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新时代精神富裕的内涵与实践要义

    陈乙华;曹劲松;

    共同富裕对于社会实践主体而言,不是仅指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共同富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人的精神富裕是人的生活富裕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同物质层面的富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科学把握精神富裕的时代内涵,可以引导个体精神成长的自我追求。人的精神上的富有和满足离不开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思想活动的创造性、伦理价值的导向性。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促进个体精神富裕不断拓展路径,提升文化启蒙、教育启智、思想启迪和信念启航的社会育化功能,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性环节。

    2022年04期 No.196 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2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主题研讨(一):城市化的新维度

  •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市民化研究——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

    张笑秋;

    本文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借助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1047份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处于低水平,市民化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区分为传统人力资本要素和能力,二者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家庭、务工单位与个体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可以作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2022年04期 No.19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走向住房租赁新市场的长租房及其私法保障

    常鹏翱;

    长租房是中央在住房政策领域新近提出的用语,它不应是公租房,也不应是个人房东在散户租赁市场中长期出租的住房,而应是专业机构自持、内含市场机制、专用于租赁的住房,包括市场性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市场是住房租赁新市场,与住房买卖市场、散户租赁市场具有竞争关系,其长足发展具有提高住房租赁的规范化程度、合理控制商品房价格等积极意义。根据长租房市场的特点,稳妥适用民法典关联制度,是其发展的必要私法保障。

    2022年04期 No.196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城市社区物管“信托制”实验:行动目标与行动路线

    孙柏瑛;胡盼;

    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冲突在当今是一项被高度关注的基层治理公共事务。探索冲突解决之道,是党和政府、社区居民致力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建设,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集体行动过程。“信托制”作为尝试回应城市社区物管纠纷的一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创制,以信托法律规范来建构社区信义关系的内核,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包干制”与“酬金制”的局限性,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定义为业主的共同财产,业主成为社区的“主人翁”,以委托人和受益人的身份委托物业服务事务;物业管理人作为受托人的“大管家”,承担委托的责任,通过公开透明的共同资金账户,使业主获得知情权和监督权,共同治理城市社区,实现社区的共同利益,推动社区营造。

    2022年04期 No.196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主题研讨(二):多视角考察高校社会工作

  • 从制度性嵌入到公共性培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情境的转向

    文军;卢素文;

    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效果提升。实践表明,在高校建立学生公共社区后,社会工作者得以打造独立团队,联动和融入学校体系,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获得专业自主。在此基础上,学校社会工作者突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个体团结、强化“情境性”的闭环介入模式,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重“承认”。

    2022年04期 No.196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组织化的自我实现:高校社会工作的一个视角

    何雪松;吴蓉;

    当今社会,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选择自由,既呈现出个体化的新特征,也因新的焦虑而陷入矛盾与困惑之中。高校作为一个组织体系,是大学生从教育向职业过渡的重要场域。营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的组织氛围是思政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工作是以教育、管理或治疗为主,不足以全面回应大学生在新的组织环境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霍耐特“组织化的自我实现”这一概念的启发下,高校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发挥其组织化和个性化双重优势,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022年04期 No.196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重返共同体: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社会工作介入

    罗阳;刘雨航;

    高校学生社区是开展高校治理和学生工作的潜在资源和平台。在运用“四要素模型”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社区成员意识的身份归属、具有相似的需求和目标、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回馈、集体记忆的情感互动是社会工作得以介入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基础。并且,作为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重要方式,驻校社工需要采取集空间建设、需求导向、情境互动和情感联结等路径于一体的整合介入模式。

    2022年04期 No.196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主题研讨(三):环境问题的司法介入

  • 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

    邢鸿飞;曾丽渲;

