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通道”意象探析
林莺;
摘要(Abstract):
禁锢和解禁是诠释人性欲望和挣扎的永恒命题。张爱玲通过战争、爱情和童年三个方面"通道"意象的勾勒,诠释了人性追寻人性存在的价值和体认,又在一步步失望的过程中凸显人性所产生的冲突与压抑下的巨变。这种巨变来自于对和平、爱情、和美丽童年的理想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和反差后的失落,从心理学角度对解析"通道"意象的更是揭开人性之本源的捷径。
关键词(KeyWords): 张爱玲小说;禁锢;解禁;通道;意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林莺;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0.04.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8][9]1317192023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4、214、214、220、59、96、23、30页。
- [2]马尔库塞:《美之维》,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第121页。
- [3]《现代汉语词典》第五部,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363页。
- [4]刘峰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6页。
- [5]文贵良:《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第219页。
- [6][7]303334353840张爱玲:《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54、52、37、34、193、209、153、139页。
- [10]张均:《张爱玲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
- 11张爱玲:《〈传奇〉再版序》,《张爱玲文集》第4卷,第135页。
- 12222427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5、108、5、57页。
- 14张爱玲:《存在的探询与言说》,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1页。
- 151618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半生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62、122、123页。
- 21荣格:《心理学与文学》,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 2526秦金亮:《自传记忆与其提取机制实验的研究》,博士后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第7、7页。
- 28Tulving E,Markowitsch,HJ.Episodic and declarative memory:role of the hippocampus.Hippocampus,1998,8(3):198-204.
- 29张爱玲:《张爱玲全集》(《郁金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8页。
- 31Robinson,J.A.,Swanson,K.L.Autobiographical memory:Thenext phase.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1990,4:321-335.
- 32卢英俊:《自传记忆的加工机制研究进展》,《秦金亮心理科学》2007年第3期。
- 36Ross,M.Relation of implicit theories to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histories.Psychological Review,1989,96:341-357.
- 37郝涂根:《卡斯特桥市长》,象征艺术三题,《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 39张爱玲:《存在的探询与言说》,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