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公正:司法公正的“第三种样态”
孙辙;张?;
摘要(Abstract):
法官行为公正是连接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过渡性环节,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感受的最直接来源。本文认为,要完整把握司法的公平正义,在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体系中,除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外,还应当增加"行为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第三种样态"。本文就行为公正的内涵、内部实现途径和外部实现途径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KeyWords): 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行为公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孙辙;张?;
Email: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20.06.0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Mr.Justice Arthur T.,Vanderbilt:The Challenge of Law re-for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p.4.
- ②王东:《论微博直播庭审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建构》,《理论界》2014年第10期。
- ③彭卫民:《在程序与实体之间:新时代中国司法正义的整体建构》,《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4期。
- ④联合国公约《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第22条,引自陈卫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
- ⑤陈增宝:《法官应着力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探讨》,《法治研究》2009年第7期。
- ⑥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8页。
- ⑦陇夫:《尊重司法的理由》,《法制日报》(理论版)1999年12月5日。
- ⑧吴英姿:《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 ⑨米健:《法治国家中的法官角色》,《法制日报》2003年1月23日。
- ⑩吴扬城、蔡志阳:《法官庭审打断行为的失范与规制——以庭审公开网10场庭审为分析样本》,载《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第59页。
- (11)E.L.Deci,R.M.Ryan,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New York:Plenum,1985,pp.55-136.
- (12)胡小勇、郭永玉:《自主—受控动机效应及应用》,《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7期。
- (13)E.A.Lind,T.R.Tyle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New York:Plenum,1988.
- (14)R.Cropanzano,Z.S.Byrne,D.R.Bobocel,et al.,“Moral Virtues,Fairness Heuristics,Social Entities,and Other Denizen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Vol.58(2001),pp.164-209.
- (15)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胡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26页。
- (16)徐品飞:《法官应当如何理解宪法?》,《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zhoukan/guanchayusikao/0205/0205171008.htm,访问日期2020年2月29日。
- (17)刘辉:《论审判员职业伦理的实现方式》,《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