    囿于环境侵权行为在法益指向上的二元性,将惩罚性赔偿突破性地植入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引发了司法适用上的分歧,亦冲击了私法体系的内在逻辑。在本体论层面,惩罚性赔偿应当是以私法运行机制实现惩罚与威慑之公法目的的复合型制度。但在教义学视域下,民法的私法本位决定了侵权责任编所构建的是救济私主体环境权益受损的传统型惩罚性赔偿。因此,不宜将其适用范围扩大为对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针对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逻辑紊乱的现实情境,构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惩罚性赔偿体系应当是实现制度兼容的合理路径。与此相适应,在司法适用规则层面,应构建“差异化”的司法适用机制,以避免司法实践对惩罚性赔偿的误读。

    2022年04期 No.196 60-6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1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制度及其完善路径——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

    李声高;钭晓东;

    建设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备涉海纠纷化解规则的立法支撑。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中虽已确立,但是鉴于涉海侵权时空的特殊性,在涉海纠纷化解最为关键的证明环节,仍然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难以契合司法适用的难题。因此,有必要从立法适用、侵权性质和规则适用三个维度识别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以海洋环境侵权“二阶性”的时间逻辑来分层适用证明责任,并以层次化的证明责任分配主体来设定比例降格的证明标准,实现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路径。

    2022年04期 No.196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专题论文_政治学研究

  •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治学解析

    叶海涛;沈利华;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2022年04期 No.19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价值革命浪潮下当代美国政治信任的困境与反思

    庞金友;赵西亚;

    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的发展伴随着政治信任的下降,一些研究者乐观地将信任下降解释为有益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怀疑。然而现实显现的是另外一幅图景: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挤压下,物质主义者的“文化反冲”狂潮席卷而来,其矛头直指政府;后物质主义者的民粹情绪被激发,无节制的民主价值追求使其走向反精英和反体制。两大阵营秉持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却同时陷入政治不信任的泥沼。这一政治信任危机给当代美国政治埋下了重大隐患,若想保持怀疑精神以坚守民主,只能在价值观的对立中不断寻求共识性原则而不是简单争论对错输赢。

    2022年04期 No.196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国家中心范式创新价值的追问与反思——对多视角学术批评的考察

    曹胜;

    国家中心范式推动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范式转变,同时也遭受到多方面的学术批评。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该范式仅仅是“缺少创新的重复”的反批评;有社会中心论倾向的学者则从因果机制偏重的角度,批判其具有独断论倾向;有批评认为该范式对国家自主限度的分析仅停留在条件性层面,未能对国家合法性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制度主义则认为该范式对宏大事实的微观基础考察得不够深入,导致制度结构与个体选择的断裂。通过追问和反思,我们旨在对国家中心范式之创新价值进行再考量,并在相互对照的意义上把握其理论特质,以更强的知识自觉创新发展现时代的国家理论。

    2022年04期 No.196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专题论文_公共行政

  • 在风险社会中看想象之于行动

    张康之;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则是为了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想象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工业社会中,想象在科学认识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遭到了排斥,只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才得以认可。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条件和历史场境中来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在工业社会所拥有的认知体系中,分析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抽象、推理等方式而实现认识,并将认识成果作用于实践。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能够适应合作行动要求的认知方式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想象则是相似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对于人的行动而言,想象意味着创造、创新。因而,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遭遇了风险社会的时候,我们在致力于思维方式重建的任务时,需要突出想象的功能。

    2022年04期 No.196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基本公共价值的多重机制与实践面向——基于“工具-目标”的分析视角

    王丛虎;刘巧兰;

    公共价值是公民对政府期望的集合,是公众通过切实的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所获得的一种效用,通常依赖于法律规制、行政命令等强制性工具得以实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工具,对基本公共价值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工具-目标”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作为市场化工具的公共资源交易实际上已经具备实现基本公共价值的多重机制,具体表现为依托管办分离机制实现“公平”价值,依托信息公开机制实现“透明”价值,依托需求规划机制实现“参与”价值,依托合作生产机制实现“服务”价值,依托政策导向机制实现“责任”价值。在具体实践中,为充分发挥和释放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市场化工具所蕴藏的公共价值实现功能,需要致力于优化现有机制,在深化管办分离、强化信息公开、落实需求规划、加强合作生产、明晰政策导向等实践面向上发力,以此达成增益基本公共价值的目标。

