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讨(一):精神哲学范式下的伦理道德

  • 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范式与中国话语

    樊浩;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2016年02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性善论的精神哲学意义

    许敏;

    社会的急剧转型、伦理方式的根本转向解构了中国伦理认同的精神基础:"性善论"。"性善论"作为真理亟需获得新阐释使本身已是合理的内容获得合理的形式。以精神的方式把握"性善论",使之成为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精神资源。为此,本文以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为理论资源,呈现性善论中"四心"与伦理客观化自身的环节之对应、同一与同构关系,表明"性善论"内蕴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伦理向道德自然转承的精神逻辑。性善论预设了个体获得自由的伦理能力,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建构伦理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的精神前提。

    2016年02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西方正义论伦理学理论形态的变迁

    丁雪枫;

    西方近代正义论伦理学形态在诠释"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伦理精神的过程中,主要历经了从德性正义论到功利正义论再到公平正义论的价值变迁。以善良意志与道德法则为基本内核的德性正义论所追求的"目的王国"由于仅仅具有朴素的伦理精神气质,所以必然被以幸福与功利原理为核心要素的功利正义论的"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理性主义伦理观和伦理方式所扬弃,以公平与正义原则为标志的公平正义论尽管难以祛除"集合并列"的理性胎记,但在伦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否定之否定,实现了德性正义论与功利正义论的整合与超越,成为当代最为重要的正义论伦理学理论形态。

    2016年02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现代社会伦理的歧出及其形态学方法创制

    谈际尊;

    历史演化当中的每一轮社会变革都会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从而推动社会伦理形态的建构由隐晦逐渐走向清晰。在意识形态冲撞和激越的社会变革中,近代知识分子之建构中国社会伦理现代形态注定就是一桩无法完成的事业,因为只有在现代社会本身充分展开之后作为形态学意义上的社会伦理范型方才显现出来。当前,财富之恶与权力之罪已经最大限度暴露出来,市场原子主义对权力公共性的侵蚀与权力寻租一道制造了现实社会的"伦理空场",致使社会伦理出现扭曲性生长,伦理普遍性无从体现。对此,可以借重法哲学与精神哲学对财富与权力之伦理本性的揭示来检视现实社会伦理之殇,同时通过揭示韦伯"理想类型"所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来为建构现代社会伦理形态提供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

    2016年02期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伦理认同的现代形态及其发展路向

    赵素锦;

    当前,道德冷漠、道德怨恨等社会现象的频繁讨论,使得"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认同问题成为现代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现代道德哲学家的探究中,认同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于一种现代社会新自我观的形成与盛行。而诸道德哲学家为之提出的解决方案虽异彩纷呈,但归纳起来主要源自两大思想传统即康德与黑格尔。在泰勒、哈贝马斯和霍耐特等代表性的现代认同理论形态的辩驳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如何对待形而上学这一问题的态度上的分歧,生发出伦理型认同与道德型认同方式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实质展现出现代性道德难题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到底是伦理优先还是道德优先?尽管辩驳仍在行进,但对于处在现实伦理生活场域中的道德自我来说,如果"我们"真的要过一种属人的精神生活,那么,对伦理认同问题的未来思考就必须舍弃非此即彼的对立式思维模式,开创一种有关"我们"的全新和解式思维模式,以此来迎接伦理道德发展的新世界。

    2016年02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主题研讨(二):社会保障的前沿问题研究

  • 城镇化、就业质量与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鲁全;

    本文在分别分析城镇化和就业质量对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城镇化与就业质量的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个框架对"十二五"期间全国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北京市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全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就业质量仍待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存、此消彼长。与此同时,全国不同省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北京为代表的少数省区城镇化水平和就业质量都较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该地区城乡统筹养老保险体系的主体,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则成为补缺性制度。

    2016年02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申曙光;张勃;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我国"新医改"的重要内容,对建立新的居民就医格局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确立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者互为因果关系,并据此建立起统一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并存这一医改困境的成因与后果,并以广州市为实证案例分析了我国推行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分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实施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落实基层首诊、有效实施分级诊疗的角度提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建议。

