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稿约

    2007年01期 No.10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

    邓晓芒;

    2007年01期 No.103 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 开发、国家政策与狩猎采集民社会的生态与生计——以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为例

    麻国庆;

    狩猎采集民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她往往处于周边民族的边缘地带。本文在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狩猎采集民的研究在人类学的学术定位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共同的社会、生态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中国大小兴安岭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为研究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讨论了清朝和伪满洲国时期的近代以来的政策,包括日本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对鄂伦春族的负面影响。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禁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人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笔者把此研究提升为对于“进步”和文明的表述问题的讨论。

    2007年01期 No.103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 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

    陈阿江;

    太湖流域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的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的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的内生污染。村民在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的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的保护者为现代的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将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2007年01期 No.103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 从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看公民社会的应有结构——基于百村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种推论

    陶传进;

    在环保领域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漏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一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英性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2007年01期 No.103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从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看循环型社会法的特点

    徐祥民;

    现代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7年01期 No.10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 宪政分权视野中的央地关系

    任剑涛;

    在现代国家的宪政分权建构中,立法、行政、司法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地方的纵向分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宪政的纵向分权既需要在政治的层面上进行,也需要在行政的层面上落实。对于中国而言,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坐实宪政的纵横双向分权,做到三个避免,注意三个关键问题,把握三个行为边界。

    2007年01期 No.103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

    杨光斌;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国家理论的基本趋势是单一制的式微和联邦主义的扩张。但是在我国,在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发生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维护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秩序、保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问题是中央权威资源的流失、基层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和社会不公正现象。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和改革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政策性讨论。

    2007年01期 No.103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 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

    刘祖云;

    在政府间关系的问题上,国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背景引导与启发了国内的学术研究,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在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间关系的“十字型博弈”框架,从纵横两个截面解剖政府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并结合西方“府际管理”的理念,提出我国“府际治理”的思路。本文还提出“府际信任”这一话题,并探讨它在府际合作中的作用。

    2007年01期 No.103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81 ]
  • 论一神思想的精髓——以犹太思想为例

    徐新;

    由犹太人最先提出的一神思想是人类社会现存的最重要信仰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本文旨在探讨,在信仰以外,一神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一神思想与多神思想相比较到底在那些方面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创新,一种进步?在超越神学方面,一神思想对人类而言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2007年01期 No.103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信仰和知识之间的宗教——德里达与宗教

    杜小真;

    2007年01期 No.10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拉比犹太教探源

    饶本忠;

    拉比犹太教是一个阶段性宗教,这一课题在国内鲜有人问津。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它起源于何时,何时终结,至今在学术界争论不断。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意在对拉比犹太教的源头进行详细探讨,同时对拉比犹太教的内涵进行简单梳理。

    2007年01期 No.103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犹太科学运动的政治和民族动因

    胡浩;

    19世纪上半叶,在犹太学领域兴起的科学运动是在欧洲民族主义普遍发展、现代反犹主义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背后潜藏着深厚政治和民族动因。德意志民族主义一方面强化了反犹主义,使得犹太知识精英在文化界特别是大学面临困境,犹太人从痛苦的经历中感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存在意识。作为一种正面力量,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思潮也激发并强化了犹太民族自信心,它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汇合,为科学犹太学提供了动力。因此,犹太科学运动可以被看作是犹太民族史上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2007年01期 No.103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超越相对价值——从庄子的立场出发

    徐春根;

    人世间的相对价值林林总总。然而,人们坚持、固守各自相对价值又难免无谓的纷争、冲突、动荡;把自己认可的相对价值予以实质化、普遍化,则又可能或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对于他人价值的否定和某种以“我”为中心的价值霸权,从而有可能演变成为有形或无形的暴力。但是,从庄子的立场出发,要避免无谓的纷争、冲突,人们则必须首先承认并尊重相对价值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还必须彻底超越相对价值。如何超越相对价值?庄子认为,必须彻底转变观察世界的立场,树立全新的“世界观”,执着地追求逍遥游(自由),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从以生存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以审美为主导的价值取向。

    2007年01期 No.103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110”的伦理两难和道德争议

    李春成;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我国警察行业的几对基本的道德争议和伦理两难。我国“110”报警服务台实行“四有四必”之后,在广受欢迎、深得民心的同时,也遭遇了进退两难的尴尬:面对大量的搔扰和求助等非警务电话,是信守“有求必应”的承诺而继续承受似乎“份外”的重负,还是放弃承诺专注“份内”之事?什么是警察的“份内”职责,什么是“份外”的?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个别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取舍群众的万能化期望与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些问题的道德争议,引发了警察职业伦理的困惑与两难。

    2007年01期 No.103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论中国行政学理论研究中的学习与创新

    程倩;

    行政改革是中国全局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却存在着理论研究缺位的问题,从公开发表的大量论著看,大量作品停留在对西方既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原样照搬的水平。当然,西方既有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行政改革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不能原封照搬。中国的行政学理论研究,需要从中国双重转型的具体国情出发,以中国学者的学术自觉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创新。也应看到,中国行政学界始于90年代的服务行政理论研究却是自出机杼,而且必将成为行政学理论本土化、民族化的先导。

