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

2007, No.105(03) 62-6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背景、意识、法制、机制

郑功成;

摘要(Abstract):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和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最好途径与方式,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不可替代的客观功效。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代背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慈善意识落后、法制建设滞后、慈善机制发育不良等诸多制约。因此,改良国民的慈善意识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工程,健全完善慈善法制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促使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发育成熟则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关键所在。作者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互助友爱基础之上的各种慈善事业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且重要的内容,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将促使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走得更加文明、更加协调。

关键词(KeyWords): 慈善事业;时代背景;慈善意识;慈善法制;慈善机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郑功成;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7.03.011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