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爱娣;
1956-57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量职工群众罢工、怠工、请愿事件,当时称之为"闹事"。在职工群众的"闹事"中,几乎全部都撇开了工会,使工会产生了"危机"忧患,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国营企业内部的矛盾入手,肯定了职工群众和企业领导者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提出了工会在处理这一矛盾中的地位;其次,对"闹事"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从而对"闹事"问题及其"闹事"群众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再次,明确了工会如何对待群众"闹事",提出了工会在群众"闹事"中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工会关于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职工"闹事"问题的探讨,得到的中共中央的首肯,最后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处理罢工、罢课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不仅对当时正确处理职工"闹事"具体理论指导意义,对今天工会处理职工的群体性事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高爱娣;
1956-57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量职工群众罢工、怠工、请愿事件,当时称之为"闹事"。在职工群众的"闹事"中,几乎全部都撇开了工会,使工会产生了"危机"忧患,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国营企业内部的矛盾入手,肯定了职工群众和企业领导者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提出了工会在处理这一矛盾中的地位;其次,对"闹事"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从而对"闹事"问题及其"闹事"群众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再次,明确了工会如何对待群众"闹事",提出了工会在群众"闹事"中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工会关于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职工"闹事"问题的探讨,得到的中共中央的首肯,最后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处理罢工、罢课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不仅对当时正确处理职工"闹事"具体理论指导意义,对今天工会处理职工的群体性事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游正林;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召开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最终确定了工会的中心任务,即要求工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本文以重温这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工会的中心任务的形成过程。
2012年04期 No.136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游正林;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召开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最终确定了工会的中心任务,即要求工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本文以重温这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工会的中心任务的形成过程。
2012年04期 No.136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吴建平;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工会积极参与创办企事业,其主要目的是辅助国家延伸单位制,以恢复城市政治经济秩序;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会再次积极参与创办企事业,但此时主要目的是辅助国家瓦解传统的单位制,并重构城市政治经济秩序。在前一时期,企业工会是主要参与主体,在后一时期,主要参与主体则是地方工会。从中国工会创办企事业的职能运作中,可以发现中国工会是一种在国家与工人之间,发挥国家治理参与职能的中介性组织,并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而调节自身的职能目标。
2012年04期 No.136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吴建平;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工会积极参与创办企事业,其主要目的是辅助国家延伸单位制,以恢复城市政治经济秩序;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会再次积极参与创办企事业,但此时主要目的是辅助国家瓦解传统的单位制,并重构城市政治经济秩序。在前一时期,企业工会是主要参与主体,在后一时期,主要参与主体则是地方工会。从中国工会创办企事业的职能运作中,可以发现中国工会是一种在国家与工人之间,发挥国家治理参与职能的中介性组织,并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而调节自身的职能目标。
2012年04期 No.136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林跃勤;
本文在对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已有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展本币结算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有效应对深化本币结算面临的各种挑战所应采取的政策和方法,以期为金砖国家提升本币结算水平,进而推进金融、经贸等多方位的合作提供有益启示,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2012年04期 No.136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林跃勤;
本文在对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已有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展本币结算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有效应对深化本币结算面临的各种挑战所应采取的政策和方法,以期为金砖国家提升本币结算水平,进而推进金融、经贸等多方位的合作提供有益启示,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2012年04期 No.136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储德银;闫伟;
本文首先运用预期效应和供给的正向冲击两种作用机制理论诠释了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然后利用三种财政调整时期定义对1979-2009年间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时期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产出增长在紧缩时期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且由于非凯恩斯效应此时处于支配地位,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总效应也表现为非凯恩斯影响;但是在正常时期和扩张时期,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且凯恩斯效应在扩张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012年04期 No.136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储德银;闫伟;
