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及其“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李建宇;

    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为思想先导,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从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契机果断而又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

    2011年01期 No.12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主题研讨:中日韩地方政府行为的比较研究

  • 地方政府间竞争:经济溢出和技术溢出视角

    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区域间经济溢出与技术溢出整合分析框架,以引资政策竞争为切入点,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探讨区域竞争效应,并通过对模型推演得出一系列推论。研究发现,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会充分考虑其决策对其它地区的经济与技术溢出效应,透过对双重溢出效应相对大小的考量,并结合短期或长期利益追求以及自身所处客观环境条件而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据此能够理解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行为,特别是对现实中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中为何屡屡出现恶性竞争现象给予了符合逻辑的解读。技术溢出效应导致区域创新投入并不一定能够显著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短期经济目标的追求。所以,需要更高层面的政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这也使得设计整体社会利益最大化追求机制成为可能。

    2011年01期 No.12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综论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

    叶克林;侯祥鹏;

    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取决于纵向——"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架构下的权责划分和横向——不同时代条件下政府属性及其行为取向这两个维度变量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学公共品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一个以地方层次上的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构成的二维空间,以此作为"中央-地方"政府职能划分的判断矩阵,并进一步简要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取向。本文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中央政府有同有异理应是主流政策取向。具体而言,省级政府可能最为接近中央政府的模式,地市级政府可能更偏向于因地制宜的模式,而县、乡级政府将趋于功能整合、部门精简,一如缩微版的"大部制"。

    2011年01期 No.127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 日、韩民族主义与地方政府间国际交流

    平井一臣;叶克林;

    本文追溯了日、韩两国民族主义问题之间的关系,特别聚焦于朝鲜海峡两岸地方政府的行为。日韩关系虽已迅速改善,但仍存有一些摩擦和紧张。对于两国来说,历史教科书问题和利扬库尔岩(日语为竹岛,韩语为独岛)问题被视为最大的难题。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前后行为变化,本文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日韩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01期 No.12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韩国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变迁与李明博新政府的政策趋向

    林圣日;张和安;

    本文旨在探寻改进韩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可取途径。1991年韩国恢复地方自治以后,从财源、财力的分配和财政运行架构看,政府间财政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最为凸显的变化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的视角,已从原先的中央政府导向转变为地方政府导向。在上述转变过程中,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和变化最为显著。随着地方共享税的大幅增长和新补贴拨款制度的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重要性得到加强。原先建立在税收制度基础上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轴心,已经转移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述改变影响了政府间关系、地方财政地位、地方政府财政运作的方式、行为和地方经济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强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而相对忽视税收制度的偏好政策,已经导致了一系列财政问题,诸如地方公共服务价格扭曲、低效的投资扩张、征税效率降低、道德风险和财政预算软约束。有鉴于此,是时候将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分权的优先政策,重新定向为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李明博新政府注重增强地方财政效率的政策,但没有重构原先政府留下的整个地方财政体系。从各方面判断,与原先的卢武铉府相比,现政府关于财政分权的立场非常脆弱且前后矛盾。考虑到上述事实,本文对韩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特别是聚焦于财政自治与责任制、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和可持续性等准则。本文最终认为,李明博政府必须从长远的观点,确立地方分权稳定的政策地位,并提出解决目前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问题和局限的政策框架与行动计划。

    2011年01期 No.127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韩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治理的类型、任务

    金顺殷;张和安;

    尽管区域治理具有多种类型,但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域治理应该依靠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此外,如果认同21世纪的当代任务与多样性、和谐、和平相关联,那么很明显的是,为了促进区域认同,区域治理的类型应该采用分权方式。基于上述假定,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不同方面给出建议。从短期看,区域发展署/区域议会组合模式似乎在韩国更为可行。在这种模式下,区域发展署应采用分权方式组建,并负责制定区域发展计划和执行中央政策,而区域立法机构则负责质询、追踪和监管区域发展署的行为。正是因为区域议会或许无法有效地协调与统一各种地方意见和观点,从长远上看需要建立区域政府这种模式。通过废除上一层级地方政府的方式,很难组建区域政府。因此,作为一种长期选择,应该考虑区域发展署/区域政府组合模式。

    2011年01期 No.12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韩国“三流政治”的一种解读:革命与意识形态视角

    金东日;

    革命概念说明,尽管韩国赶上了发达国家,但是在最基本的身份体系及其相关观念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种身份体系及其相关观念同现代社会普世价值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是韩国政治混乱的深层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在韩国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暗含着仇恨,而这一点又与其他因素相结合,使得在不同政见者之间发生的政治行为很难以平等和坦诚的理性讨论来进行。而且,这里的意识形态与因革命缺失而得以维系的身份体系所造成的先入之见,以及只顾自己利益的立场结合在一起时,公正、宽容、民族和国家等更根本的利益很容易被丢弃在一旁,由此政治就堕落为"三流"。而"三流政治",其实是在重建国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2011年01期 No.12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专题论文_哲学研究

