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凯;
组织治理规则的实施机制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主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中国C行业协会和S生态协会虽然都按照政府的相关制度设立了治理规则,但在章程的丰富和完善程度、章程实施、会员大会作用、会长和秘书长产生方式、理事会和执行层关系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提出了分离化命题、冲突命题和权变命题,对组织治理规则实施中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2019年06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王诗宗;罗凤鹏;
中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依附于体制或求诸于市场,这两种策略被研究者高度关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社会组织可能同时采用体制化策略与市场化策略,且根据自身的处境和发展阶段进行权变。本文试图探究社会组织两种策略的动态演化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可知,体制化与市场化并不必然互斥,两者可构成一种互补关系。体制化策略能给予组织政治与行政合法性,进而推动社会组织资源的获取;市场化策略能促使组织提升专业能力并有机会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更为关键的是,在体制化策略帮助组织获取政治与行政合法性的前提下,市场化策略能促使社会组织以更加理性与专业的方式向政府展现社会问题,为政社共同协作应对问题提供可能。总体来看,体制化策略与市场化策略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但组织仍需不断调适两种策略才能获得最为合理的组合。通过比较分析,本文也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可能误区,并试图提出新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发现亦可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启示。
2019年06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邓国胜;李怀瑞;
本文以云南省L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案例为基础,以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中的制度内生模糊性困境为切入点,通过逐层分析,建构起一条"情景建构——制度内生——自主治理"的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干预路径,为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公益组织秉持内生式发展理念,在制度起源阶段,通过多种项目工具搭建行动舞台,以村民为主体进行情景建构;同时,将内生式发展理念带入情景,并采用形式各异的制度内生策略,能够为自主治理的形成提供重要的起点,也为公共资源和公共事务的有序治理创造条件。
2019年06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张途;
基于合乎情理的多元主义的事实,罗尔斯意识到《正义论》中的正义观念缺乏稳定性。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通过公共辩护这一概念处理稳定性问题,目的是通过公共辩护,由合乎情理的公民所拥有的合乎情理的整全性主张来最终形成关于正义观念的重叠共识。这一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重叠共识的可欲性和可能性。在可欲性上,重叠共识所面临的主要考验在于正义观念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分歧,但这是一个得以在政治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解决的问题。在重叠共识的可能性问题上,正义观念的初步辩护和充分辩护之间可能存在着难以轻易填补的理论间隙,这需要对政治自由主义中的前提性条件做出更为仔细的辩护。
2019年06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惠春寿;
罗尔斯的后期哲学例证了一种公共辩护(public justification)的方案。作为这一方案的核心环节,重叠共识不仅需要展示正义原则是如何得到辩护的,还需要使这种辩护满足公共性的要求。许多学者基于"双重视角"的区分来理解重叠共识,认为它是从理性个体有偏袒的私人立场出发来对正义原则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的。这种观点既不能真正解释重叠共识的辩护性,也无法满足公共性的要求。事实上,重叠共识最好被理解为合理公民们从集体的公共视角出发,尝试调和正义原则和各种合理整全学说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目标是确立一种辩护的政治,而非展示正义原则理论上的正确。
2019年06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肖生;
张途和惠春寿对《辩护的政治》的评论和批判主要集中在公共辩护的"辩护性"与"公共性"的含义、体现方式上。张途认为相较于其他强调公共辩护的认知面向的理论家,罗尔斯的公共辩护优势在于其公共性。而惠春寿恰恰认为《辩护的政治》中所阐发的公共辩护没有体现公共性。惠春寿同时认为必须对重叠共识的角色做更为现实的理解,才能说明辩护性问题。《辩护的政治》对"公共性"问题的说明确实过于简略,需要修订补充,而在全面准确地理解罗尔斯的公共辩护的理论抱负及"双重视角"辩护策略的前提下,公共辩护的"辩护性"是可以获得合理说明的。
2019年06期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晓斌;郑刚;滕颖;
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在近三十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绩效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至今仍是一个"迷"。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对于不同政治关联类型缺乏细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类型分为非正式关联、半正式关联和正式关联。非正式关联能够获取政策信息、政府合作机会等一些边缘性资源,但是维持这些关联却要付出更高的公关摊派成本。而半正式和正式关联由于组织化、制度化的信息渠道和参与政治决策的优势,政治关联维持的成本较低,更能够获取行业准入、银行贷款等核心资源,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对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拥有非正式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拥有半正式和正式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企业绩效则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厘清了不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差异,为解开"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之谜"做出了贡献。
2019年06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庞飞;陈友华;
社会工作基于现有的制度环境、精准扶贫的操作方略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状况,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有限。社会工作应在吸收人类反贫困经验的基础上,参与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适合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体系。只有在适合个体能动性发挥的制度环境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才能得以发挥。社会工作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不仅在精准扶贫进程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并获得专业发展机会,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019年06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鲍磊;
围绕身份或认同这一当代人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以吉登斯、贝克、鲍曼为代表的当代学者探讨了社会结构变迁所带来的个体化及生平模式的转变。虽侧重点不一,但他们都同意现代性晚期个体稳定而连贯的角色和地位的瓦解。在第一现代性中,身份相对稳定,人们基于历史上既有的行为形式和解释模式来理解自己的经历,因此生平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标准模式。在第二现代性中,个人从既定的和集体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所有人都必须亲自制作、演示、拼凑自己的生平,这涉及个人的决策,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和责任。个体化所带来的是有限的自由,生平仍然受结构性力量的制约。