本文首先运用预期效应和供给的正向冲击两种作用机制理论诠释了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然后利用三种财政调整时期定义对1979-2009年间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时期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产出增长在紧缩时期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且由于非凯恩斯效应此时处于支配地位,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总效应也表现为非凯恩斯影响;但是在正常时期和扩张时期,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且凯恩斯效应在扩张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012年04期 No.136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徐进亮;刘婉莹;
WTO并没有就政府采购中"本国货物"的界定做出任何强制性的"上限"规定,《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针对钢铁制订的新"国货条款"也与《购买美国货法》中的美国"本国货物"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WTO赋予各成员制订"本国货物"的自由立法权,合理制订我国政府采购下"本国货物"标准,以便更好地落实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所提出的"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的要求。
2012年04期 No.13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徐进亮;刘婉莹;
WTO并没有就政府采购中"本国货物"的界定做出任何强制性的"上限"规定,《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针对钢铁制订的新"国货条款"也与《购买美国货法》中的美国"本国货物"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WTO赋予各成员制订"本国货物"的自由立法权,合理制订我国政府采购下"本国货物"标准,以便更好地落实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所提出的"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的要求。
2012年04期 No.13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李慧中;陈琴玲;
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在户籍关系、劳资关系和土地关系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制度歧视和权利不足,导致其弱势地位具有持久性和遗传性,甚至其本身的劳动力再生产都得不到保障。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将农民工按职业分层,然后从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冲突感和阶级行动意识三个角度探讨不同阶层农民工的社会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的社会态度是偏乐观的。但客观上处于底层的部分农民工在对政府的信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和社会批判意识;而当涉及冲突和抗争时,他们又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2012年04期 No.13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李慧中;陈琴玲;
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在户籍关系、劳资关系和土地关系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制度歧视和权利不足,导致其弱势地位具有持久性和遗传性,甚至其本身的劳动力再生产都得不到保障。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将农民工按职业分层,然后从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冲突感和阶级行动意识三个角度探讨不同阶层农民工的社会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的社会态度是偏乐观的。但客观上处于底层的部分农民工在对政府的信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和社会批判意识;而当涉及冲突和抗争时,他们又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2012年04期 No.13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韩丹;
本文以江苏Z镇的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的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04期 No.13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韩丹;
本文以江苏Z镇的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的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04期 No.13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王永益;
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我国现实官僚体系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2012年04期 No.13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王永益;
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我国现实官僚体系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2012年04期 No.13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唐兴霖;尹文嘉;
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三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唐兴霖;尹文嘉;
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三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刘一哲;王恒;
自以赛亚·伯林提倡价值多元主义并将其与自由主义结合之后,价值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便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伯林认为价值多元主义自然地证成自由的重要性;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坚持中立性原则,仍然遵循二者结合的思路。但格雷、凯克斯等人发现了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相容性,甚至主张多元主义必然否定自由主义。笔者认为,"多元主义反对自由主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而如果以一种更现实的眼光看待二者的关系,不难发现自由主义是维护多元的最佳选择。
2012年04期 No.13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刘一哲;王恒;
自以赛亚·伯林提倡价值多元主义并将其与自由主义结合之后,价值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便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伯林认为价值多元主义自然地证成自由的重要性;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坚持中立性原则,仍然遵循二者结合的思路。但格雷、凯克斯等人发现了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相容性,甚至主张多元主义必然否定自由主义。笔者认为,"多元主义反对自由主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而如果以一种更现实的眼光看待二者的关系,不难发现自由主义是维护多元的最佳选择。
2012年04期 No.13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欧树军;
