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利益观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撞与融合

    谭培文

    2004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19 ]
  •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学提问

    顾乃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可分为前期理论和后期理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内因决定论和历史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单线论 ;马克思的后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外因决定论和人道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双线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和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体系 ,人们只能从二者之中择其一 ,而不可能兼而蓄之。

    2004年01期 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8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与内涵研究——兼论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葛守昆,张进

    2004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0 ]
  • 学习世界历史,打开认识世界之大门

    金重远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加强世界史学习,推动现代化建设

    陈晓律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 用世界的眼光把握时代发展大势

    杨共乐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2 ]
  • 试论世界历史的意义——以西方思想史为个案的考察

    李宏图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 “实践的思维”、史学观念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周祥森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 善于学习世界历史,积极促进全面开放

    姜守明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世界史研究

    王宇博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 借鉴与创新是推进世界史研究的关键

    高芳英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2004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1 ]
  • 论民族主义——对民族主义问题的一种自由主义考察

    高全喜

    2004年01期 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44 ]
  • 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

    任丙强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由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及中国政府重建内部合法性的需要 ,中国民族主义再度兴起。中国民族主义存在空洞性、非理性和国家本位等倾向 ,因为它处于反抗西方和学习西方的困境中 ,还没有以国内公民权为本位来建构民族认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如果进入政策领域 ,其内在缺陷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2004年01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83 ]
  • 论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主义思想的渊源和特点

    张丰清

    抗战时期 ,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近代 ,特别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集专制性、保守性、爱国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观能在抗击民族敌人的共同目标下结合起来。然而 ,这两种观点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从而又决定了二者的结合只能是短暂的 ,它们的最终分裂却是不可避免的。

    2004年01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26 ]
  • “Religion”和宗教——中国与犹太-基督教有关宗教概念理解的比较研究

    姚新中,赵艳霞

    2004年01期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7 ]
  • 《宋书·州郡志》考疑序

    胡阿祥

    2004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低调主义:一种行动的哲学

    陈刚

    2004年01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宋书·州郡志》考疑(一)

    胡阿祥

    2004年01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慧远与江南佛教

    林林

    2004年01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3 ]
  • 他律、自律与“诚”——从日本人的道德意识说起

    李萍

    道德的功能主要以如下两种方式体现 :一个是他律的 ,一个是自律的。前者强调行为者之外的约束力量 ;后者注重行为者本身的因素。但是 ,在日本社会 ,道德的经常表现形式却是“诚” ,它是一种介于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强制式自愿”力量。“诚”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 ,道德的民族性差异仍然真切地、实际地影响着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

    2004年0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6 ]
  • 从“疏离”到“参与”: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

    裴晓梅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老年领域中人类老龄化和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和回顾 ,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意愿和缺乏参与机会的矛盾 ,论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促使老年人群融入和参与的必要性。

    2004年01期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105 ]
  • “搭伴养老”:我国城市老年同居现象的社会性别分析

    谭琳,徐勤,朱秀杰

    在我国的城市中 ,“搭伴养老”现象的悄然兴起 ,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学者们的关注。“搭伴养老”指男女老人在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活在一起 ,实现晚年生活的相互照料的一种同居生活方式。本文认为 ,老年人“搭伴养老”既是一种准婚姻模式 ,也是一种养老模式。“搭伴养老”的升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由于男女性老年人的社会性别特征不同 ,因此 ,“搭伴养老”对男女性老年人的影响也不同 ,需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 ,男女性老人的社会性别特征差异使得“搭伴养老”产生性别化的影响 ,除了使男女性老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孤独感受 ,实现相互安慰以外 ,实际上更多的表现为男性老人的经济养老资源与女性老人的生活照料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但是 ,由于“搭伴养老”没有法律保护 ,因此 ,常常导致女性老人的晚年生活处于风险之中。本文建议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 ,丧偶独居的老人群体日益扩大的形势下 ,应高度重视“搭伴养老”现象 ,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 ,开展有效的社会咨询和救助 ,切实保护老年人 ,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女性贫困老人的合法权益。