2019年06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爽;
英国的志愿医院兴起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获得了快速发展。借助于社会捐赠的力量,志愿医院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照顾,被视为20世纪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雏形。然而,志愿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又是建立在贫困患者牺牲自我权益基础上的。医院成为社会权力交换的场所,在认捐者、医生和患者三者之间,贫困患者所处的弱势地位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从身体与权力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解析志愿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下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张力,借此反思贫困患者角色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塑造、变化及其启示。
2019年06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远;
企业"一带一路"合作既传承了我国古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互通有无的"丝路"协作精神,又创新了全球化模式。习总书记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国际环境下具有世界感召力的新理念,"一带一路"提出的"互联互通、文明融合"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路径。这种"新全球化"理念引导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合作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创建了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走进去"并持续地"走下去"的中国特色新模式和新路径。
2019年06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光明;徐燕;
在研究文化消费能力时只考虑购买能力,显然有失偏颇。本文认为文化消费能力有三个维度:收入代表的购买能力、闲暇时间代表的时间分配能力以及由知识代表的解码能力。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看电视、外出看电影、阅读和体育锻炼等四种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看电视不受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的约束;外出看电影、阅读和体育锻炼三种文化活动都随着消费者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的上升而提高;外出看电影和体育锻炼受时间约束效应明显。此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消费者在看电视、阅读和体育锻炼三种文化活动中的频率会明显降低。据此,笔者提出提高家庭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发展继续教育等提升文化消费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9年06期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陆国庆;
本文选取2006-2012年152家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验组样本,和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131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照组进行比对,实验组的技术创新水平考察区间从激励当年到2016年,对照组的技术创新水平的考察区间从2006年到2016年,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分类,发现股权集中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更高。
2019年06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叶静;
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握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察,有的学者认为中央和地方呈现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状态,而有的学者认为两者间是向下授权、相互分工的关系。那么,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演化,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目前呈现怎样的状态?本文以财政改革为考察对象,认为中央和地方未必是对同一种权力或资源的争夺或者分享,它们可在不同维度各自集权:从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的支配来看,中央政府变得更加集权,中央部门对下级政府的财力干预变强;从地方收入角度来看,地方财政部门日益崛起,地方政府能够统揽和支配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换句话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呈现出双重集权的状态,这产生了多重的治理效应。
2019年06期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愚;
明代中叶之后,江南造园之风兴盛。在激烈的造园竞赛中,士大夫阶层为将自己与富商、俗吏区别开来,采取了两种应对模式:"园可画"(以艺术化的方式构筑园林)与"画可园"(以象征性的方式拥有园林),它们的核心在于对文化资本的娴熟运用。比较而言,"画可园"摆脱了经济资本的掣肘,避免了儒家传统对奢侈造园的批判,甚至逃脱了现实中园林衰败的命运。本文将借助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对晚明文人的造园实践加以考察,并对两种模式的社会背景、观念来源、特点和意义进行剖析。
2019年06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清;
《学衡》创刊于1922年,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其创办人梅光迪、吴宓、刘伯明、柳诒徵等人承继乾嘉学派的学术精髓,以保护和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为己任,并在短时期内围绕该杂志在东南大学形成了南高学派。《学衡》有明确的编辑主张以及组织形式,历时11年之久,在国家危难之际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2019年06期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武;
《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史地学巨著,也是一部呈现众多异域形象及表现文化观念变迁的作品,在形象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来探析《海国图志》,笔者发现,魏源以睁眼看世界的眼光,以"夷"的套话囊括了众多的"他者"形象。由于社会与时代的深刻变革,《海国图志》中"夷"的套话发生了深刻的裂变,体现了古近之交思想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也彰显了魏源卓越的文化探索精神。
2019年06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殷洁;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南京作为明王朝的兴国之所在,皇权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决定了南京成为中外交往的核心地带,现存的造船厂、郑和墓、洪保墓、浡泥国王墓等多处遗迹也印证了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受海上丝绸之路影响最直接、显著、深远的一座城市。郑和团队七下西洋共访问国家三十多个,带去大批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铁器等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也带回到访国家的宝石、特产、香料等,不仅开辟了中国到东南亚直至非洲十万余里的航线,更为重要的是打开了与亚非各国文化、贸易交往的大门,横贯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
2019年06期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史国君;
