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康之;
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的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的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的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的能量而引爆的。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的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的知识。
2014年05期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7 ] - 周军;
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后工业化进程是一场意义更大、范围更广、层度更深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变革过程中的社会治理,人们通常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自然演进,二是自觉规划。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选择了自然演进而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动荡,所以,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应当对社会治理进行自觉规划,以免人类陷入更大的危机和动荡,甚至走向毁灭。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人类寻求合作的观念和呼声被淹没在了支持竞争的制度安排中,意图突破官僚制的组织设计仍维持着以往的中心—边缘结构,社会治理仍是以管理型政府为中心的。因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自觉规划社会治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突破旧的制度框架和思维方式,建构起全新的政府模式,引导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
2014年05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4 ] - 杨华锋;
目前学术界对协同治理行动者结构的双维通道和动力构成的运行机制讨论尚不充分。文章通过分析协同治理在制度形式系谱中的定位,梳理其与协同政府、官僚制政府和外包型政府等话语体系的关系,继而探讨其行动者构成的差异,分析了基于"部门合作"与"公私合作"双向维度的行动者网络。从动力产生的来源、表现形态和协同演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协同治理的动力构成及其运行机制。
2014年05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21 ] - 郭琳琳;段钢;
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2014年05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36 ]
- 蒋宏宾;
在当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的独特优势犹在,但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传统媒体须尽快学会与新媒体融合,而非相反;融合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学习、汲取和践履互联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媒体未来发展潮流,寻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道。把握媒体融合的要义,还须从媒介技术、业务和内容、资源所有权以及管理规制等入手,推进深度而真实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后的广电媒体,或将其转化为全媒体,或转变为现代视听传播机构。立足于此,广电媒体可重构、再造流程及产业链。
2014年05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26 ] - 林凌;
遵循网络文化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实现做大做强网络文化产业和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的必由之路。网络文化市场优先传播低成本采集、分析和制作的网络信息,以提高网络信息传播与使用效率;政府要引导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网络文化市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网络信息主要流向网络利润区的商业逻辑,政府要重点规制网络利润区的传播秩序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发挥网络文化产业的信息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政府部门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彻底破除管理万能观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法治化建设。
2014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3 ] - 张蓓;
现有文献分析表明,对我国居民个体媒介信息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系统性的经验研究。本研究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卷数据,分析不同媒介的接触频率对于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城市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不同,新媒体相对而言更具有显著性;媒介使用对城市居民社区选举参与的动员效果微乎其微;时事新闻的使用与传播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
2014年05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44 ] - 李天语;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中网络新媒体朝气蓬勃,而微博就是处在这一时期的新兴宠儿。根据调查,在使用微博的偌大群体中,青少年占据着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微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14至17周岁的青少年,并结合现在微博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青少年绿色微博的必要性,并使绿色微博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2014年05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 何孝荣;
栖霞寺是南京千年名刹。明朝中期,栖霞寺佛教衰微至极。嘉靖三十三年(1554)前后,华严名僧素庵真节应请至栖霞寺,讲经说法近四十年,弘传华严宗学,兼弘天台、唯识、禅宗、净土等宗思想;传法授徒,培养出大批弟子;修建殿堂,创立圆通精舍;开荒治圃,募置长生田;传播佛法,交接官绅士商;到其他各地讲经说法,在五台山修建大林庵。真节讲经说法,弘传佛教,使栖霞寺成为明朝后期华严等佛教讲宗教学的重要基地,推动了栖霞寺、南京乃至全国佛教的复兴。
2014年05期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5 ] - 王志高;
传统观点认为,秦汉时期的秣陵县治一直在今南京南郊江宁区秦淮河中游的秣陵街道,直到三国初年,孙权才把政治中心迁到今南京市区。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的线索,本文认为,秦代秣陵县治继续沿用战国楚金陵邑城,仍在南京城西的石头城。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在全国县邑筑城的形势下,秣陵县治东迁至南京城西冶城与西州桥之间,至东汉未改,孙吴时期继续沿用为建业县治,此即后世东晋、南朝之西州城故址。直到西晋太康三年之后,秣陵县治始迁往今江宁区秣陵街道。
2014年05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5 ] - 胡箫白;
莫愁湖是南京著名地理景观,曾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美称。莫愁湖之名与复杂的莫愁女传说故事有关,而至迟得名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于莫愁湖的成因,旧有古横塘说与沙洲靠岸说,然而据《景定建康志》的记载并细析明清相关文献,南宋时期地方豪族在栅寨门附近"筑断水口,创为花圃"的行为,实为莫愁湖形成的关键所在。
2014年05期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2 ] - 李沛霖;叶美兰;
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及抗战前,首都当局对城市公共交通采取较为严苛的管理模式和管控力度,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四条管理路径,对公共交通法规构建、登记检验与装置管理、乘价订定与行停规制以及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等各方面展开考论,以此探求近现代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的相为嬗代和其城市化进程的相与赓续。
2014年05期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7 ]
- 张倩;
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导致贫困陷阱已为很多案例研究所证实,但这只是气候变化影响财富分配的一个侧面。从更全面的角度看,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重新定义着"赢家"和"输家"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理解这个整体过程是减贫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基于气象和田野调查数据,发现贫困陷阱和精英捕获同时作用导致当地贫富分化越来越显著,一些牧户基于其经济和社会资本获得更多项目支持,抗灾能力增强;而另一些牧户却由于基础设施差和资金缺乏等原因,牲畜越来越少,最终成为无畜户。对比这两类牧户,可以看到单纯依靠项目补贴难以实现减贫目标,提高牧户灾害应对能力才有可能阻止牧户跌入贫困陷阱,缩小牧区的贫富差距。
