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和人民陪审制度改革
孙建;
摘要(Abstract):
从价值论角度看,人民陪审制度不仅具有实现司法民主的政治价值,而且具有促进公正公信的诉讼价值。在我国从乡土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人民陪审更多体现的是公民的个体参与,而组织化的司法参与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社会组织参与司法,无论对于彰显人民陪审的制度价值,还是解决实践中"陪而不审"的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司法,让社会组织在人民陪审制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组织;人民陪审制度;陪而不审;制度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孙建;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6.02.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页。
- (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 (3)民政部发布的《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6.2万个,较5年前约增长了30.48%。以上数字不包括未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有学者统计,我国各类社会组织的总量已经超过300万家。
- (4)[美]莱斯特·赛拉蒙:《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载李亚平、于海主编《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35页。
- (5)梁丽萍:《政治社会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168页。
- (6)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访问时间2013年4月30日。
-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课题组:“关于北京法院人民陪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 (8)彭小龙:《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0》,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 (9)参见朱稳贵《关于兰州市基层人民法院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调查报告》,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32页。
- (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良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50页。
- (11)刘建:《上海共青团陪审员作用大》,载《法制日报》1998年5月21日。
- (12)汤维建主编:《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305页。
- (13)李昌林:《民众参与刑事审判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