    2016年02期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9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23 ]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更要制度改革

    何文炯;杨一心;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最受关注的社会保障话题。虽有大量文献研究,但对此项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尚未达成共识,即便是对全国统筹这一改革举措,理解也不尽一致。基于对现行制度的"病理分析",本文认为以调剂地区基金余缺为主要目标的全国统筹难以解决现行制度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等问题,建议采用统收统支式全国统筹,并以此为统领,实施综合性改革,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制度。改革要点是:尽快实行基金统收统支;实施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按照"保基本"原则完善养老金计发及调整办法;研究试行弹性退休办法;建立财政投入的科学长效机制等。

    2016年02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主题研讨(三):实践中的协商民主

  • 政策协商原则及实施保障

    燕继荣;李修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理论呈现出一种"协商民主转向"的趋势。从实践和运作的层次看,协商民主可分为宏观层面的政治协商、中观层面的政策协商、微观层面的社会协商。中国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与世界几乎保持同步,而协商民主的中国实践在国家制度层面、政府政策层面、基层社会治理层面都有开展。本文集中论述政策协商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效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旨在明晰政策协商的参与人群主体、协商的内容、协商开展和运行的过程和程序、协商的落实和实施环节,说明政策协商的改进应该将协商民主原则引入政府决策、执行、反馈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建设协商主体明确、协商内容清晰、协商程序法定、协商效力切实的政策协商民主机制。本文认为,政策协商有助于推进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中观层面的政策协商如果进展良好,能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产生延展性影响——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形成国家层面的民主建设的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氛围;在微观层面有助于一个现代社会的成长,塑造现代公民,培育公民文化。

    2016年02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特点和类型

    谈火生;于晓虹;

    "社会组织协商"是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的一个新提法,目前学界对这一新提法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拟对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界定,并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社会组织协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初步对社会组织协商进行分类。社会组织协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公共议题协商、内部公共事务协商和参与其他渠道协商。尽管推动社会组织就公共议题开展协商是社会组织协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现阶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组织参与各渠道协商创造条件,是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当务之急。

    2016年02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 政府供给与基层协商民主生长:基于三地实践的考察

    张敏;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治理与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已经进入全国性推进与应用的"操作阶段"。但是,在该种民主形式的生长路径及其主要推动因素的问题上尚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探索。论文选取浙江温岭、四川彭州和云南盐津三地的基层协商民主为考察对象,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实践与制度供给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生长的直接决定因素,这种生长路径又可称为"供给式协商"。政府供给是基层协商民主持续生长的重要保障,但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具有结构性的非均衡特征,因而又给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可持续生长带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由此必须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体系。

    2016年02期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 重合利益中的工具性:城市基层协商民主的导向研究

    吴晓林;邓聪慧;张翔;

    协商民主在城市基层得到了大范围的实践,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协商样态,影响协商民主的可持续发展。既往的研究大多从"功能论"层面解读协商民主的优势,本文尝试引入"利益论"的分析框架,寻求基层政府推行协商实践的动机。在对12个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城市的基层协商尽管有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重合性动机",但是解决当下治理难题的工具性倾向明显,对把握和落实协商民主价值性的动力则相对缺乏。由此,在城市基层协商结构和过程展现出"领导-服从关系"和全程把控的特征。

    2016年02期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主题研讨(四):应急管理的理论与个案

  • 论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跨学科研究

    童星;

    具有科层式结构的政府管理和学科认知,在应急管理领域中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完全胜任对风险灾害危机及其管理的研究。无论从应急管理的五类对象、还是从应急管理的五种结构来看,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跨学科研究源于多学科合作,止于新的交叉学科诞生。跨学科研究困难重重,但却是目前应急管理研究前行的必由之路。

    2016年02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 需求侧应急管理:基于食品安全的考察

    许欢;高小平;

