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制度主义方法论与政治制度研究的新方向
曾毅;
摘要(Abstract):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流行的命题,如民主政体与非民主政体的对立、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不同以及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差异,都来自旧制度主义的法条主义。行为主义革命下的结构-功能主义路径不但没有真正发挥革命性作用,反而强化了旧制度主义的教条。利普哈特的"行政主导权"概念、尤其是历史制度主义的否决者理论,突破了很多传统命题,让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政治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比较政治制度;政体;行政主导权;历史制度主义;否决者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历史制度主义方法论与比较政治研究的新方向”(项目号:12XNH044)项目成果
作者(Authors): 曾毅;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2.04.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81页。
- ②[法]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杨祖功、王大东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89页。
- ③[美]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第八版更新版),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6页。
- ④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杨光斌:《不该再用旧标签看待变化了的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报》2009年5月15日。
- ⑤张勇:《转型国家的宪制选择与民主巩固》,《学海》2010年第2期。
- ⑥参见[美]萨托利《政党与政党制度》,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 ⑦[美]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文版序言”。
- ⑧⑨George Tsebelis,Veto Play-ers:How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ork,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p.110,p.115,p.19,p.19,p.18,p.21,p.37,pp.77-78,p.82,p.82,p.90,p.114,p.115,p.115,pp.219-220,pp.85-88.
- ⑩[美]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3、97-99页。
- 关于“多数决民主”与“共识民主”的纬度,参见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第2-3章。
- Paul Pierson,Politics in Time:History,Institutions,and SocialAnalysi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p.145.
- 朱利亚诺·博里:《政治制度、否决点和福利制度的适应过程》,选自[英]保罗·皮尔逊编《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汪淳波、苗正民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2-343、352页。
- 伊莫加特:《制度、否决点与政策结果:医疗保健的比较分析》,见[美]扎哈里亚迪斯《比较政治学:理论、案例与方法》,宁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杨光斌、李月军:《中国政治过程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学海》2008年第2期。
- 曾毅:《比较政治研究中的发展主义》,《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1期;曾毅:《新发展主义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