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天娥;
在多元交错的社会空间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关涉到自身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沉浮。执政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文明社会中必须予以审慎思考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主要是从经济绩效的提升与宣展、意识形态的传承与超越、公平正义的坚守与追寻和民主模式的建构与拓展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本文意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生成机理的多维审视,以期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寻并积极拓展、开发和维护执政合法性资源,进一步夯实执政地位打开更为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2012年03期 No.13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赵天娥;
在多元交错的社会空间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关涉到自身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沉浮。执政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文明社会中必须予以审慎思考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主要是从经济绩效的提升与宣展、意识形态的传承与超越、公平正义的坚守与追寻和民主模式的建构与拓展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本文意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生成机理的多维审视,以期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寻并积极拓展、开发和维护执政合法性资源,进一步夯实执政地位打开更为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2012年03期 No.13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范玉吉;
当代传媒的伦理现状并不乐观,因人文关怀缺位而导致的冷血新闻频现,因采访不够全面导致的公正报道失衡,因激情战胜理智而导致的煽情主义泛滥,因专业素养欠缺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因一味迎合受众而导致的舆论引导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承担。肇始于西方传播理论界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新闻自由要附有社会责任义务,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也强调媒体应承担舆论引导的职责,因此,媒体应当从培育"媒体人格"做起,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形象。
2012年03期 No.13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范玉吉;
当代传媒的伦理现状并不乐观,因人文关怀缺位而导致的冷血新闻频现,因采访不够全面导致的公正报道失衡,因激情战胜理智而导致的煽情主义泛滥,因专业素养欠缺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因一味迎合受众而导致的舆论引导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承担。肇始于西方传播理论界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新闻自由要附有社会责任义务,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也强调媒体应承担舆论引导的职责,因此,媒体应当从培育"媒体人格"做起,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形象。
2012年03期 No.13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王红艳;
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板块。现阶段主流话语中有一种把社区仅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把社区化约为小区的倾向,这对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当不利。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社区进行还原,弄清楚社区的理论渊源、多维面向和组成要素,对于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大有裨益。
2012年03期 No.135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王红艳;
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板块。现阶段主流话语中有一种把社区仅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把社区化约为小区的倾向,这对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当不利。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社区进行还原,弄清楚社区的理论渊源、多维面向和组成要素,对于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大有裨益。
2012年03期 No.135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田毅鹏;薛文龙;
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化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与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化"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化,社区管理民主化",从而使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2012年03期 No.13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54 ] - 田毅鹏;薛文龙;
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化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与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化"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化,社区管理民主化",从而使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2012年03期 No.13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54 ] - 王星;
"居站分离"意在通过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减负,培育社区自治力。在制度变迁实践中,"居站分离"却出现了两个走向:社区工作站行政工具化和居委会边缘化;以及社区工作站准市场化。形塑"居站分离"实践走向的力量是基层社区参与者之间的主体互动。"居站分离"在实践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城市基层社区行政化垂直整合所产生的"体制障碍",而如何协调基层社区中两种居民自治组织的利益关系却成为一个全新的议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点不在于社会自治能力的行政培育,而在于基层社区行政管理政治体制的改革。
2012年03期 No.13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 王星;
"居站分离"意在通过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减负,培育社区自治力。在制度变迁实践中,"居站分离"却出现了两个走向:社区工作站行政工具化和居委会边缘化;以及社区工作站准市场化。形塑"居站分离"实践走向的力量是基层社区参与者之间的主体互动。"居站分离"在实践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城市基层社区行政化垂直整合所产生的"体制障碍",而如何协调基层社区中两种居民自治组织的利益关系却成为一个全新的议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点不在于社会自治能力的行政培育,而在于基层社区行政管理政治体制的改革。
2012年03期 No.13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 叶绪江;桑学成;