    2022年04期 No.196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避害型”府际合作中的纵向介入:一个整合性框架

    李辉;

    与“趋利型”府际合作相比,“避害型”府际合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集体行动困境,也更需要中央政府的纵向介入。本文遵循“集体性-选择性”“收益-损害”两种逻辑,对地方政府区域合作动机进行“二维-四分”的阐释,构建起关键行动者和合作动机的整合性框架。研究发现,“集体性损害≠选择性损害”是“避害型”府际合作困境的根源,包括合法性问题、理性主义陷阱、外部性困境以及合作成本障碍。纵向介入的工具和机制包括以纵向授权解决合法性困境的保障型介入、以纵向沟通规避理性主义陷阱的信息型介入、以纵向统合回应外部性困境的权威型介入、以纵向命令反制合作成本障碍的强制型介入。不同的介入方式形塑了“避害型”府际合作的不同生成模式,包括自主探索型、应景响应型、压力回应型、命令强制型、直接组织型。针对不同程度的府际合作困境选择恰当的介入工具和机制,有利于准确把握纵向介入的尺度,以最小介入成本达到促进府际合作的效用。

    2022年04期 No.196 126-13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5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专题论文_社会学研究

  • 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

    游正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劳动竞赛被不断向前推进,并于1956年5月被推进至其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对当年我国大力推进劳动竞赛的根本动力、具体过程及其累积性后果等进行深入解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开展劳动竞赛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发动工人群众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而且是一个对工人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从而改造其思想观念的过程。劳动竞赛被推进至其发展的最高水平,意味着在我国已形成了一种新的劳动范式,即社会主义劳动范式。这种劳动范式的实践层面就是经常性的劳动竞赛的实践形态,它的观念层面则主要是与劳动竞赛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2022年04期 No.196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宅基地流转的规范逻辑

    丁宇峰;付坚强;

    宅基地流转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变动,其法律规范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确定流转的范围、实现“三权分置”和处理房地关系。首先,在流转范围方面,通过分配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关系说明受让主体应实现一般化。立法上应随改革推进而实现规范化,解释论上则应论证居民购农房合同的有效性。其次,“三权分置”中资格权构造为集体经济组织法内的分配制度,而宅基地使用权则随着房屋的建成呈现去身份的特性。再次,在房地关系上应坚持“房地一体”,这不仅符合我国不动产物权的体系逻辑,也是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需要。

    2022年04期 No.196 147-15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专题论文_经济学研究

  • 关注价值文化的民族经济学新范式

    李曦辉;阿列夫;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出现了两种趋势,即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融合化,要么全球经济不断多元化,这需要既往实践的支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余下的就是寻求各民族文化的互相包容,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多元的文化实现互谅、共容、共存,进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本文尝试提出关注价值文化的民族经济学新范式,旨在对民族过程的政治文化效果进行经济学分析,以经济视角阐释民族过程,实现民族文化从互谅、共容,走向融合共存,从而提升人类的福祉。

    2022年04期 No.196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去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链重构:全球资源编排与本地孵化战略

    钱海燕;

    现阶段我国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不仅是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升级,更是从“网络参与者”到全球价值链“新链主”的结构性重塑。与当前国际环境去全球化和全球中断的特征,以及中国企业面对的独特挑战相比,全球价值链重构理论研究略显不足。本文从企业层面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战略选择,经过对经典国际化理论的反思和梳理,认为关心其他行动者与动态环境观相结合的视角提供了更契合当前国际化现状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悖论思维的全球资源编排与本地孵化综合战略理论框架。

    2022年04期 No.196 164-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专题论文_法学研究

  • 行政犯认定中对前置行政行为的审查限度

    姜金良;

