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教育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钱祥升;
摘要(Abstract):
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2的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差异现状以及差异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教育期望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这种差异与分化和青少年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息息相关:家庭背景好、学习基础扎实、就读重点学校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家庭背景差、学习基础不好、就读非重点学校的青少年具有较低的教育期望。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当前家庭阶层较低的青少年群体,在以"精英教育"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中日益处于不利地位,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加剧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青少年;教育期望;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学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社会政治认同测量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号:20BSH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钱祥升;
Email: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20.06.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程猛、康永久:《“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 2.李春玲:《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影响》,《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
- 3.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与家庭教育期望》,《青年研究》2014年第6期。
- 4.王甫勤、时怡雯:《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社会》2014年第1期。
- 5.王甫勤:《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读研期望——高校特征的中介效应》,《青年研究》2020年第3期。
- 6.王进、宋玉文:《中国城市中学教育的社会差别:以广州市中学为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 7.王威海、顾源:《中国城乡居民的中学教育分流与职业地位获得》,《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
- 8.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 9.吴愈晓、黄超:《中国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CGSS2008数据》,《公共管理与行政改革》2015年第2期。
- 10.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开放时代》2010年第1期。
- 11.谢爱磊:《“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对农村底层居民教育观念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年第3期。
- 12.杨春华:《教育期望中的社会阶层差异: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关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 13.杨春华:《农村家庭的教育期望与策略安排》,《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4期。
- 14.余秀兰:《父母社会背景、教育价值观及其教育期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7期。
- 15.张文军、徐晓霞、沈旭芬:《全球化背景下当前青年的教育期望与生活期望》,《青年研究》2002年第7期。
- 16.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 17.Trusty,Jerry,“Family Influences o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Late Adolescents”,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8,(5).
- 18.Lesley,Andres,Maria Adamuti,Ee-seul Yoon,“Educational Expectations:Parental Social Class,Gender,and Postsecondary Attainment ”,Youth & Society,2007,(12).
- 19.Blau,Peter,and O.D.Duncan,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67.
- ①CEPS数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负责收集。关于该数据的详细资料请参考其官方网站:http://ceps.ruc.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