政府垄断提供的办学体制导致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效率质量不高。适度市场调节,有利于改变相对封闭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使培训机构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但干部教育培训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要求市场介入体现为不充分的有限市场化。适应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供给体制、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有限市场化供给的实现路径。
2012年03期 No.13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叶绪江;桑学成;
政府垄断提供的办学体制导致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效率质量不高。适度市场调节,有利于改变相对封闭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使培训机构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但干部教育培训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要求市场介入体现为不充分的有限市场化。适应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供给体制、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有限市场化供给的实现路径。
2012年03期 No.13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戚啸艳;
根据2008-2011年CDP项目在我国的调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状况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状况与设立环保部门、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所处行业特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负债水平并不相关。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健全法规和监督体系、倡导第三方鉴证以及增强投资者社会责任意识等建议,旨在为达成2020年我国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No.135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 戚啸艳;
根据2008-2011年CDP项目在我国的调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状况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状况与设立环保部门、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所处行业特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负债水平并不相关。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健全法规和监督体系、倡导第三方鉴证以及增强投资者社会责任意识等建议,旨在为达成2020年我国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No.135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 王林辉;袁礼;郭凌;
本文构建基于CES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及相对偏向性指数,运用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大小,结合动态计量模型以系统GMM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结果显示:(1)技术进步普遍呈现资本偏向性,地区间分布表现出从尖峰到宽峰再到尖峰的变化特征。(2)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投资结构正向引导作用显著,其中反映资本和劳动时变特征的相对偏向性指数对投资结构作用强度更大,且对投资结构的引导效应依赖于地区初始资源禀赋,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贸易基础,而资源禀赋优势地区技术进步相对偏向性对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更显著。
2012年03期 No.135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 王林辉;袁礼;郭凌;
本文构建基于CES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及相对偏向性指数,运用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大小,结合动态计量模型以系统GMM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结果显示:(1)技术进步普遍呈现资本偏向性,地区间分布表现出从尖峰到宽峰再到尖峰的变化特征。(2)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投资结构正向引导作用显著,其中反映资本和劳动时变特征的相对偏向性指数对投资结构作用强度更大,且对投资结构的引导效应依赖于地区初始资源禀赋,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贸易基础,而资源禀赋优势地区技术进步相对偏向性对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更显著。
2012年03期 No.135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 陈艳娇;
本文运用传统的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内部审计增值活动中的参与者——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理性利益分析,其中引入如外部监管机构等一些变量对模型进行不断地拓展。同时,在分析一些非理性因素对模型结论进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的内部审计激励和惩戒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外部监管力量和处罚力度、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升内部审计文化五点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对策建议。
2012年03期 No.13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陈艳娇;
本文运用传统的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内部审计增值活动中的参与者——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理性利益分析,其中引入如外部监管机构等一些变量对模型进行不断地拓展。同时,在分析一些非理性因素对模型结论进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的内部审计激励和惩戒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外部监管力量和处罚力度、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升内部审计文化五点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对策建议。
2012年03期 No.13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夏力;杨德才;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的干预行为既可以充当"扶持之手"的角色也有成为"掠夺之手"的可能。为了获得政府干预的利益,主动寻求政治上的联系也成为很多企业的理性选择。本文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介绍了政府干预企业的动机,政府干预企业的途径,以及政府干预和政治联系对企业经济绩效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且还总结了目前研究文献的不足及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2年03期 No.13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 夏力;杨德才;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的干预行为既可以充当"扶持之手"的角色也有成为"掠夺之手"的可能。为了获得政府干预的利益,主动寻求政治上的联系也成为很多企业的理性选择。本文对政府干预和企业政治关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介绍了政府干预企业的动机,政府干预企业的途径,以及政府干预和政治联系对企业经济绩效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且还总结了目前研究文献的不足及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2年03期 No.13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 顾海;李佳佳;马超;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医疗需求差异:2009年城市的平均医疗消费约是农村的2倍,城乡间的医疗需求不平等问题突出。为了考察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原因,本文应用CHNS2009年的截面数据建立城乡居民医疗需求方程,并借鉴Oaxaca-Blinder方法分解出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差异中,有48.1%可归结于制度因素,城乡居民的医保待遇差异是造成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在城乡收入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下一阶段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逐步提高新农合的补偿待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消除制度因素所带来的城乡医疗福利差异。
