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朱力;
摘要(Abstract):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社会冲突在总体上是上升的;冲突的风险源清晰;冲突的主体为利益受损群体与利益获得群体;冲突的性质以经济领域的利益性冲突为主,具有可协调性;冲突的强度与烈度有加剧的趋势;冲突矛盾呈复杂性,处理的社会成本升高;群体性事件开始作为"弱者的武器"被普遍地使用;对社会冲突事件开始由封闭的、僵硬的内部处置到开放的、弹性的公开处理。
关键词(KeyWords): 群体性事件;社会冲突;冲突性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06ZD&02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SH030资助
作者(Authors): 朱力;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1.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008年6月28日下午,贵州北部的一个小镇翁安,一个初中女生“离奇”死亡演变到万人冲击政府大楼打砸抢的恶性事件。冲动的人群打砸了公安局后,又冲进县政府、县财政局、县委办公楼打砸,多名公安干警被打伤。事件共造成瓮安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另外还烧毁包括22辆警车15辆摩托车在内的54辆车辆,150余人受伤。
- [2]孟连事件。2008年7月19日上午,公安机关在孟连县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过程中,对勐马镇5名胶农实施抓捕时,遭到500多名胶农手持长刀、铁棍、锄头等工具围攻。冲突导致41名警察被打伤,9辆警车被砸坏,民警使用防暴枪自卫,15名胶农被打伤,2人被击中致死。这起警民暴力冲突事件的背后,是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来已久的矛盾纠纷。
- [3][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0.211页。
- [4][美]刘易斯.科塞等:《社会学导论》,杨心恒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55页。
- [5][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刘云德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66页。
- [6][美]尹恩.罗伯逊:《现代西方社会学》,赵明华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65页。
- [7]魏新文、高峰:《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困境与出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 [8]朱力:《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4页。
- [9]王永前:《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80%上访有道理》,《半月谈》2003年第11期。
- [10]1998年至2002年,法院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24万件(次),平均每年约840万件。
- 11121628湖北省信访局:《湖北省学习贯彻信访条例辅导读本》(内部印刷),2005年3月,第29、33、33、33页。
- 1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297页。
- 14赵鹏等:《“典型群体性事件”的警号》,《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6期。
- 15程浩、黄卫平、汪水成:《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 17国家信访局局长:《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求是》2007年9月。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1.mohrss.gov.cn/gb/zwxx/2008.06/05/content—240415.htm。
- 19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84页。
- 20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18页。
- 21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1页。
- 22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和谐稳定调查”课题组:《2006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调查报告》,载于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16、19.31页。
- 23朱庆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载于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21.339页。有关“社会秩序指数”和“社会稳定指数”的定义见该文。
- 242004年10月18日,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一起因普通市民与民工发生冲突时谎称为国家公务员,引起了群众的公愤,群众聚集在区政府大楼前,晚上9时左右,政府大楼门外的多辆警车、城管车被放火焚烧。在警方的几次清退行动失败后,民众开始用石块砸毁政府大楼的玻璃大门,冲进政府大楼底层、后院,并开始纵火焚烧建筑、车辆、毁坏办公设备。文玉伯:《万州突发万人骚动事件》,《凤凰周刊》2004年第31期。
- 25钟玉明、郭奔胜:《社会矛盾发新警号:无直接利益冲突苗头出现》,《望新闻周刊》2006年10月17日。
- 2627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69、180页。
- 2930于建嵘、斯科特:《底层政治与社会稳定》,《南方周末》2008年1月24日。
- 31[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5.50页。
- 32周永康说,深入分析这些群体事件,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和谐社会首重稳定群体性事件多发亟待关注》,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3842526232576/20050706/580196.shtml。
- 3334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3、223页。
- 3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