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新犯罪概念的再界定
江华锋;
摘要(Abstract):
在对重新犯罪概念主要学说进行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从性质、主体、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场域、目的等对重新犯罪概念再界定:重新犯罪是指行为主体受过刑罚之宣告后,在再社会化期间或结束后再次有意识实施侵犯其他主体合法权益,依法应当被追究其法律责任并需要采取社会防范和控制的犯罪行为。
关键词(KeyWords): 重新犯罪;概念;再界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江华锋;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3.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刑满留场就业人员逃跑及重新犯罪的处理问题的批复》,1955年9月29日,之后于1956年7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处理劳动改造队加、减刑等法律程序的通知》,原司法部1956年9月4日在《关于劳改犯刑期届满前或届满后留场重新犯罪如何确定其罪名的函》,还有在1963年7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下发的《关于监外执行的雅犯重新犯毕是否履行逮捕手续的批复》,1963年11月7日公安部《关于严防刑满释放分子重新犯罪的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于1979年9月24日下发的《关于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后在劳改机关禁闭审查日期应否折抵刑期的批复》等文件中都使用了重新犯罪这一概念。
- (2)骆群:《“社区矫正在”再界定》,载《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 (3)康树华等:《犯罪学大辞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9-110页。
- (4)力康泰等:《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思考---兼论监狱的行刑改革》,载《法学家》2000年第3期。
- (5)张铁英等:《重新犯罪问题研究---主要从刑罚相关角度分析,载《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 (6)张广智等:《对当前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调查分析》,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2期。
- (7)隗甫杰等:《论当前再犯罪特点及刑侦工作对策》,载《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 (8)康树华等:《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54页。
- (9)周长康等:《预防重新犯罪的几点思考》,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 (10)李学斌等:《重新犯罪控制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页。
- (11)周路:《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407页。
- (12)郑祥:《防治重新犯罪与构建和谐社会---重新犯罪现状与对策的实证研究》,载《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 (13)马结:《论重新犯罪的综合治理》,载《政法论坛》1987年第5期。
- (14)李均仁:《中国重新犯罪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第27页。
- (15)谭观秀:《重新犯罪研究》,载《文史博览》2006年第12期。
- (16)白正春:《论和谐社会视野下重新犯罪问题及对策》,载《南方论刊》2010年第12期。
- (17)江华锋:《重新犯罪防控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第12页。
- (18)马克昌等:《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 (19)郑金火:《犯罪概念的梳理与评价》,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5期。
- (20)莫洪宪:《论累犯》,载《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 (21)彭漪涟:《概念论-辩证逻辑的概念理论》,北京学林出版社,1991年,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