    2004年01期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45 ]
  • 从财富论到资源论:对老年人力资源问题的再认识

    姚远

    2004年0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51 ]
  • 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黄鸿山,王卫平

    社仓是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 ,因设于民间 ,故也有社仓之称。但随着隋唐时期义仓移至城市 ,社仓不复存在。南宋朱熹立社仓法 ,为后世沿用 ,标志着社仓的复兴。清代曾于雍、乾年间大力推行社仓建设 ,但旋兴旋废 ,究其原因 ,是因为社仓制本身存在缺陷 ,而清朝后期吏治的腐败也加速了社仓的衰败。

    2004年01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48 ]
  • 全球化、小康社会与契约精神

    杨海坤,章志远

    契约精神既贯穿于由市场经济推动的全球化运动 ,也体现在由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小康社会中。平等与自由是契约精神的核心内涵。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公法建设中 ,必须大力弘扬契约精神。

    2004年01期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9 ]
  • 论全球性法律的同构与异质

    黄永忠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宏观背景下 ,全球法律生活也必然表现出同构与异质的辩证统一特征。这种同构的根源在于全球共同的人性基础、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 ,并表现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适用机制等多重层面。但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千差万别 ,全球法律生活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复杂画面。

    2004年01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 要约收购的制度障碍与对策思考

    陈爱蓓

    2004年01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 论家庭暴力

    焦泉,孟春梅

    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侵扰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 ,并使弱势家庭成员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与此同时 ,如何界定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特征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会带来哪些危害及如何有效的防治 ,也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进而倡导建立平等、民主、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 ,使公众认识到家庭安宁是每个家庭成员幸福的重要内容。

    2004年01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4 ]
  • 经济学的新发展:演化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陈道江

    演化经济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和熊彼特 ,纳尔逊和温特富有影响的著作《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问世后 ,演化经济理论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文拟回顾演化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阐述演化经济理论的根本理念 ,并就其发展前景作出简要述评。

    2004年01期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4 ]
  • 构建我国农业直接收入补贴体系的思考

    东梅

    我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国内支持措施必须符合国际规则 ,对农业的支持范围与力度也将受到影响。伴随着农业协议的实施 ,许多国家把直接收入补贴 ,特别是与当前产量和价格脱钩的收入支付政策 ,作为国内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和改革方向。本文拟在阐述国外农业直接收入补贴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实施该项政策的可能性。

    2004年01期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0 ]
  •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陈海秋

    竞争力评价正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需要研究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并建立一套综合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2004年01期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52 ]
  • 《宋书·州郡志》考疑(二)

    胡阿祥

    2004年01期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城市垃圾管理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的经济学分析

    孟祥林

    城市的扩大带来垃圾的增加 ,高效的垃圾处置措施就成为垃圾管理的着眼点。目前国内国际采取的垃圾处置措施很多 ,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主要在于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凑效 ,但是缺乏长期效果。本文对我国现行的主要垃圾处置措施进行了评述 ,指出垃圾管理机制要尽量减少道德约束 ,而主要着眼于经济约束。

    2004年01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3 ]
  • 《易传》中真与美的观念

    孙业成,张四九

    2004年01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礼”的人文关怀

    艾冬景

    2004年01期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4 ]
  • 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存续——一个社会学的分析

    张淑娟

    2004年01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22 ]
  • 论国家起源的不同契约观及启示

    王义保

    2004年01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10 ]
  • 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

    潘美娟

    2004年01期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

    张典

    2004年01期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0 ]
  • 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刘建平

    2004年01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4 ]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王嘉

    2004年01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5 ]
  • 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

    陆月宏

    2004年01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 杨思信:《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

    方国学

    2004年01期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 王立新:《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

    储昭根

    2004年01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 钱乘旦等著:《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徐凤丹

    2004年01期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