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王思斌;
摘要(Abstract):
本文在对以往关于中国人社会行动(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与"事"是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变量,并从基本关系、问题性质、责任结构、共事经验四个角度分析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本文将时间视角引入对问题的分析,指出上述四个角度都具有时间的性质,从而提出"多元嵌套结构"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最后形成关系—问题—责任—经验四位一体的影响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多元嵌套结构;情理行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王思斌;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1.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费孝通:《乡土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 2.黄光国:《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3.李亦园、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年。
- 4.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
- 5.刘泽华等:《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 6.乔健、潘乃谷:《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 7.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6年。
- 8.王汉生、杨善华:《农村基础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 9.王思斌:《底层贫弱群体接受帮助行为的理论分析》,载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 10.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 11.杨中芳:《如何研究中国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
- 12.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