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神学支点——因信称义:从使徒保罗到改革家马丁·路德Deconstruct the Theological Fulcrum of the Reformation Movement in Europe
姜守明
摘要(Abstract):
回望过去,反观历史,这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也是理性的表征,人类就是在不断鉴古知今中走向明天的。就近代早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来看,不论是人文主义者,还是新教神学家,无疑都具有强烈的复古色彩。这实际上是他们从历史经验中寻求思想解放、构建世俗民族国家合法性的重要表现。将宗教改革建立在因信称义神学的支点上,并不是马丁·路德的突发奇想,而是他对使徒保罗福音信仰的认知结果。为了纠正中世纪罗马教会对因信称义教义的严重偏离,路德斗胆去挑战主权,抨击了天主教神学主张的因律称义论或善功称义说,这不仅从表象上回归了原始基督教的福音教义,而且突破了天主教会的枷锁,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信神的奴役制,从而"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为欧洲的宗教多元化和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KeyWords):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保罗;马丁·路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6—17世纪英国宗教政策研究”(项目号:16BSS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姜守明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21.02.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麦格拉斯(Alister McGrath)编:《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苏欲晓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 ②使徒(Apostle)一词,源自希腊语apostolos,意为“受差遣者”。
- ③⑤⑥欧内斯特·勒南:《耶稣传》,梁工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18、308、中译者序第VII页。
- ④(16)(20)(21)(25)(29)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79、17、61、254、267页。
- ⑦斐洛(Philo Judeaus,30 BC—AD 40),埃及-罗马犹太教哲学的代表人物、基督教神学先驱。
- ⑧塞涅卡(Ucius Annaeus Seneca,c.4 BC—AD 65),西班牙-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和基督教神学先驱。
- ⑨约翰(John the Apostle,c.6—c.100),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公认的圣徒。
- ⑩保罗(Paul the Apostle,c.5—c.64/67),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初期教会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基督教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11)基利家(Cilicia),又译作西里西亚。小亚细亚东南部古国(今土耳其境内),并入罗马后,以大数(Tarsus,又译作塔苏斯)为首府。
- (12)公元前63年庞培攻陷耶路撒冷,使犹太从叙利亚属国变成罗马的海外行省。参见《使徒行传》22:27-28。
- (13)迦玛列(Gamaliel the Elder, —AD 52),法利赛人的犹太律法博士,“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使徒保罗的犹太律法老师。主张宽大处理耶稣的门徒。参见《使徒行传》5:33-34,22:3。
- (14)司提反(Stephen,c.5—34),又译作斯蒂芬,早期耶路撒冷教会的执事。参见《使徒行传》7:57-60。
- (15)彼得(Peter the Apostle,c.5—c.64/67),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初期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认为他是罗马教会的创建者和第一位主教,也是第一任教皇。参见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6-147页。
- (17)参见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寿纪瑜、戚国淦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9-91页。
- (18)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戚国淦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页。
- (19)赵敦华:《圣经历史哲学》(下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11页。
- (22)《金色传奇:中世纪圣徒文学精选》,褚潇白、成功编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40页。
- (23)(24)(26)约翰·福克斯:《殉道史》,苏欲晓、梁鲁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33,37,60、89页。
-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1页。
- (28)孔祥民:《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33页。
- (30)参见孔祥民《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章。
- (31)(34)(36)(37)(39)马丁·路德、菲利普·梅兰希顿:《协同书:路德教会信仰与教义之总集》(1),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192、223、206、208、202页。
- (32)(33)(35)(38)马丁·路德、菲利普·梅兰希顿:《协同书:路德教会信仰与教义之总集》(2),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7、12-13、5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