在任何现代政治场域中,过度关注、强调、放大人民的抽象形象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具体的人民才是正当性的真正源泉。本文据此着力于共和国六十多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勾勒了不同时期并存的三个人民形象,指出必须发现具体的人民,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良性的政治互动、良好的治理状态。人民必得发现,必须发现人民,理想政治大厦才能有坚实的支点。
2012年04期 No.13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 欧树军;
在任何现代政治场域中,过度关注、强调、放大人民的抽象形象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具体的人民才是正当性的真正源泉。本文据此着力于共和国六十多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勾勒了不同时期并存的三个人民形象,指出必须发现具体的人民,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良性的政治互动、良好的治理状态。人民必得发现,必须发现人民,理想政治大厦才能有坚实的支点。
2012年04期 No.13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 严海兵;
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2012年04期 No.136 9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严海兵;
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2012年04期 No.136 9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曾毅;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流行的命题,如民主政体与非民主政体的对立、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不同以及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差异,都来自旧制度主义的法条主义。行为主义革命下的结构-功能主义路径不但没有真正发挥革命性作用,反而强化了旧制度主义的教条。利普哈特的"行政主导权"概念、尤其是历史制度主义的否决者理论,突破了很多传统命题,让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政治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关系。
2012年04期 No.136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曾毅;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流行的命题,如民主政体与非民主政体的对立、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不同以及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差异,都来自旧制度主义的法条主义。行为主义革命下的结构-功能主义路径不但没有真正发挥革命性作用,反而强化了旧制度主义的教条。利普哈特的"行政主导权"概念、尤其是历史制度主义的否决者理论,突破了很多传统命题,让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政治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关系。
2012年04期 No.136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唐力;毋爱斌;
在当下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各地法院在探索诉前调解机制中推陈出新,其中,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机制是当前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模式,代表着司法ADR在中国的兴起。在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化构建方面,法院主导型诉前调解模式应当成为基本走向,在此基础上实行调审分离,促进诉调对接解决纠纷模式的形成,实现审判与调解的良性互动。
2012年04期 No.136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 唐力;毋爱斌;
在当下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各地法院在探索诉前调解机制中推陈出新,其中,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机制是当前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模式,代表着司法ADR在中国的兴起。在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化构建方面,法院主导型诉前调解模式应当成为基本走向,在此基础上实行调审分离,促进诉调对接解决纠纷模式的形成,实现审判与调解的良性互动。
2012年04期 No.136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 曾日红;林海;
只要未能从立法上根本废除死刑制度,死刑政策终究会成为一个价值选择问题;而如何应对相对主义带来的挑战,则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立法者与裁判者很容易被集体无意识所裹挟着,难以抉择。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清楚地表明,无论是裁判活动还是立法活动不能只是民意的重复与汇总。这对于理解中国语境下的司法与民意的关系问题,显然有他山之玉的价值。
2012年04期 No.13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曾日红;林海;
只要未能从立法上根本废除死刑制度,死刑政策终究会成为一个价值选择问题;而如何应对相对主义带来的挑战,则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立法者与裁判者很容易被集体无意识所裹挟着,难以抉择。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清楚地表明,无论是裁判活动还是立法活动不能只是民意的重复与汇总。这对于理解中国语境下的司法与民意的关系问题,显然有他山之玉的价值。
2012年04期 No.13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曹缪辉;王太高;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主要集中于中央。这种相对集中的立法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会导致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缺失,无法满足服务型政府的需求,而且还有碍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间的良性竞争。同时,支撑这一制度的有关理论与现实基础也不充分,值得反思。因此,需要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立法配置进行重构,适当扩大地方立法以及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并且构建起必要的监督与制约制度。
2012年04期 No.136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 曹缪辉;王太高;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主要集中于中央。这种相对集中的立法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会导致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缺失,无法满足服务型政府的需求,而且还有碍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间的良性竞争。同时,支撑这一制度的有关理论与现实基础也不充分,值得反思。因此,需要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立法配置进行重构,适当扩大地方立法以及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并且构建起必要的监督与制约制度。
