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博;
开放政府数据能够助力政府实现公共治理变革。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均在进行开放政府数据工作,但目前存在开放数据量少、质量不高、再利用性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缺乏政府部门大数据能力有关,因此,探索如何提升政府部门大数据能力极为必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与美国的案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探索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强数据脱敏等工作、推动法制建设等方式来加强政府部门大数据能力,从而将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工作落于实处,充分发挥政府大数据的巨大价值。
2018年02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 ] - 米加宁;章昌平;李大宇;林涛;
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使社会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仿真研究向大数据研究的第四研究范式转型。第四研究范式缓解了已有社会科学研究用通则理论和简单数量关系来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用小数据小样本来外推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用有限数据来模拟复杂信息条件下的宏观涌现等问题。这样第四研究范式就突破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目标弱化、学科学派对立、有限数据质量和统计偏误等的局限性。大数据通过对个体化、全样本的研究,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和计算实验平台,重建了社会科学预测的可能性,推动了社会科学宏观理论研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科学内外部学科之间的融合,形成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多元化集成和拓展,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革命和认识论的跃迁。社会科学四个研究范式之间并非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它们都是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但第四研究范式将为已有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高的数据起点和更广阔的方法论视角,同时也要求我们加速数据开放,注意数据伦理问题,构建跨学科合作网络,缔结基于大数据研究的科学共同体。
2018年02期 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21 ] - 童星;丁翔;
随着突发事件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和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艰巨性不断被人们所认知,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也在不断拓展。大数据分析不仅为风险灾害危机管理提供了全样本、关联性与系统化的研究思维,而且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方法与技术支持,数据采集、转化、挖掘、集成与存储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有效处理突发事件中不同类型、不同维度以及不同尺度的数据变成了可能。然而当前应急管理实践和研究中鲜有大数据分析的支撑,不过这也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绩效、深化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研究留下了空间。当务之急是确定大数据分析的基本范式,为大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不断健全完善。
2018年02期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1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7 ] - 张凤荣;
社会治理主要表现为体制和政策的调整。政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既是明确社会治理方向的条件,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指导。本文在对国内外大数据社会治理研究经验展开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以现实问题为例,运用内容分析和语义关系分析细致呈现了现有政策与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以期在政策堕距的分析中总结大数据社会治理的经验。
2018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 ]
- 杨善华;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2018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苏国勋;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2018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 ] - 王楠;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2018年02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2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 赵立玮;
2017年11月18日"纪念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以下几篇文章来自研讨会发言。杨善华从涂尔干的处事风格、社会责任、学术执着的角度,讨论涂尔干的为人与为学品质。苏国勋突出了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理性主义性质及其道德科学色彩。王楠讨论了《自杀论》对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分析,突出涂尔干在危机时代重建道德秩序的努力。赵立玮进一步探讨涂尔干视自杀为"总体社会事实"的观念,凸显涂尔干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悲悯情怀。
2018年0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任剑涛;朱丹;
国家治理绩效的高低究竟与意识形态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是一个需要探析的问题。人们没有理由断言意识形态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绩效,但意识形态对国家治理绩效的影响又不容低估。经验表明:当意识形态悸动的时候,国家治理绩效的起伏波动较为明显;而意识形态让位给国家治理的实际问题时,国家治理绩效明显高企。在两者的关联性上讲,中立性国家最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治理绩效,当一个国家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秉持问题导向,这个国家的治理绩效才不会大起大伏,保有较为稳定的国家治理效果。
2018年02期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 ] - 张爱军;
"后真相"的本质是情感与信念优于事实真相,甚至屏蔽和取代事实真相。基于个人情感和信念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具有了新形式、新内容、新特征。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格局形成并固化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的诉求与纷争已经成为重要趋向。网络意识形态的诉求与纷争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超稳定性;既具有平面性,又具有纵向性。网络上存在着多少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之间就有多少诉求与纷争,这对政治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影响。基于个人情感和信念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使公权力逐渐变得文明化、理性化、法治化、公平化、透明化,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动态性、包容性、开放性和整合性,同时也使公权力行使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2018年02期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 ] - 高全喜;谢翀;
本文通过辨析现代性的蕴含为梳理法治国家与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视野,在此视野下具体分析了法治国家的内涵与社会政治秩序的关系,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不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分析,而且应该放到国家意识形态与法治秩序的辩证关系中予以考察。本文认为现代法治既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基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法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才能避免意识形态激进主义的片面性。
2018年02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陈明;
