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推导的供求曲线模型
杨继国;
摘要(Abstract):
传统马克思经济学由于缺乏微观分析理论和工具,被人认为其不适合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这从本质上当然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误解,可也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市场分析工具当务之急。本文以马克思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为基础,将平均分析法与边际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为马克思经济学找到市场分析工具;旨在发掘和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为马克思经济学现代化作些尝试。
关键词(KeyWords):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分析;供求曲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项目号:2006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杨继国;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1.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 [2]晏智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
- [3]劳伦斯.A.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39页。
- [4]白暴力:《价值与价格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85.211页。
- [5]新古典的标准道格拉斯消费函数为:U=XaY1.a。指数表示的是商品量的消费比例。本函数中改用“预期支付比例”,因而将“价格”置于括号内。
- [6]杨继国:《马克思的需求理论:第二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 [7]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时分配给某一生产部门的社会劳动时间量。“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相互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04.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