    需求侧管理是电力管理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主要通过负荷控制、第三方和第四方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法提高效能。借鉴需求侧管理,可以提炼出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在应急管理领域加以应用,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强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危机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治理多方面主体的统筹兼顾、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引入需求侧管理还有助于拓展应急管理政策传导领域,优化管理资源、促进大数据技术运用,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2016年02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高压下的社会技术系统:土耳其采矿业的风险管理

    布尔卡·埃尔坎;居内什·埃尔坦;姚俊源;路易斯·K·康福;潘頔;

    土耳其采矿业面临多重目标相冲突的困境。地下开采的高危险性使矿工长时间暴露在各种风险下。然而,煤炭作为土耳其经济发展的必需品,促使许多私人企业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非安全标准下的开采工作。虽然土耳其已将管理采矿工作、增进工人安全的战略内容纳入了相关法律政策,但要使其彻底贯彻落实,仍需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实际上,这些战略内容将会影响矿业公司的收益,减缓生产。采矿业面临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平衡相冲突的多重目标,既实现社会廉价能源的供给、保证矿工的安全,又能让矿业公司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这是一个经典的集体行动问题,即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多重主体需要适应变化形势,采取理性的、明确的行动来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这期间需要实时监管不明情况、校准与安全相关的投资、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的运营状况。本文将多重目标的冲突视为全球采矿业的政策难题,以探究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三日的土耳其索玛矿难的成因为案例,研究高压下社会技术系统。

    2016年02期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专题论文_社会学研究

  • 路径不依赖、政策不相干: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

    赵鼎新;

    本文指出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一些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制度,而更在于中国特殊的国家建构历史。除了北朝鲜这个例外,与中国有着相似国家建构历史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有着很成功的发展。由于意识形态的长期干扰,中国反而是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后起之秀,而非先行者。因此,中国不但不应该在经济初具规模时就陶醉于庆祝"中国模式",而且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所面临的各种困境,避免意识形态陷阱,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带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16年02期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老问题、新视野:信访研究回顾与再出发

    冯仕政;

    信访问题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信访研究因此也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学术领域。本文是一个关于信访研究的研究。它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信访问题作为一个学术议程而兴起的历史过程、内在逻辑及其形成的信访行动、信访工作和信访改革等三大研究主题。本文认为,信访问题之所以复杂难解,原因在于它涉及中国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秩序化。据此,必须开创新的研究议程,即把信访问题置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治秩序"这一宏大的理论和历史主题中去思考。该议程能够很好地整合以往信访研究的成果,拓展信访研究的视野,扩大信访研究的格局,同时切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6年02期 12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2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78 ]
  • 地方性实践知识:城市社区工作者反建制力量的隐蔽领域——基于B市莲花社区的个案研究

    郭伟和;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始日益呈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诉求的拉扯和分立。一方面中央政府不断强调社区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强化对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重组和控制。这种名不符实的治理策略被人概括为行政吸纳治理。本文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挖掘出基层社区工作者如何在地方政府配置的场域空间里,通过地方性实践智慧,来抵抗行政建制力量,发展人情网络,完成治理任务。这种隐蔽的地方实践策略或许会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实事求是地推进居民服务和协商民主,而不是搞名不符实的形式化工作。

    2016年02期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专题论文_政治学研究

  • 民主化后国家能力的变化——对“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地区的类型学分析(1974-2014)

    刘瑜;

    民主和国家能力,作为政治发展两个最重要的维度,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也很富有争议。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冲突性紧张关系:民主化会削弱国家能力,而缺乏国家能力不但反过来会影响民主本身稳固的可能性,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如果必须取舍,应该"国家能力优先"。民主化之后国家能力会降低吗?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实证问题。本文试图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所有的"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地区"进行实证性分析。通过匹配第三波民主化以来关于政体和国家能力主要维度的数据库,本文对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地区进行分类,将其归入国家能力提升型、削弱型或无变化型,并得出三者的数量比率,从而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实证基础。尤其是,相比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增加了两个观察的维度:第一,国家能力的不同维度在民主化之后会朝着不同方向变化吗?第二,短期的国家能力改变会不同于长期的改变吗?本文最后的发现是复杂的。在国家汲取能力和行政能力方面,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大多数有所提升,但在强制能力方面,更多的国家会下降。比较国家能力的短期改变和长期改变,并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2016年02期 15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同情”的政治哲学诠释:定义、性质与类型