2012年04期 No.136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 巢立明;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期,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报道迫切需要更多专业媒体和更娴熟的报道策略来改变长期形成的报道思维定势。法制媒体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及时、主动、科学的应对和报道群体性事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法制媒体主要的功能和义务。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法制媒体要尊重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规律,发挥法制媒体及时性、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解决问题的舆论环境,力求达成社会的平衡、公平、公正。同时要完善法制媒体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机制和保障机制,避免法制媒介自身的不良倾向,突出法制媒体在报道群体性事件中的特色,重视新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的特殊和积极作用。
2012年04期 No.136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巢立明;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期,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报道迫切需要更多专业媒体和更娴熟的报道策略来改变长期形成的报道思维定势。法制媒体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及时、主动、科学的应对和报道群体性事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法制媒体主要的功能和义务。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法制媒体要尊重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规律,发挥法制媒体及时性、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解决问题的舆论环境,力求达成社会的平衡、公平、公正。同时要完善法制媒体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机制和保障机制,避免法制媒介自身的不良倾向,突出法制媒体在报道群体性事件中的特色,重视新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的特殊和积极作用。
2012年04期 No.136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方向红;
莱布尼茨对单子作出了一系列堪称天才的区分和论断:将知觉与统觉、灵魂和精神区分开来,把研究的触角延伸至意识之前和记忆之先的领域;认定单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止其知觉活动;指出单子的活动具有自身的"目的理由法则"。但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仍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疑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意识如何能穿透未被意识到的知觉?单子为什么向更高的类进行转换而不是随意地展开变化?如果不诉诸上帝,我们该如何回答知觉与物体、灵魂与躯体的一致性问题以及单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沟通的问题。胡塞尔在继承莱布尼茨单子论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意向性理论为单子寻找到"身体"和"世界"这两个"出口",让单子之间实现了"意向搭接"和"彼此唤醒",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莱布尼茨留下来的疑难,把单子论推向一个新的、更加严格的理论高度。
2012年04期 No.136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方向红;
莱布尼茨对单子作出了一系列堪称天才的区分和论断:将知觉与统觉、灵魂和精神区分开来,把研究的触角延伸至意识之前和记忆之先的领域;认定单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止其知觉活动;指出单子的活动具有自身的"目的理由法则"。但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仍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疑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意识如何能穿透未被意识到的知觉?单子为什么向更高的类进行转换而不是随意地展开变化?如果不诉诸上帝,我们该如何回答知觉与物体、灵魂与躯体的一致性问题以及单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沟通的问题。胡塞尔在继承莱布尼茨单子论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意向性理论为单子寻找到"身体"和"世界"这两个"出口",让单子之间实现了"意向搭接"和"彼此唤醒",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莱布尼茨留下来的疑难,把单子论推向一个新的、更加严格的理论高度。
2012年04期 No.136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肖德生;
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出发点是布伦塔诺心理学的时间观。在HuaX中,胡塞尔对滞留要素的描述继承了布伦塔诺对原初联想中内容的分析,但是布伦塔诺认为时间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胡塞尔指出时间是感知的时间。在对意识行为的分析中,布伦塔诺是通过内意识学说来规避心理现象中的无限后退,胡塞尔在HuaX中是通过对一个无意识的意识的设定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在HuaXXXIII对此问题的探究中,胡塞尔通过对自身意识学说的阐述重又回到了布伦塔诺的内意识学说。
2012年04期 No.136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肖德生;
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出发点是布伦塔诺心理学的时间观。在HuaX中,胡塞尔对滞留要素的描述继承了布伦塔诺对原初联想中内容的分析,但是布伦塔诺认为时间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胡塞尔指出时间是感知的时间。在对意识行为的分析中,布伦塔诺是通过内意识学说来规避心理现象中的无限后退,胡塞尔在HuaX中是通过对一个无意识的意识的设定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在HuaXXXIII对此问题的探究中,胡塞尔通过对自身意识学说的阐述重又回到了布伦塔诺的内意识学说。
2012年04期 No.136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马迎辉;
时间化与时间构造的奠基结构间具有如下实事关联:第一时间化(滞留化)与通过回忆实施的第二时间化,分别展示为意向双枝在具体当下以及纵意向在意向双枝中的奠基构造,作为时间化之基础的原时间化展现为具体当下在原活的当下中的奠基生成,而世界时间化则贯穿了整个时间构造的意向进程;在此基础上,对原时间化之根源的追问将指向一种在原信念中对原融合的原构。
2012年04期 No.136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马迎辉;
时间化与时间构造的奠基结构间具有如下实事关联:第一时间化(滞留化)与通过回忆实施的第二时间化,分别展示为意向双枝在具体当下以及纵意向在意向双枝中的奠基构造,作为时间化之基础的原时间化展现为具体当下在原活的当下中的奠基生成,而世界时间化则贯穿了整个时间构造的意向进程;在此基础上,对原时间化之根源的追问将指向一种在原信念中对原融合的原构。