2012年03期 No.13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 顾海;李佳佳;马超;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医疗需求差异:2009年城市的平均医疗消费约是农村的2倍,城乡间的医疗需求不平等问题突出。为了考察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原因,本文应用CHNS2009年的截面数据建立城乡居民医疗需求方程,并借鉴Oaxaca-Blinder方法分解出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差异中,有48.1%可归结于制度因素,城乡居民的医保待遇差异是造成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在城乡收入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下一阶段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逐步提高新农合的补偿待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消除制度因素所带来的城乡医疗福利差异。
2012年03期 No.13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 韩伟华;
《论共和宪制在一大国之可能性》是贡斯当首部系统性的宪政专著作。在这部其生前未刊的早期手稿中,贡斯当在批判性地继承、发展了孟德斯鸠、卢梭、内克、西耶斯等人的分权制衡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他最具独创性的中立权理论,从而为有效地解决立法权与行政权间的冲突与协调这个两难问题提供了一全新的视角。
2012年03期 No.135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韩伟华;
《论共和宪制在一大国之可能性》是贡斯当首部系统性的宪政专著作。在这部其生前未刊的早期手稿中,贡斯当在批判性地继承、发展了孟德斯鸠、卢梭、内克、西耶斯等人的分权制衡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他最具独创性的中立权理论,从而为有效地解决立法权与行政权间的冲突与协调这个两难问题提供了一全新的视角。
2012年03期 No.135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张洪彬;
本文的分析表明,张佛泉国家观念经历了一个从有机体论到工具论的变化。张佛泉早年着眼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又深受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持国家有机体论,反对国家工具论,主张政府集权,反对分权制衡;后期张佛泉着眼于捍卫个人自由,又深受极权主义研究的影响,转持国家工具论,抨击国家有机体论、国家主权说、国家自由说,一再强调国家权力的限度。本文认为,张佛泉国家观念的转变,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从对国家权力的强调转变到对个人自由的强调,互为呼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并指出,一方面高度警惕国家权力侵害个人自由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是自由主义国家观念的核心内容。
2012年03期 No.135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张洪彬;
本文的分析表明,张佛泉国家观念经历了一个从有机体论到工具论的变化。张佛泉早年着眼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又深受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持国家有机体论,反对国家工具论,主张政府集权,反对分权制衡;后期张佛泉着眼于捍卫个人自由,又深受极权主义研究的影响,转持国家工具论,抨击国家有机体论、国家主权说、国家自由说,一再强调国家权力的限度。本文认为,张佛泉国家观念的转变,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从对国家权力的强调转变到对个人自由的强调,互为呼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并指出,一方面高度警惕国家权力侵害个人自由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是自由主义国家观念的核心内容。
2012年03期 No.135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蓝志勇;刘洋;
改革三十年,中国巨变,开始面临更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改革的挑战,而这种改革的基础是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的转变。90年代开始引起关注的学习型组织的运动,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组织学习来改变思维范式、应对迅速社会变革的有效工具。本文回顾了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兴起,梳理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描述了组织学习理论在创新学习方面的新进展,并用以审视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提出注重使用多循环的创新学习理论设计和指导组织学习,以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变更、改变思维理念、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
2012年03期 No.13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蓝志勇;刘洋;
改革三十年,中国巨变,开始面临更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改革的挑战,而这种改革的基础是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的转变。90年代开始引起关注的学习型组织的运动,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组织学习来改变思维范式、应对迅速社会变革的有效工具。本文回顾了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兴起,梳理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描述了组织学习理论在创新学习方面的新进展,并用以审视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提出注重使用多循环的创新学习理论设计和指导组织学习,以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变更、改变思维理念、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
2012年03期 No.13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黄爱宝;
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既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诉求。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应是聚焦自然生态政治领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
2012年03期 No.135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黄爱宝;
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既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诉求。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应是聚焦自然生态政治领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
