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希米亚气质看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
卫华;
摘要(Abstract):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是现代性讨论的经典个案。从波希米亚视角进入可以为这一话题提供更多的理解向度。即是,波德莱尔具有浓郁的波希米亚生活气质,衍生入他的一系列批评话语,尤其凝练为一个波希米亚美学定义。该定义将鬼魅的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对波希米亚生活与艺术的撞击做了一个最经典的反思与回答,成为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一个开拓性前奏。可以说,波德莱尔的波希米亚气质对于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理解是一个突破性视角,它把发端于浪漫主义时期放浪不羁的文人生活现象提炼为一种诗学原理,即一种非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实践,是艺术家艺术创作感觉不断增生和涌现的重要源泉。而这一点,正是现代生活的诗学核心,为漩涡式的现代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一个美学平台,延续在后来一系列文化运动中,有着深远的艺术文化史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波德莱尔;波希米亚精神;浪漫主义;现代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卫华;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4.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法]亨利.缪尔热:《波希米亚人: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孙书姿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
- [2][法]安娜.马丁-菲吉耶:《浪漫主义者的生活1820-1848》,杭零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322、270、294、94、270页。
- [3][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 [4]《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第133、420、422、426、192、424页。
- [5]Edmond and Jules de Goncourt,Journal,memoirs de la vie litteraire,Robert Ricatte,22vols(Monaco,1956).
- [6]Jerrold Seigel,BohemianismParis:Culture,Politics,and the Bound-aries of Bourgeois Life,1830-1930,p.62.
- [7][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长的生成与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 [8]该话语英文译文是“To glorify the vagabond life,and that which may be called Bohemianism:the cult of multiplied sensation”。此英文翻译与原法文句子之句法、词法都颇为相似,是个良好的理解参证。
- [9][法]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亚丁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第119-121页。
- [10][法]波德莱尔:《我心赤裸——波德莱尔散文随笔集》,肖聿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55-103页。
- 1112[美]莉莲.弗斯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历程的追踪》,郑鸣芳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9页。[美]莉莲.弗斯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历程的追踪》,郑鸣芳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9页。
- 13[英]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