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衍生诉讼的效率及其规范
陈爱蓓;
摘要(Abstract):
股东衍生诉讼是现代西方公司法中公司经营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股东权利平等的先进理念。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加以引进,有利于解决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权利滥用等问题。本文在研究股东衍生诉讼的代价和效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诉讼担当中的当事人权益保护、股东行使衍生诉权的障碍等问题,并对当事人、诉讼驳回、诉讼时效等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股东诉权;衍生诉讼;效率;规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陈爱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美国法院在1832年Robinson诉Smith案中,少数股东要求董事对其过失负责的权利便是建立在信托理论的基础上。
- 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案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页。
- J.S.约翰斯顿:《选择与弃权》,载《华盛顿大学法律杂志》第70期(1992年),第301-303页和第308-310页。
- 朱伟一:《“恶人”大家做——证券诉讼由谁领军》,http://busi-ness.sohu.com/
- 王甲乙:《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载《法学丛刊》1995年第1期。
- 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360-361页。转引自江伟、段后省:《论股东诉权》,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 R.W.Hamilton,TheLawofCorporations(3rded.),p.421.
- 兼子一、松蒲馨、新堂幸竹:《条解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7年版,第115-116。
- “债权人代位说”认为,股东的股权在现代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形下,已蜕化为对公司的债权,为保全债权,有权代位公司向损害公司利益者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引自周剑龙:《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二卷,法律出版1997年版。
- “受益权说”认为,从公司财产的角度来看,股东的实质地位是受益人。股东以实质地位可以要求公司行使诉讼提起权。如果公司拒绝了股东的要求,即意味着公司违反了对股东负有的信任义务,股东因而可以代位公司起诉。——引自周剑龙:《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二卷,法律出版1997年版。
- 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2000年版,第238页。
- 竹内昭夫:《股东的代表诉讼》,转引自周剑龙:《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内部监督机制》,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1期。
- BerS..Prunty,“TheShareholdersDerivativeSuit:NotesonitsDerevation”,32N.Y.U.L.Rev.980(1957).转引自李金泽著:《公司法律冲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 美国法院在1832年Robinsonv.Smith案中,少数股东要求董事对其过失负责的权利便是建立在信托理论的基础上。
- 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案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页。
- BrianR.Cheffins,CompanyLaw:Theory,Structure,andOperation,LawPress2001,p.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