2012年03期 No.135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王锋;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行政与价值无涉,公共行政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本质意味着其除受政治价值影响之外,还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秩序、安全、效率、公平正义等公共行政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间存在着某种优先次序。效率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公平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2012年03期 No.13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王锋;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行政与价值无涉,公共行政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本质意味着其除受政治价值影响之外,还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秩序、安全、效率、公平正义等公共行政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间存在着某种优先次序。效率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公平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2012年03期 No.13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胡朝阳;
网络舆情生成源于公民基于自由价值诉求的维权意愿,其权利行使对互联网秩序的法治构建具有利弊两面性。网络舆情应对体现政府基于秩序价值指向的维稳期待,其权力运行对互联网自由的法治实现存在侵蚀性危险。网络舆情治理须兼及网络舆情生成中公民维权与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维稳的双面需求,以正义价值引领并协调其自由价值诉求与秩序价值指向的冲突,突出多元治理理念,把握有限治理基准,确立正当治理宗旨,实现互联网空间维权与维稳的法治统一。
2012年03期 No.135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 胡朝阳;
网络舆情生成源于公民基于自由价值诉求的维权意愿,其权利行使对互联网秩序的法治构建具有利弊两面性。网络舆情应对体现政府基于秩序价值指向的维稳期待,其权力运行对互联网自由的法治实现存在侵蚀性危险。网络舆情治理须兼及网络舆情生成中公民维权与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维稳的双面需求,以正义价值引领并协调其自由价值诉求与秩序价值指向的冲突,突出多元治理理念,把握有限治理基准,确立正当治理宗旨,实现互联网空间维权与维稳的法治统一。
2012年03期 No.135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 张先昌;冷勇;
法规竞合的诸多问题至今仍未论述清楚、彻底。法规竞合的定义应揭示法规竞合的原因、特征及其处理;法规竞合的特质应从规范层面和实质层面予以诠释;法规竞合的理论定位应从法规竞合理论所欲解决的问题去把握;法规竞合的分类可按法规竞合的层数、竞合的犯罪构成要件数量等标准进行;危险犯与实害犯、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之间的关系是否法规竞合也需要予以澄清。
2012年03期 No.13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先昌;冷勇;
法规竞合的诸多问题至今仍未论述清楚、彻底。法规竞合的定义应揭示法规竞合的原因、特征及其处理;法规竞合的特质应从规范层面和实质层面予以诠释;法规竞合的理论定位应从法规竞合理论所欲解决的问题去把握;法规竞合的分类可按法规竞合的层数、竞合的犯罪构成要件数量等标准进行;危险犯与实害犯、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之间的关系是否法规竞合也需要予以澄清。
2012年03期 No.13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王永杰;
本文所指诉讼欺诈,是指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促使法院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判决,或者不利于对方的判决。律师如果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其社会危害性和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更大,故《刑法》将其作为单独的罪名进行特别规定。如果设立"诉讼欺诈罪"取代现行的律师伪证罪,不仅同立法原意相违背,也不利于对律师伪证行为的打击,而且将有可能产生新的"口袋罪"。因此,学界关于用"诉讼欺诈罪"取代律师伪证罪的观点,不具有现实意义。
2012年03期 No.135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王永杰;
本文所指诉讼欺诈,是指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促使法院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判决,或者不利于对方的判决。律师如果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其社会危害性和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更大,故《刑法》将其作为单独的罪名进行特别规定。如果设立"诉讼欺诈罪"取代现行的律师伪证罪,不仅同立法原意相违背,也不利于对律师伪证行为的打击,而且将有可能产生新的"口袋罪"。因此,学界关于用"诉讼欺诈罪"取代律师伪证罪的观点,不具有现实意义。
2012年03期 No.135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杨俊;
社会转型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而良好的社会治安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社会治安问题种类繁多,面广量大,又千差万别,为了有效应对并解决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严密防控违法犯罪,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防控力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把握其基本内涵与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正确界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唯其如此,才能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概而言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预测、防范、处置、管理、矫治、规制等六项功能。
2012年03期 No.135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杨俊;
社会转型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而良好的社会治安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社会治安问题种类繁多,面广量大,又千差万别,为了有效应对并解决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严密防控违法犯罪,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防控力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把握其基本内涵与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正确界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唯其如此,才能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概而言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预测、防范、处置、管理、矫治、规制等六项功能。
2012年03期 No.135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张一兵;
<正>赫斯在写于1844年的那篇非常著名的《论货币的本质》(ber das Geldwesen,又译《论金钱的本质》)④中,率先开启不同于当时的所有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学者的思境,将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直接运用到对现实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中来了,而他所经过的最重要的理
2012年03期 No.13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 张一兵;