    黄璇;

    同情,是指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经历或处境时,由于感同身受而引起的难过情感。从定义上看,同情与怜悯、同理心、移情、伙伴感等近义词不尽相同。从性质上看,作为一种政治美德的同情是一种善的情感;从类型上看,同情大致能划分为情感的、意志的与德性的三种类型。作为德性的同情,是作为情感与意志的同情的升华。它强调同情的内心私密体验与外在共同道德经验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包含了对善的动机与实践的共同考量。作为自然情感与社会道德结合的载体,成为美德的同情具有重要的正义指向。

    2016年02期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专题论文_经济与管理

  •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欧盟智能电网发展政策析评

    孙彦红;

    作为新产业革命倡导的核心基础设施,以及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高度结合的代表性部门,智能电网同时承载着欧盟新产业革命的"技术内涵"、"能源内涵"与"市场内涵",对欧盟从整体上推进新产业革命意义重大。本文以新产业革命为背景,集中考察了欧盟的智能电网发展政策,包括其出台原因、政策内容、落实进展与前景等。分析表明,当前欧盟的智能电网建设仍处于实际部署的初级阶段,要实现智能电网全面取代现有电网既具备一定的基础,也面临诸多挑战,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欧盟智能电网的发展仍由公共部门主导,未来如何转向以私人部门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值得关注。此外,注重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智能电网发展思路体现了欧盟倡导的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影响,具有典型的"欧盟特色"。上述认识可为观察与把握欧盟新产业革命的进展与特点提供重要启示。

    2016年02期 17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银行网络结构与系统风险研究评述

    刘新宇;葛扬;王茜;

    全球金融危机后,以系统风险监控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来,由于传统的系统风险理论是建立在个体金融机构传染模型基础之上的,因而对金融尾部事件引起系统风险的解释能力已经越来越弱。网络结构分析作为研究系统风险的新兴视角,将银行系统呈现出的结构特征纳入到银行系统风险的分析中,极大提高了对系统风险预测能力和解释能力。本文对国外学者理论成果的综述主要集中在如何以金融网络结构的视角和方法研究银行系统风险,旨在为我国银行系统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2016年02期 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专题论文_法学研究

  • 论人民陪审制度功能的异化与回归

    喻怀峰;张洪斌;

    人民陪审制度功能异化是该制度不能有效运作的首要原因。人民陪审员弥补法官知识缺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陪审制度在司法民主和监督司法方面的本体性功能。在立法上理顺人民陪审制度本体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的正确定位,再通过构建公共领域与合理、自治的陪审制度等才能实现有效陪审的制度目标。

    2016年02期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反思

    张书琴;

    税收违法行为的犯罪化是刑事立法的一个主导性趋势,这与我国一直以来的税收不法行为的变化规律是相符合的,也与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观念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刑事立法对税收犯罪行为所存在的回应过度、视野偏颇、注重实害等缺陷也不断暴露,制约和影响了刑法应有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实质上显现出刑法在税收领域的定位问题。税收犯罪刑事立法应当明确其有效性、控制性和经济性原则,注重严密法网、行为本位和罪刑均衡问题,由此,税收犯罪刑事立法方能更好达到控制税收犯罪的积极效果。

    2016年02期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社会组织参与和人民陪审制度改革

    孙建;

    从价值论角度看,人民陪审制度不仅具有实现司法民主的政治价值,而且具有促进公正公信的诉讼价值。在我国从乡土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人民陪审更多体现的是公民的个体参与,而组织化的司法参与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社会组织参与司法,无论对于彰显人民陪审的制度价值,还是解决实践中"陪而不审"的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司法,让社会组织在人民陪审制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16年02期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专题论文_历史研究

  •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张寿安;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2016年02期 21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稿 约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

    2016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学海》引注规范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2016年02期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