2014年05期 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41 ] - 张慧;
嫉妒是在两方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关于嫉妒与不平等的理论多从被嫉妒方"不应得"的强势和嫉妒一方"得不到的"弱势两方面进行讨论,本文则着重考虑了影响嫉妒的多元因素,以及"不应得"的强势与"得不到的"弱势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将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平等的期待、强势和弱势地位的是否应得、自身的无力感以及与他人比较所得的被剥夺感都纳入分析框架,并称之为"感知的不平等"。从1980年代盛行的对"红眼病"的讨论到2000年出现的"仇富心态"再到2013年出现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不均等累积都使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他人及自身的优劣势的理解在过去的三十几年内-至少在话语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刊登的有关眼红和仇富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阐释针对嫉妒的官方话语如何通过批判"眼红"和"仇富"来影响不平等的感知、认知和接受程度。
2014年05期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8 ]
- 冯兴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对竞争有着许多充满真知灼见的分析。他把竞争视为一种作为"一系列事件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和一种发现程序,反对带有统制主义色彩的"有序竞争"观,反对政府外加的"划地为牢的垄断"。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哈耶克的竞争观及其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意蕴。
2014年05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5 ] - 郑思齐;师展;吴璟;
本文通过对土地出让、城市建设、房地产价格之间经济机制的分析,描述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城市"投融资模式,并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住房和土地市场的联立方程组,对其进行了验证。我们发现,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财政越重要,城市政府越有动力出让更多的土地,使得土地供给弹性上升。同时,土地出让金的充裕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财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和宜居性,从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两个途径间接推动房价和地价上升,在未来产生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形成土地出让、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价格的自我强化。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改善对于房价和地价的推动作用比土地供给弹性增加所可能带来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2014年05期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43 ] - 景普秋;
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阐释与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而城镇化本身是一个涉及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空间的综合性概念,实践中对城镇化理解的偏差引起城镇化演进的偏差,出现"鬼城"、城市贫穷、农民工、乡村撂荒等问题。我国城镇化道路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城乡分割阶段、改革开放后以小城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农村工业化阶段,以及尝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特色城镇化阶段,当前存在的显著问题是:生活方式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且远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偏差导致要素产出效率低、资源消耗多、社会问题易于发生。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效率提升、低碳绿色,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新趋势。
2014年05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44 ] - 苏瑞娜;
本文通过对巴西和智利两个地区的葡萄出口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国的小农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在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山谷,小农依旧是外向型农业的主力;而在智利北奇科,随着葡萄出口产业的发展,小农在经历了初期的繁荣后大规模萎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别与两地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巴西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发挥了强大的调控作用,通过扶持农民集体行动增强了小农的适应性。而在智利,市场力量则主导了生产进程,最终加剧小农萎缩。小农生产模式不一定被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小农如果能够通过政府扶持和集体行动消除自身限制,同样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发挥优势。
2014年05期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 洪兆平;
论文以省级以下国税局领导干部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了218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当前国税系统"公民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现状,结果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税收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认识正确、理解到位;领导干部大多能够有效运用各种征求民意的方法,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与公民进行互动;公民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效果明显,对于提高税收政策的民意基础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尚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公民参与税收政策的制定"缺乏深刻的认识,一些领导干部对"公民参与税收政策的制定"实质性支持不足,导致公民参与的次数少、层次低、方式单一。
2014年05期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2 ] - 张慧卿;金丽馥;
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在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有其局限性;进一步保护公民环境权的需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南京梧桐树事件"、"启东事件"、"太湖治理"几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揭示出其启示:利益相关者要理性参与;政府要积极回应公民的诉求;非政府环保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各学科之间要紧密结合。
2014年05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5 ] - 刘超捷;李明霞;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决定》对《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作了部分修改,具有明显的进步,如不再立足于行政监管法,转向规制安全生产全面工作;增加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法基本理念。但遗憾的是新法的立法目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未将职业健康保护纳入其中、保护人员的范围模糊不清、仍然保留着财产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目的。
2014年05期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18 ] - 唐代盛;
专利聚合是专利制度由保护权利到限制竞争的一种异化,也是专利权由合法行使向权利滥用演变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介于专利权的合法行使与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之间,逐渐成为一般性专利权滥用的新类型,其后果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使专利技术实施偏离专利制度的宗旨,甚至阻碍技术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对其是否需要法律规制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在专利法中确立禁止一般性专利权滥用的规则是目前对专利聚合法律规制的最佳路径。
2014年05期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