<正>赫斯在写于1844年的那篇非常著名的《论货币的本质》(ber das Geldwesen,又译《论金钱的本质》)④中,率先开启不同于当时的所有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学者的思境,将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直接运用到对现实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中来了,而他所经过的最重要的理
2012年03期 No.13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 李乾坤;
<正>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社会"①概
2012年03期 No.135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李乾坤;
<正>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社会"①概
2012年03期 No.135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张义修;
<正>1844年,马克思开始第一次研究国民经济学,并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这一时期,赫斯的行动哲学思想,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行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劳动批判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后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自主活
2012年03期 No.135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张义修;
<正>1844年,马克思开始第一次研究国民经济学,并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这一时期,赫斯的行动哲学思想,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行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劳动批判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后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自主活
2012年03期 No.135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杨乔喻;
<正>赫斯与马克思所运用的"交往(Verkehr)"并不是一个传统哲学中的概念。在德文中,Verkehr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常用名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从生理上的交合、物质层面上的交换到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其间包括了人与人
2012年03期 No.135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杨乔喻;
<正>赫斯与马克思所运用的"交往(Verkehr)"并不是一个传统哲学中的概念。在德文中,Verkehr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常用名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从生理上的交合、物质层面上的交换到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其间包括了人与人
2012年03期 No.135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李冬梅;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虽然被阳明后学的学者们广为解读并阐释,但依然是作为一个道德形上学的概念而存在的,伦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这主要表现在:良知主体的先天性、良知即道德至善和作为是非判断的伦理准则而存在。阳明后学这一"良知"思想的伦理学属性,在确保了良知作为道德主体之德性之根后,还决定了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修养工夫必须依良知而行,"良知"是道德主体之道德行为之所以发生和能否发生的主宰机制。
2012年03期 No.13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李冬梅;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虽然被阳明后学的学者们广为解读并阐释,但依然是作为一个道德形上学的概念而存在的,伦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这主要表现在:良知主体的先天性、良知即道德至善和作为是非判断的伦理准则而存在。阳明后学这一"良知"思想的伦理学属性,在确保了良知作为道德主体之德性之根后,还决定了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修养工夫必须依良知而行,"良知"是道德主体之道德行为之所以发生和能否发生的主宰机制。
2012年03期 No.13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吴效刚;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以"以派系私利为立场"、"以派系为立场"、"具派系宣传作用"、"为派系私利做宣传"的理由,查禁了一大批进步文学作品。但是,图审会对"派系私利"含义的解释却毫无道理可言,被图审会查禁的文学作品亦并无"派系私利"之嫌。那些被查禁作品的叙述描写是真实和可信的,也符合广大读者的情感意向,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最突出的印象是作者对拯救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直面现实的良知和秉笔直属的勇气。
2012年03期 No.135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吴效刚;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以"以派系私利为立场"、"以派系为立场"、"具派系宣传作用"、"为派系私利做宣传"的理由,查禁了一大批进步文学作品。但是,图审会对"派系私利"含义的解释却毫无道理可言,被图审会查禁的文学作品亦并无"派系私利"之嫌。那些被查禁作品的叙述描写是真实和可信的,也符合广大读者的情感意向,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最突出的印象是作者对拯救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直面现实的良知和秉笔直属的勇气。
2012年03期 No.135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孙冬;
本文结合拉康和列维纳斯关于"他者"和"无限"的理论来分析南京作家赵刚小说中不可言明的欲望以及主体和他者之间冲突和紧张关系。拉康意义的"他者"在赵刚的小说中可以分为想象他者、象征他者和真实他者以及作为真实界残余的小他物。他们是提示主体内在匮乏的欲望客体、是无法穿透之晦暗之物、是他人和秩序符号等。赵刚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异变,这种异变也同样体现在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上面。
2012年03期 No.135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孙冬;
本文结合拉康和列维纳斯关于"他者"和"无限"的理论来分析南京作家赵刚小说中不可言明的欲望以及主体和他者之间冲突和紧张关系。拉康意义的"他者"在赵刚的小说中可以分为想象他者、象征他者和真实他者以及作为真实界残余的小他物。他们是提示主体内在匮乏的欲望客体、是无法穿透之晦暗之物、是他人和秩序符号等。赵刚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异变,这种异变也同样体现在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上面。
2012年03期 No.135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高子文;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2012年03期 No.135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高子文;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2012年03期 No.135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赵颖;陈清华;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2012年03期 No.135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赵颖;陈清华;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2012年03期 No.135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任裕海;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传播,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告独立和制定新宪法之时。当时苏格兰与北美殖民地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这些思想与美国缔造者们所思考的问题存在不少相通之处。本文就哈奇森、里德、休谟、斯密等有代表性的苏格兰思想家的理论与美国早期宪政思想形成之间的关联试作探讨,兼及威瑟斯彭对美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尽管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尽一致,美国建国领袖们有时对某个思想家的评价也好恶相参,但可以肯定,苏格兰启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立国和制宪,是美国宪政多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源流。
