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德伦理学”的“知识”基础——兼论科学思维的真正确立
黄裕生;
摘要(Abstract):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他们的伦理学不仅建立在他们借以清理、审定"神话神学"的"理性神学"基础上,而且以他们所追求的"知识"为基础。后面这一点一直规定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思考。不过,在苏格拉底-柏拉图这里,这种"知识"被严格区别于日常经验中的知识,他们把后者称为"意见"。他们心目中的真知识,也即被他们当作伦理学之基础来探究的那种知识,实际上被当作一种"全视角"或"无视角"的"知识"来理解和追求。虽然以这种知识为基础的伦理学在确立伦理规范这一工作上并无所成,但是,我们却可以说,希腊人正是在追寻这种"全视角知识"的努力中确立了科学,从而把人类带上了以具有自身同一性的概念去展开、理解世界的道路。
关键词(KeyWords): 知识;美德;同一性;无视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黄裕生;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5.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3)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422页(译文根据Der Staat(Jubilaemsausgabe saemtlicher Werke zum 2400.Geburtstag Band IV,Artemis Verlag,1974s.515.有所改动)、第424页(德译s.517)、第424页(德译s.518)。
-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267页(1078b)。
- (5)在这里,“客观知识”最多只帮助苏格拉底确立了极少数人也即第一等级者自主-自觉成就德性的“道德责任”。但是,就这种客观知识又是以这极少数人拥有神定的高贵灵魂为前提而言,拥有客观知识而能够自主自觉地去成就美德,又不过也是成全神定命运的环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