    2007年01期 No.103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论当代西方宪政理论的基本架构

    季金华;

    随着西方社会全面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宪政理论在人权的扩张和权力制衡的理念方面获得了新的表述。当代西方宪政理论主张通过保障平等的自由来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通过公正的程序机制实现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统一,通过司法审查实现宪政的平衡价值,通过人权法律的全球化实现人权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保护。

    2007年01期 No.103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诉讼调解中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宗玲;张玮;

    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是诉讼调解制度中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问题,但随着调解组织的开放性、实体审查的宽松性、程序应用的灵活性等特点日益突出,研究案外人利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日趋凸显。针对实践中侵害案外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我国民事诉讼法既应当在“事前”设置有效的惩处措施以抑制侵权现象发生,也应当在“事后”赋予案外人合理而畅通的救济途径。此外,还应当强调法官对调解协议的“适度”审查。

    2007年01期 No.103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证据概念与证据属性

    李忠民;

    “证据”是证据法学研究的支点,学界关于证据的定义有“实事说”、“材料说”、“手段说”等等,上述各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证据的某种特性,但都不足以解释我国证据运用的实践。笔者认为,证据应当从其功用角度进行关系定义,即证据是证明事实主张的根据。这一宽泛的证据定义隐含着对以庭审为中心的传统证据法学的超越。证据属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由于我国传统理论对证据和定案证据不加区分,因而误将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作为证据的属性。本文认为,证据惟一的属性是“相关性”。“相关性”是经验和逻辑的产物,作为证据属性的“相关性”和在评价证明力时所考虑的“相关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物。

    2007年01期 No.103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要件事实论与民事判决书改革

    曾培芳;段文波;

    民事判决书改革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写好判决书的“制作技术”,而支撑该套技术理论的阙如,又是造成判决书“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本要因。要件事实理论使判决书的写法与裁判的内容紧密勾连,可以为解决当下判决书“说理难”提供一条规范化的路径。

    2007年01期 No.10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要件事实论与日本法律人培养

    程丽庄;

    实际的民事诉讼往往以“要件事实”为核心组建,因此,作为法律人,只有熟练掌握要件事实理论方能在诉讼中游刃有余。同时,要件事实理论已经成为日本法律人的共同语言,必可对我国法律人培养有所助益。

    2007年01期 No.10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日本民事要件事实及其机能

    龙云辉;

    民事要件事实理论乃是日本司法研修及法学研究生院的主打课程,之所以如此,全在于该理论在日本司法实务中的重要作用。

    2007年01期 No.10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沟通的预警系统构建方法

    刘彧彧;

    本文通过对企业形象危机沟通的案例剖析,指出企业建立形象危机管理沟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从企业形象力来源的主、客体出发,构建危机管理沟通预警系统的方法,即经过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沟通的警源确认、预警指标系统的设立和警度的划分来完成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沟通的预警系统运作,从而帮助企业尽早发现危机、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以便进行危机防范、危机处理。

    2007年01期 No.103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沟通、意义和组织化行动研究

    冯云霞;

    组织化行动对组织发展和学习意义很大。有一种观点认为,组织化行动由成员之间的共识而引发;但又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组织化行为产生的基础在于交换而不在于共识。本研究试图综合以上两种看法,指出等效型意义能够带来组织化或集体性行为。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够创造维持等效型意义。

    2007年01期 No.103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企业组织人力资源流动中沟通管理研究

    高伟凯;武博;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组织而言,尤为如此。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才的频繁流动,让不少组织大伤脑筋。为此,不少专家作了大量研究,以寻求人才流动的动机和根源,尽管有的学者也提到沟通不善是导致人才流动的原因之一,却很少有人将其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要客观有效的沟通,管理者有必要系统研究沟通。本文主要从人才流动与组织沟通的关系出发,对组织在人才流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组织沟通角度寻求抑制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

    2007年01期 No.103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蒋志芬;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遍缺乏抵押物、难以完全依靠正规金融渠道获取金融支持。当前民间金融这种非正规制度安排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金融是一种具有更低交易费用、更灵活、更高效率的内生金融制度。但是由于民间金融基本处于盲目和隐蔽状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为民间金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007年01期 No.103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以江苏省的公共支出分析为例

    陈继明;

    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调整是一个逐步压缩经济建设职能和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作为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指标,公共支出的变化提供了评价政府职能调整的经验数据。本文通过对转型期江苏省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效果,并对影响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各种变量关系作出解释。

    2007年01期 No.103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文化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

    马云驰;

    文化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基点和目标都已经从资本和利润回归到人的立场,因而更有利于人的自由与解放。其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和伦理底蕴为经济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光明的前景。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发展到文化经济阶段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文化道德的长久生命力,而且也能使企业从根本上融入文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007年01期 No.103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评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于桂芝;傅晓宇;

    2007年01期 No.103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中国行政诉讼法制发展变革的基点与方向——评杨海坤、黄学贤著《行政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完善》

    王太高;

    2007年01期 No.103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评李迎生著《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刘艳霞;

    2007年01期 No.103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