2012年03期 No.135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任裕海;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传播,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告独立和制定新宪法之时。当时苏格兰与北美殖民地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这些思想与美国缔造者们所思考的问题存在不少相通之处。本文就哈奇森、里德、休谟、斯密等有代表性的苏格兰思想家的理论与美国早期宪政思想形成之间的关联试作探讨,兼及威瑟斯彭对美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尽管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尽一致,美国建国领袖们有时对某个思想家的评价也好恶相参,但可以肯定,苏格兰启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立国和制宪,是美国宪政多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源流。
2012年03期 No.135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吴贺;
《十月宣言》颁布后,俄国面临着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向现代政治制度和平转型的难题,而在新体制下形成的不同政治力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引发了一场涉及沙皇、大贵族、政府与杜马权力斗争的"内阁危机",以致"强力人物"斯托雷平濒临被解职的困境。这次危机展现出在改革问题上俄国的两派政治力量之间难以调和的对立,结果使俄国以君主立宪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2012年03期 No.135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吴贺;
《十月宣言》颁布后,俄国面临着如何实现自上而下向现代政治制度和平转型的难题,而在新体制下形成的不同政治力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引发了一场涉及沙皇、大贵族、政府与杜马权力斗争的"内阁危机",以致"强力人物"斯托雷平濒临被解职的困境。这次危机展现出在改革问题上俄国的两派政治力量之间难以调和的对立,结果使俄国以君主立宪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2012年03期 No.135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马丹静;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最突出最持久的宗教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中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席卷东欧大地,将半数以上的东欧犹太人囊括到自己的阵营里。该运动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空前绝后的传播速度,还因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领袖魅力和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运动在东欧兴盛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12年03期 No.135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马丹静;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最突出最持久的宗教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中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席卷东欧大地,将半数以上的东欧犹太人囊括到自己的阵营里。该运动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空前绝后的传播速度,还因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领袖魅力和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运动在东欧兴盛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12年03期 No.135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张礼刚;田焕云;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2012年03期 No.135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张礼刚;田焕云;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2012年03期 No.135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邵政达;刘金源;
良好的区域形象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凝聚区域内部各方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为主体、以企业品牌和媒体为先锋、以民间团体为助力的战略结构,共同推动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二是要协调江苏南北发展,重点扭转苏北和苏中地区的弱势形象,提升江苏整体形象;三是充分发挥江苏特色的优势资源在区域形象提升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利用江苏的多元特色,塑造江苏"特色强省"的魅力形象。
2012年03期 No.135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邵政达;刘金源;
良好的区域形象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凝聚区域内部各方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为主体、以企业品牌和媒体为先锋、以民间团体为助力的战略结构,共同推动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二是要协调江苏南北发展,重点扭转苏北和苏中地区的弱势形象,提升江苏整体形象;三是充分发挥江苏特色的优势资源在区域形象提升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利用江苏的多元特色,塑造江苏"特色强省"的魅力形象。
2012年03期 No.135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刘静;卢雄勇;
江苏,特别是苏南、苏中是典型的水乡,因而江苏人形成了以自强进取、包容开放、灵动精巧、柔韧守秩等为特征的水文化,为苏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交通便利和精神支撑。在水文化的影响下,苏商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尚德诚信、爱国济民、重工重技、稳健灵活等商业伦理体系。
2012年03期 No.135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刘静;卢雄勇;
江苏,特别是苏南、苏中是典型的水乡,因而江苏人形成了以自强进取、包容开放、灵动精巧、柔韧守秩等为特征的水文化,为苏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交通便利和精神支撑。在水文化的影响下,苏商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尚德诚信、爱国济民、重工重技、稳健灵活等商业伦理体系。
2012年03期 No.135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
2012年03期 No.1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
2012年03期 No.1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2012年03期 No.135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2012年03期 No.135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