    行政犯立法中广泛地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认定等行政行为作为构成犯罪的前置性要件,因此刑事司法必然涉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审查。首先,为保证犯罪认定的实质合理性,应肯定刑事司法中对前置行政行为具有审查权。其次,在审查限度上必须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实质性审查,不仅要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事实、法律适用、程序性要件等合法性要件进行审查,还要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于以行政处罚等作为前置条件的犯罪,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性事实不存在、程序不合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合理性的,应阻却犯罪的成立。对于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应解释为未取得许可,不具有阻却违法的效力。对于行政认定行为有错误的,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按照法律适用问题直接予以判断。

    2022年04期 No.196 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专题论文_人文新论

  • “群己权界”中的道德权利与伦理秩序

    徐嘉;

    道德权利理论不是伦理学中的固有论题,其近几十年的兴起是缘于维护个体利益的需要。而带来的难题是,哪些道德权利必须保护,道德权利不可僭越的边界又是什么。通常采用的以静态的、原子式的方式抽象地分析道德权利,并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联讨论的方法,不能解答以上问题。对此,“群己权界”的辩证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因为个体的“道德权利”与群体的“伦理秩序”处于一个复杂的张力结构中,两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共存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统一体中。伦理秩序必须尊重个体的生命权、尊严权等基本道德权利,而道德权利也不能冲击伦理秩序的有序、和谐和公正原则。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允许道德权利的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在特定时期、非常状态下,个体的道德权利受到一定限制,而要保证伦理秩序的优先性。

    2022年04期 No.196 184-193+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从《乌有乡消息》看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姚成贺;杨金才;

    威廉·莫里斯被誉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先驱。19世纪末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艺术品味的降低令他将关于生态社会的理想凝聚于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之中,展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乌托邦”。在继承罗斯金的生态观与环境观、拉斐尔前派与唯美主义自然观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劳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莫里斯展开了社会主义视野内的生态问题讨论。对自然与美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的愤慨,令莫里斯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与劳动生产理论最终促成了莫里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

    2022年04期 No.196 19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公元4至6世纪欧亚丝路贸易中的拜占庭-波斯战争

    张爽;

    拜占庭和波斯长期战争的原因,是双方都要在丝路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将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等重要的丝路贸易城市置于自身控制之下。受限于各自军事实力、社会结构、各自统治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的巨大差异,拜占庭波斯都没有彻底消灭对方,实现长期占领美索不达米亚的战略意图。在战争中,处于防御地位的拜占庭先后将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亚美尼亚、高加索的贸易城镇要塞化,将依靠丝路贸易为生的平民和富商卷入战争中,战争方式变成了消耗巨大的围城攻坚战。周边的游牧民族,也被拜占庭波斯视为可以联合的势力,萨拉森人(阿拉伯人)部落由此迅速壮大,在拜占庭和波斯两败俱伤的形势下,灭掉波斯,占领地中海东岸、叙利亚等贸易城市,成为欧亚丝路贸易体系的新势力。

    2022年04期 No.196 202-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学术评论

  • 大运河史研究的史料整理——兼论《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的特色

    杨尚华;李玉;

    大运河在服务国家发展、形塑社会文化及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决定了大运河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民国伊始,大运河史研究已颇受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对于大运河史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大运河工程及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重视,相关研究愈益升温,视角转向微观,议题更加多元,大运河史料的学术需求也相应增加。已有的大运河史料集内容丰富,但主体内容偏向于古代,近代大运河史料的整理明显不足。夏锦文教授等主编的《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全面收录了与近代大运河相关的众多文献资料,部分珍稀文献系首次影印出版,且附有大量的高清原始照片,为近代大运河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完整的史料资源。《丛编》收录的史料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文献采集难度较大,从中可见编纂者工作敬业、态度严谨。该丛书的出版将会对近代大运河史的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2022年04期 No.196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稿约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专题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尤重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和历史学,发表的论文强调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某一论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2022年04期 No.19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学海》引注规范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2022年04期 No.196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