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视野下高校教育质量观的内涵解析和途径管窥
张芸芸;
摘要(Abstract):
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并存、和谐持续的客观形态,要求我们在不同的质量标准中寻求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等参照系的平衡点。在和谐理念的视野下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途径的探究,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和谐理念精神,提倡科学发展,长久传承的大学精神的必然归趋。和谐视野下高校教育质量观包括内生性维度,创新性维度,人本性维度,要求构建覆盖对于受教主体的全面性管理,对于教育过程的全程性管理,对于教育系统的全员性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要引入文化引领功能,创新教育实践,注重人本主义原则,规范教育过程,强化质量战略性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实现高校教育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提升。
关键词(KeyWords): 和谐理念;高校教育质量;内涵维度;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芸芸;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1.06.04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选民:《高教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运行及其人本化》,《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 2.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3期。
- 3.李孝东、桑玉军:《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校人才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2期。
- 4.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第6期。
- 5.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江苏高教》2001年第5期。
- 6.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5页。
- 7.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 ①转引自《职业与教育》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