2012年04期 No.136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顾乃忠;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中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它对以统一性、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的既反对又坚持。而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维特根斯坦的情感和理性的对立导致他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第二,维特根斯坦所赋予的哲学功能与他所认定的哲学本性的背离使文化处于变与不变的两难境地;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共相、本质的实在论的和非实在论的双重理解,导致他对本质主义的既反对又坚持。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是他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2012年04期 No.136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顾乃忠;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中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它对以统一性、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的既反对又坚持。而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维特根斯坦的情感和理性的对立导致他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第二,维特根斯坦所赋予的哲学功能与他所认定的哲学本性的背离使文化处于变与不变的两难境地;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共相、本质的实在论的和非实在论的双重理解,导致他对本质主义的既反对又坚持。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是他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2012年04期 No.136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岳瑨;
信任的体征结构隐含于心理、制度和经济三个层面:其一,源自人际交往的个人心理和人格特质;其二,一种简化复杂性的系统机制或基于制度的确信,以及对自然和道德秩序的坚持和履行的期望;其三,一种理性算计或者理性选择,是经济交易不可缺少的公共品德,是创造经济社会繁荣的社会文化资本。信任的管理伦理定位,展现了信任作为管理的伦理条件的四个维度:伦理—经济维度;伦理—运行维度;伦理—心理维度;工具—价值维度。
2012年04期 No.136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岳瑨;
信任的体征结构隐含于心理、制度和经济三个层面:其一,源自人际交往的个人心理和人格特质;其二,一种简化复杂性的系统机制或基于制度的确信,以及对自然和道德秩序的坚持和履行的期望;其三,一种理性算计或者理性选择,是经济交易不可缺少的公共品德,是创造经济社会繁荣的社会文化资本。信任的管理伦理定位,展现了信任作为管理的伦理条件的四个维度:伦理—经济维度;伦理—运行维度;伦理—心理维度;工具—价值维度。
2012年04期 No.136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吴根友;
中国传统学问、典籍体系是"以治道为中心"的。先秦时期大约有五种学问(知识)、典籍的分类范式,两汉以后刘向、刘歆父子开创的七略分类法一度成为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之前最主要的学问和典籍分类法。《四库全书》接受并综合以前的四部分类法,正式将四部分类法作为编纂本书的纲领,对近四百年来中国学问、典籍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涌入,特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的知识、典籍、学科的分类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问与典籍的分类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重建"国学"学科体系,如何认识本民族学问、典籍的分类体系,将是重建现代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2012年04期 No.136 17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吴根友;
中国传统学问、典籍体系是"以治道为中心"的。先秦时期大约有五种学问(知识)、典籍的分类范式,两汉以后刘向、刘歆父子开创的七略分类法一度成为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之前最主要的学问和典籍分类法。《四库全书》接受并综合以前的四部分类法,正式将四部分类法作为编纂本书的纲领,对近四百年来中国学问、典籍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涌入,特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的知识、典籍、学科的分类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问与典籍的分类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重建"国学"学科体系,如何认识本民族学问、典籍的分类体系,将是重建现代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2012年04期 No.136 17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张倩红;刘百陆;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而规模日渐缩小。加上与其他社团联系网络的断绝,最终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社团的地位。本文从环境社会史的视角入手,对存在约八百年之久的开封犹太社团进行总体分析,指出其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有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深刻缘由。
2012年04期 No.136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倩红;刘百陆;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而规模日渐缩小。加上与其他社团联系网络的断绝,最终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社团的地位。本文从环境社会史的视角入手,对存在约八百年之久的开封犹太社团进行总体分析,指出其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有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深刻缘由。
2012年04期 No.136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赵文媛;佟玉兰;
威廉·科贝特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具影响的激进派之一,其思想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宪章运动的走向。科贝特继承了英国传统激进主义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议会下院改革、扩大人民代表权。科贝特生前与民众激进运动关系密切,去世后他的遗产通过科贝特俱乐部和生前著作这两个媒介传递给宪章派。科贝特的激进主张和策略在宪章运动中被广泛传播和吸收,对宪章运动这场19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始终坚持政治斗争的路线有重要的影响。
2012年04期 No.136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赵文媛;佟玉兰;
威廉·科贝特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具影响的激进派之一,其思想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宪章运动的走向。科贝特继承了英国传统激进主义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议会下院改革、扩大人民代表权。科贝特生前与民众激进运动关系密切,去世后他的遗产通过科贝特俱乐部和生前著作这两个媒介传递给宪章派。科贝特的激进主张和策略在宪章运动中被广泛传播和吸收,对宪章运动这场19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始终坚持政治斗争的路线有重要的影响。
2012年04期 No.136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焕力;
洪秀全对待儒学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颇为复杂,即前期并不反儒,1853年开始实行焚烧儒学经典,后来则是采取删改颁行儒家经典的反儒方式。但是,他一方面在反对儒学,另一方面又把一些儒家的基本理念奉为信条。分析洪秀全在儒学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可以揭示洪秀全反对儒学的本质:他反对儒学不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是在维护上帝教的权威。所以,他的反儒活动不具备进步的思想和政治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焕力;