  • 论施蒂纳与费尔巴哈

    劳伦斯·S.斯特佩勒维克;林钊;

    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之间的论战是青年黑格尔派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场思想运动。本文详细讨论了他们交锋的三个回合: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费尔巴哈的不彻底的无神论的批判,费尔巴哈随后为自己所作的辩护,以及施蒂纳的反批评。施蒂纳最终赢得了这次论战,在反对唯心主义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1年01期 No.127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冲突与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从马克思对施蒂纳反批判的角度看

    刘贵祥;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立脚点是"唯一者",直接目标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是施蒂纳在成功驳倒费尔巴哈的同时却陷入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中。一方面施蒂纳肯定"唯一者"是现实的个人,用独一无二的"独自性"来对抗整个近代形而上学普遍性对人的压迫;另一方面,一个任何普遍性和社会性维度制约的"唯一者"只能是一个幽灵和怪影。马克思经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洗礼,清楚地看到施蒂纳学说的致命弱点同时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根基上澄清了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共同基础乃是人类的现实生活本身,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维度。但是现实历史发展表明,施蒂纳强调的个体性生存和马克思重视的社会性维度在现代视域中都不可能完全支撑现代性对人的挑战,而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中间性求解将成为现代性视域中的大趋势。

    2011年01期 No.127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马克思主义

    丹尼斯·德沃金;

    斯图亚特.霍尔不仅是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而且还是当今社会批判理论的过渡性人物,其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4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霍加特、汤普森和威廉斯对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964-1978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霍尔主要吸收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葛兰西的霸权主义以及符号学理论;1970年代末以后,霍尔开始以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活跃于多个理论前沿。在文章的末尾,作者还对"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取消了英国性这一问题,从而存在着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同谋的危险。

    2011年01期 No.127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老子《道德经》中的理想人格思想

    鲁从阳;郭广银;

    理想人格是解读《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子关注人的生命的本真存在和理想状态的实现,他从其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道论出发,引申出以"朴"为本质的人性论,并通过其朴素的辨证思维建立其彻底的道德观,进而提出尚柔、守中、持保三宝等修养途径,建立了一个使人实现其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完成人格并达至理想的存在状态的体系。守中成德——修德复命——复命归朴——道无名,朴,这即是老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进路。

    2011年01期 No.127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专题论文_经济学研究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快速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成因的对比分析

    刘金全;蔡志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快速增长周期,即1981年至1985年的"硬扩张"周期、1992年至1996年的"软着陆"周期、2003年至2007年的"软扩张"周期。虽然这三个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处于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因此周期模式、形成原因和影响机制各不相同。这三个经济周期不仅构筑了我国增长型经济长波的主体区位,而且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1年01期 No.127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研究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王叙果;范从来;

    开放经济中,外部均衡是一国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但外部失衡是普遍现象。外部失衡表现为经常账户的过度盈余或赤字,当经常账户赤字不可维持时可能会导致该国发生金融危机。本文对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的含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对其三种估计方法进行了描述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未来的研究既应该考虑更为复杂的背景条件,也要依赖于判断可维持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正式的计量经济分析。对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的研究也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可维持性的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为中国适当的外汇储备规模及结构的判断和度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011年01期 No.127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扩大内需:基于“母市场效应”的理论评述

    李慧中;祁飞;

    本文主要对母市场效应理论进行文献评述。描述了Krugman关于母市场效应理论的最初模型,并介绍了对母市场效应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文章最后提出了在中国出口市场面临一定变化和强调扩大内需条件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母市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的一些设想。

    2011年01期 No.12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基于农民视角的集中居住政策选择——以扬州市为例

    田珍;秦兴方;

    以2009年对扬州市24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集中居住的需求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具有明确的集中居住的需求,且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集中居住的需求相对较强。但对大多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收入是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且农户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居住集中化过程中房屋搬迁和重建的相关费用时,比较适合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居住形式还是村庄。

    2011年01期 No.127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专题论文_社会学研究

  • 地方剥夺:观察农民工现象的东方视角

    许叶萍;石秀印;

    本文提示了与农民工有关的双层级差现象,认为马克思的"资本-剥削"概念不能对此提供足够的解释。根据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基于东方社会的现实,提出了"权力-剥夺"概念,认为这是双层级差现象的原因。"权力-剥夺"也可以延伸到对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其他社会差别的解释。

    2011年01期 No.127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政府传播影响力分析:一种社会动员的视角

    郑欣;

    新时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府传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动员作用。本文以南京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例,从社会动员理论的角度,通过对这一常态下的政府传播动员模式变革的分析,认为政府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动员的过程,社会动员能力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政府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标准,而动员手段与策略的使用也能够明显提高政府传播的影响力。

    2011年01期 No.12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2 ]
  • 从企业参与治理到地方治理参与——从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看中国工会组织与制度变革

    吴建平;

    改革初期,国家对城市的治理主要是单位制模式,中国工会服从并服务于这种治理模式,以企业工会为主要运作载体,参与企业治理;改革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出现,相应地,中国工会确立了一种"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模式,其实质是以地方工会为主要运作载体,积极参与地方治理。

