及对其控制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3)原告资格的发展预示着行政诉讼的价值由维护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向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转变 ;(4 )其发展形式往往是先通过判例形成一定的规则 ,再通过制定法形式加以肯定。

    2000年03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5 ]
  •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新调整

    郭建平

    冷战结束后 ,美国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逐步调整对中国台湾问题政策 ,以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在这调整过程中 ,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海两岸关系政策明显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 ,它希望保持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稳定 ,一再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对台“三不”政策 ;另一方面 ,又在实际上支持台湾当局的分离主义倾向 ,继续对台军售 ,维护实质上的“一中一台”、“和而不统”的局面。

    2000年03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3 ]
  • 法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不发达状态”的社会心态分析

    闵凡祥

    法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不发达状态”早已为史家所共识。但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 ,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和经济资源等“硬性”因素方面 ,而忽视了对社会心态这一“软性”因素的研究。实际上 ,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 ,法国社会的小农心态、“单子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贵族价值观的大量遗存 ,都给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

    2000年03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5 ]
  • 周立波:作为报告文学家

    丁晓原

    周立波在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翻译并研究了报告文学名著《秘密的中国》 ,而且还写作了大量的报告文学。历史性内容的实录与随笔形式的设置 ,构成了周立波纪实性写作某种独特的存在。以随笔的形制实录战斗与生活的场景 ,从而为我们存活了一段颇有意蕴的历史和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周立波在报告文学方面的成就表明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报告文学家。

    2000年03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 王维美学观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

    王志清

    本文从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的角度分析阐述了王维审美思维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 ,认为王维十分看重审美主体“天机清妙”的自身素质 ,但并不忽略美在山水本身的物的自然属性 ,尤其珍视客体的“机缘”触发。王维的山水诗是凭借主观思维把来自客观的映象作重新组合而形成“人造的幻影”的艺术范型 ;王维以宗教的体验方式为诗的体验方式 ,而又实现了宗教体验向审美体验的转化 ,并由此形成其过人的意会妙悟的灵性 ,借自然景色展示境界的形上超越 ,其诗神行无迹而恍惚有象 ,富有亦真亦幻、朦胧玄妙的艺术情趣和美感效果。

    2000年03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5 ]
  • 元代江南文化风习与民族关系

    潘清

    元代 ,江南地区出现了民族混居的复杂局面。在淳厚的儒学风气濡染下 ,出现了许多蒙古、色目子弟竞相学习汉文化的现象 ,尤其是延开科 ,更是极大地激励了蒙古、色目人学习汉文化。蒙古、色目人士和汉族士人围绕汉文化的学习频繁交往 ,在交往中逐渐淡化了民族界限 ,还出现了泰不花、余阙这样的杰出代表 ,他们同样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元代江南地区的民族交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缘、文化为纽带共同发展的历史。

    2000年03期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6 ]
  • 国内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综述

    赵媛,仲伟周

    2000年03期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41 ]
  • 研究刘少奇思想理论的一部力作——评《殚精竭虑求富国——刘少奇与新中国》

    杨天

    2000年03期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 人类进步的代价——读《质疑自由市场经济》

    许尔兵

    2000年03期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