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都遇到新的挑战。本组笔谈聚焦新媒体、大数据对当代中国高校的影响。史国君用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正确、政治认同度较高、政治实践参与较积极,但政治信仰教育、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方式等方面还亟待创新,建议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赵亮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动因和依据,尝试在课程体系方面促成二者的融合;石沁禾认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亟须探求"商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唐玉生认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粗放型招生宣传模式的不足,而基于历史数据及动态数据分析的招生宣传模式,为精准化招生提供了可能性,为高校高质量招生宣传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季海菊关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教育理念的落伍、数据素养的欠缺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足,都弱化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确立大数据理念,整合教育团队,开发数据平台,加强子体系建设,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06期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亮;卢佳;邵海亚;
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都遇到新的挑战。本组笔谈聚焦新媒体、大数据对当代中国高校的影响。史国君用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正确、政治认同度较高、政治实践参与较积极,但政治信仰教育、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方式等方面还亟待创新,建议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赵亮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动因和依据,尝试在课程体系方面促成二者的融合;石沁禾认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亟须探求"商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唐玉生认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粗放型招生宣传模式的不足,而基于历史数据及动态数据分析的招生宣传模式,为精准化招生提供了可能性,为高校高质量招生宣传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季海菊关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教育理念的落伍、数据素养的欠缺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足,都弱化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确立大数据理念,整合教育团队,开发数据平台,加强子体系建设,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06期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石沁禾;
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都遇到新的挑战。本组笔谈聚焦新媒体、大数据对当代中国高校的影响。史国君用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正确、政治认同度较高、政治实践参与较积极,但政治信仰教育、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方式等方面还亟待创新,建议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赵亮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动因和依据,尝试在课程体系方面促成二者的融合;石沁禾认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亟须探求"商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唐玉生认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粗放型招生宣传模式的不足,而基于历史数据及动态数据分析的招生宣传模式,为精准化招生提供了可能性,为高校高质量招生宣传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季海菊关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教育理念的落伍、数据素养的欠缺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足,都弱化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确立大数据理念,整合教育团队,开发数据平台,加强子体系建设,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06期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唐玉生;
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都遇到新的挑战。本组笔谈聚焦新媒体、大数据对当代中国高校的影响。史国君用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正确、政治认同度较高、政治实践参与较积极,但政治信仰教育、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方式等方面还亟待创新,建议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赵亮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动因和依据,尝试在课程体系方面促成二者的融合;石沁禾认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亟须探求"商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唐玉生认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粗放型招生宣传模式的不足,而基于历史数据及动态数据分析的招生宣传模式,为精准化招生提供了可能性,为高校高质量招生宣传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季海菊关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教育理念的落伍、数据素养的欠缺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足,都弱化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确立大数据理念,整合教育团队,开发数据平台,加强子体系建设,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06期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季海菊;
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都遇到新的挑战。本组笔谈聚焦新媒体、大数据对当代中国高校的影响。史国君用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正确、政治认同度较高、政治实践参与较积极,但政治信仰教育、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方式等方面还亟待创新,建议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赵亮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动因和依据,尝试在课程体系方面促成二者的融合;石沁禾认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亟须探求"商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唐玉生认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粗放型招生宣传模式的不足,而基于历史数据及动态数据分析的招生宣传模式,为精准化招生提供了可能性,为高校高质量招生宣传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季海菊关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教育理念的落伍、数据素养的欠缺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足,都弱化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确立大数据理念,整合教育团队,开发数据平台,加强子体系建设,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06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