    2011年01期 No.127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 政绩驱动下的工会行动——对F厂工会主动介入生产管理过程的调查与思考

    游正林;

    F厂是隶属于某集团公司的一家国有独资企业。自2008年10月1日以后,F厂工会主动介入生产管理过程,牵头开展了"生产操作无差错"和"修旧利废"活动。这两项活动并非工会必须开展的本职工作,F工会之所以要超常规地开展这两项活动,主要是出于追求政绩的考虑。那么,F厂工会为什么要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追求政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追求政绩的做法?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2011年01期 No.127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专题论文_历史学研究

  •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十九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张寿安;

    探讨传统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考察经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从经数与经目的变化上,考察经学学术转变的意义。在两千多年历史中,经数与经目随着政治与学术的互动而变动不居的,正是在考据学最兴盛的乾嘉道光时段,经数与经目的变化最为剧烈:从段玉裁的二十一经说。沈涛的十一说,直至龚自珍的六经正名说。晚清学界对经数经目的重新排列,形成儒家经典在十九世纪的多面裂变。

    2011年01期 No.127 14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0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孟广林;

    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它的勃兴与涌流的动力源泉,主要是来自其自身社会的新旧转型。新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势力的崛起激起新的文化群体崛起与新的思想观念的滋长,进而完成对原有文化传统的批判与更新。由此,西方酝酿起近代早期启蒙即文艺复兴运动,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的近代启蒙。

    2011年01期 No.127 164-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共舞台事件”中的上海苏北人

    张玲;

    1932年7月17日,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劳勃生路(长寿路)、胶州路口共和大戏院召开的江苏省反帝大会代表90余人,其中13人被枪杀,70人被判刑,这个事件称为"共舞台事件"。本文利用档案、报纸媒体、当事者的回忆,中共中央、江苏省和上海市的相关革命历史文件等资料,对该事件中苏北人的政治表现及其根源作深入剖析,以期还原上海苏北人在当时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年01期 No.127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北美殖民失败之探因

    邵政达;姜守明;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使英国具备了走出国门,到海外进行地理探险和开拓殖民地的主客观条件。但是,斯图克利、吉尔伯特和雷利等冒险家建立北美殖民地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就是理想化的殖民理论、急功近利的殖民心态、不周密的组织计划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当然,这些失败只是暂时的,它们为其后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教训,并对大英帝国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1年01期 No.127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专题论文_文学研究

  • 论柳意象在六朝诗歌中的生成定型

    李菁;

    我国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六种主要蕴意,即留别→离恨→相思之情、游子思乡、喻指女性、悲秋主题、高远超脱之志和象征康定惠政,都逐步生成并定型于六朝时期。其间原因有三:一为对前朝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借鉴和承袭,二为齐梁以降文学集团的相关活动与梁陈宫体诗的大量创作,三为意象的形成及其与主题之间的相互触发。

    2011年01期 No.127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5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论王次回“艳体诗”的产生及影响

    邱江宁;

    晚明崇祯之际王次回的艳体诗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对清初王士禛、朱彝尊、纳兰容若等大家都有深刻影响。其意义之大,乃至于20世纪现代文学中诸多扛鼎大家都推崇备至,甚至被誉为波德莱尔。匪夷所思的是,王次回及其作品在目前所通行的文学史中竟无一字一句提及。本篇力图对王次回诗流行原因以及不被史作载录原因作初步探究。

    2011年01期 No.127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9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词学视野下的陆游诗歌

    许芳红;

    本文在词学视野下研究陆游诗歌,概括出陆游诗与词存在的三种关系:一是诗境类词境,二是诗句与词句多有如出一辙者,三是翻词意入诗。从中窥探出陆游诗歌中存在的词之信息,并在有关陆游诗歌的评论中,发现陆游诗以晚唐诗为中介而具有的词体因素。同时,本文认为陆游诗所具有的词体特征,也与秦观的影响及陆游本人的情感特质有关。

    2011年01期 No.127 198-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学术评论

  • 2010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刘擎;

    <正>维基泄密:喧哗中的辩论在2010年,"维基泄密"(Wikileaks)犹如一匹彪悍的黑马闯入政治的敏感地带。这个年仅四岁的网站此前已初露锋芒,而从今年4月开始,一系列更为"猖狂"的泄密举措,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

    2011年01期 No.127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公共性的产生与公共性的生产

    高红;

    在公共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公共性产生与公共性生产两条逻辑线索。其中,在公共性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封闭语境下产生的"形式"公共性,以及开放语境下产生的"真正"公共性;在公共性生产过程中亦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生产路径。而就市场经济已步入深化期、市民社会日益发展以及行政改革持续推进等现实背景来看,当下中国公共性的生产应该选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轨并行的路径。

    2011年01期 No.127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学海》引注规范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

    2011年01期 No.127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稿约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

    2011年01期 No.127 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