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反思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李翔海;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翔海;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0.05.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理性”是一个义涵颇为丰富的概念。在广义上,它可以指与迷信、愚昧无知相对立的人之健全的理智、思想和知识。这里所谓“理性”,系指以人类健全的理智为基础的、首先在西方主体与客体二分的文化传统之中表现出其成熟形态的、以现代科学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人类精神机能。
- [2]参见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序言”。
- [3]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作者序”。
- [4]在汉语言学界,杜维明教授较早提出了“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参见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英语言学界,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现代化理论家艾森斯塔特(S.N.Eisenstadt)则堪称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参见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等译,三联出版社,2006年。
- [5]参见雅思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 [6]参见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岳华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264-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