以土地为中心的政治运作在乡村治理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选取近代中国这一历史断面,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理论对土地权力对乡村治理结构的嵌入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乡村治理场域当中,作为一种经济资本的土地决定了进入到乡村精英阶层的经济基础,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土地有效维系了各类组织的运作和公共救济的开展,而当土地通过其象征意义的铺陈与乡村权力再生产联系起来时,体现的则是其象征资本特性。研究呈现和确证了一种嵌入乡村治理结构的"土地政治",即以土地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成为嵌入到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基础性要件。
2018年02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 李延伟;
创新技术的使用正在重塑公共生活,改变治理景象。对于治理者来说,治理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议题仍然缺少足够的关注。本文将借鉴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构建一项分析框架,从而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治理创新技术风险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我们也呼吁治理与公共政策学者将创新技术风险治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做出一些理论贡献,以实现该领域的成长与发展。
2018年02期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 ] - 刘伟;
我国当前的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运行模式难以适应乡村振兴要求。一是国家力量进场虽然强化了科层治理能力,但是深层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二是由于缺乏完备高效的制度激励,市场行动者的参与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三是农村空心化和自治组织软体化趋势,造成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水平不高。基于此,乡村环境治理模式转型,必须嵌入基层社会空间的行动者网络之中,通过重构和优化行动者关系结构,将科层、市场和社会自组织力量结合起来,构建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2018年02期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下载次数:1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6 ]
- 毛丹;孙烨;
海洋捕捞业在过去60多年间没有像农业那样加速增量发展,令人在直觉上怀疑国家施用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产权制度改革不适用于改造渔业社会。本文研究舟山市螺门社区案例,认为问题要比想象的复杂很多。海洋捕捞业是靠海、靠船、靠技术与紧密合作的产业,大型捕捞船只天然具有产量优势;以大捕船为经营核算单位,天然需要超出绝大多数渔民家户资本水平的资本量、工作者的日常紧密合作、合乎民间公平尺度的分配,等等。当地在合作化时期改造传统的长元制而发展出大集体所有制下的、以捕船为核算单位的合作承包制,符合这些条件,因而长期支持了船只升级和平稳增产增收。1994年后的渔业生产徘徊衰落主要源于近海捕捞能力过剩而渔业资源衰退;政府就此采取激励渔民以个人、家庭为中心经营的新一轮股份制改革无法支持渔民转向外洋生产,反而瓦解了既有的大集体下合作承包制。所以,就渔业产权制度改革而言,并不存在脱离具体环境、生产要求和所需资本规模的、"一包就灵""一股份就灵"的政策。同时,渔业组织产权制度还需要与渔业资源产权形成契配才能构成完整的渔业产权体系。改造渔业社会的产权制度要取得良好成效,一定需要注意和解决这两个问题。
2018年02期 12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刘正峰;
不少国家与地区的社会工作立法都建立起社会工作职业准入、执业注册、名衔使用规制和强制后续教育等法制,其制度价值在于保障社会工作服务的品质、维护社会工作师的职业声誉、促进社会工作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现有持证社会工作人才和财政投入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但在社会工作服务市场起步之际采取以保障社会工作服务品质为导向、以注册社会工作师名衔使用规制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师法立法模式,对引导和规范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保证社会工作服务品质,维护社会工作职业声誉和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权益,促进我国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2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 ] - 孙凤;闫泽华;张浩凌;
社会部门是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的重要部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增加社会部门的投入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包括投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溢出效应显著,社会部门每亿元投入对产业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作用;就业溢出效应在42个部门中居前列,社会部门每亿元投入所直接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居第二位,每亿元投入所间接吸纳的产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居第四位。因此增加社会部门的投入,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对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就业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2018年02期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欧阳萍;
19世纪的英国迈进城市化时代:工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崛起,而城市化又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人们因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而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并推动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反过来又对城市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英国城市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贫民窟与郊区"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社会地理结构。
2018年02期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 尹建龙;
英国伦敦通过城市复兴计划对传统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解决"去工业化"所导致的城市经济衰退、城市景观败落、就业岗位缺乏、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泰特现代艺术馆是对"废弃工业建筑设施"进行改造,金丝雀码头新金融城是对"废弃工业场地"进行改造,伦敦东区斯特拉福奥运新城是对"衰落的传统工业社区"进行改造。这三大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发展金融、创意、体育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设施、场地、社区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发展动力的做法,对我国部分面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压力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18年02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 ] - 孙莹;
1903年5月,约瑟夫·张伯伦发表《伯明翰宣言》,主张英国必须改变现有的自由贸易制度,以帝国为单位设立关税,共同对抗来自外部的压力,史称关税改革运动。提倡特惠思想的经济-历史学派同张伯伦及其领导的关税运动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历史学派为关税改革运动提供了合理性论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伯伦本人帝国特惠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张伯伦为历史学派提供宣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思想的发展。
2018年02期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 臧书磊;谌焕义;
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929-1937年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的理想;在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的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印穆斯林政党。在促使真纳转变的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的。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的分裂成为可能。
2018年02期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王祥辰;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鷟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2018年02期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