洪秀全对待儒学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颇为复杂,即前期并不反儒,1853年开始实行焚烧儒学经典,后来则是采取删改颁行儒家经典的反儒方式。但是,他一方面在反对儒学,另一方面又把一些儒家的基本理念奉为信条。分析洪秀全在儒学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可以揭示洪秀全反对儒学的本质:他反对儒学不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是在维护上帝教的权威。所以,他的反儒活动不具备进步的思想和政治意义。
2012年04期 No.136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申晓云;王尤清;
<正>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成长的结果,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观念在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就引起了知识精英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理性、观念从何而来?是神的启示(人的灵感),还是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也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对观念本身及其形成历史的求索中,一个独立的、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观念史研究。观念史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热了多年,但为中国学
2012年04期 No.136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申晓云;王尤清;
<正>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成长的结果,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观念在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就引起了知识精英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理性、观念从何而来?是神的启示(人的灵感),还是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也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对观念本身及其形成历史的求索中,一个独立的、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观念史研究。观念史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热了多年,但为中国学
2012年04期 No.136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谭芝灵;
<正>在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翻译、评介、批判西方政治哲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是当前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王岩教授等著的《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不是满足于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简单批判与汲取,而是立足于时代与实践,从理论深层与历史发展维度全方位把握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路径、内在本质、理论框架、思想精华及其理论困境与实践缺陷,其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从而使该书具有深沉的理论底蕴与历史向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今西方强势政治意识
2012年04期 No.136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谭芝灵;
<正>在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翻译、评介、批判西方政治哲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是当前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王岩教授等著的《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不是满足于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简单批判与汲取,而是立足于时代与实践,从理论深层与历史发展维度全方位把握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路径、内在本质、理论框架、思想精华及其理论困境与实践缺陷,其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从而使该书具有深沉的理论底蕴与历史向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今西方强势政治意识
2012年04期 No.136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于静;徐梁伯;
<正>20世纪是中国建构新型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100年,法制的现代化无疑是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末民初仿效西方模式建构起来的司法审判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良,已趋于规范和成熟,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虽在形式上已趋于现代化,但并未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至具体的审判实践问题重重,诉
2012年04期 No.136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于静;徐梁伯;
<正>20世纪是中国建构新型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100年,法制的现代化无疑是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末民初仿效西方模式建构起来的司法审判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良,已趋于规范和成熟,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虽在形式上已趋于现代化,但并未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至具体的审判实践问题重重,诉
2012年04期 No.136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专题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尤以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为主,发表的论文强调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某一论题的研究有所推进。学术评论就各学科的趋势、观点、方法与著作进行有深度的评述与讨论。学术书评对新近出版的学术专
2012年04期 No.1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专题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尤以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为主,发表的论文强调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某一论题的研究有所推进。学术评论就各学科的趋势、观点、方法与著作进行有深度的评述与讨论。学术书评对新近出版的学术专
2012年04期 No.1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2012年04期 No.136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2012年04期 No.136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