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学、湖湘学、闽学与荆楚之地
文碧芳;
摘要(Abstract):
洛学、湖湘学、闽学尽管是以其创始人所主要活动的地域来命名的,但它们又绝非只影响一时一地的地域性学派,这三个学派的影响在当时就远远越出其创始人所主要活动的地域而幅射全国。本文试图对洛学、湖湘学、闽学在荆楚地区的影响以及在该地区这三个学派之间所发生的关联作一探讨,以说明洛学、湖湘学、闽学这三个学派的话语系统是如何成为宋元明清时期主导士人精神生活的主流话语的。
关键词(KeyWords): 洛学;湖湘学;闽学;荆楚之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对当时士人社会的道德、精神与信仰生活的重塑之探讨”(项目号:113-162901)的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文碧芳;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1.06.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3]《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630、630页。
- [2]参见程德祥《二程佚事及传说》,载杨晓塘主编《程朱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6-385页。
- [4]《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328页。
- [5]《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二,《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653-655页。
- [6]《附录.伊川先人年谱》,《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338页。
- [7]《宋史》本传。
- [8]胡安国:《龟山志铭辨》,《伊洛渊源录》卷十。
- [9]后来全祖望在《宋元学案.震泽学案》中认为:"洛学之入秦也,以三吕;其入楚也,以上蔡司教荆南。"
- [10]朱熹:《胡文定公行状略》,《伊洛渊源录》卷十三。
- 1112胡宏:《程子雅言前序》,《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57、158页。
- 1314胡宏:《程子雅言后序》,《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59、160页。
- 15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一,中华书局,1986年,第2582页。
- 1617胡宏:《题吕与叔中庸解》,《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89、189-190页。
- 1823《知言疑义》,《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328、328页。
- 19胡宏:《知言.一气》,《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8页。
- 20胡宏:《知言.事物》,《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1页。
- 2122252627吕大临:《中庸解》,《蓝田吕氏遗著辑校》,中华书局,1993年,第481、487、493、481、492页。
- 24参见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69-375页。
- 28吕大临:《礼记解.中庸第三十一》,《蓝田吕氏遗著辑校》,中华书局,1993年,第271页。
- 29引自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0页。
- 30《与孙正孺书》,《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47页。
- 31《南轩学案》,《宋元学案》卷五十。
- 32例如,陈亮曾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祖谦)、新安朱元晦(熹)及荆州(张垚)鼎立,为一世学者宗师。"参见《陈亮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383页。
- 333435《南轩学案》,《宋元学案》卷五十。
- 36《聘士刘公先生墓表》,《朱文公文集》九十。
- 37《籍溪胡先生行状》,《朱文公文集》九十七。
- 38《答宋深之》,《朱文公文集》五十八。
- 39《朱子语类》卷一一五。
- 40《朱子语类》卷四。
- 41《程氏外书》卷十二,《二程集》,第428-429页。
- 42《宋元学案》卷二十五。
- 43《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
- 44《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跋胡五峰诗》。
- 45《续集》,《答罗参议四》。
- 46《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一,《答程允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