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理论与政府治理:一个研究评述“Control Rights” Theory and Governance Studies:A Research Review
陈家建;
摘要(Abstract):
基于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置、考核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研究政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运行逻辑。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治理的研究中,“控制权”理论被广泛运用,在组织结构、政策执行、项目制三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研究借用“控制权”理论进行分析,学术影响显著。但是,学界对“控制权”理论的运用条件和适用度还缺乏深入讨论。同时,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看,“控制权”理论忽视了组织内非均衡权责的特征,仅从“控制权”的角度难以完整讨论中国政府治理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不完全契约;“控制权”理论;政府治理;项目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陈家建;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22.05.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周飞舟:《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 ②冯猛、艾云、刘世定:《理解政府行为与制度安排——近期中国政府研究述评》,《经济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5辑。
- ③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 ④周黎安、王娟:《行政发包制与雇佣制:以清代海关治理为例》,载周雪光、刘世定、折晓叶主编《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97—178页。
- ⑤(78)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
- ⑥(19)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 ⑦O.Hart,“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Law,Economics & Organization,Vol.4,No.1(1988),pp.119-139.
- ⑧J.Tirole,“Incomplete Contracts:Where Do We Stand?”,Econometrica,Vol.67,No.4(1999),pp.741-781;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 ⑨O.Hart & J.Moore,“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Ownership:Some New Though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7,No.2(2007),pp.182-186.
- ⑩陈志俊:《不完全契约理论前沿述评》,《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 (11)B.Holmstrom & J.Roberts,“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evisited”,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2,No.4(1988),pp.73-94.
- (12)O.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Free Press,1985,pp.23-26.
- (13)A.Alchian & H.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2,No.5(1972),pp.777-795.
- (14)(33)向静林、邱泽奇:《激励方向与组织选择——一个人力资本控制权的分析框架》,《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第2期。
- (15)P.Aghion & J.Tirole,“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5,No.1(1997),pp.1-29.
- (16)A.Dixit,“Incentive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An Interpretive Review”,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37,No.4(2002),pp.696-727.
- (17)(74)G.Miller,“The Political Evolution of Principal-Agent Models”,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Vol.8,No.1(2005),pp.203-225.
- (18)J.Tirole,“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Oxford Economic Papers,Vol.46,No.1 (1994),pp.1-29.
- (20)(81)(83)王汉生、王一鸽:《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2期。
- (21)K.Weick,“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The Mann Gulch Disaster”,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38,No.4(1993),pp.628-652.
- (22)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8—126页。
- (23)周黎安:《行政发包制》,《社会》2014年第6期。
- (24)郑永年、黄彦杰:《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98—327页。
- (25)陶郁、刘明兴、侯麟科:《地方治理实践:结构与效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04—145页。
- (26)(73)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第7—52、86—95页。
- (27)(34)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35页。
- (28)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8—56页。
- (29)K.O’Brien & Li Lianjiang,“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Comparative Politics,Vol.31,No.2(1999),pp.167-186.
- (30)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
- (31)田先红:《治理基层中国:桥镇信访博弈的叙事,199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65—185页。
- (32)陈家建:《多维目标制度体系——地方政府运作逻辑的一个观察视角》,《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第1期。
- (35)李振等:《“条块并举”发包制下的基层治理——以T区乡镇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20年第3期。
- (36)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16—317页。
- (37)狄金华:《农村基层政府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其演变——一个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侯利文:《压力型体制、控制权分配与居委会行政化的生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 (38)田孟:《控制权理论视角下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现象及其治理——基于江西省YF县FX镇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工作试点的调研》,《求实》2020年第5期。
- (39)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莫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61页。
- (40)蔡潇彬:《中国国家治理研究述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 (41)丁煌、定明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案例分析与博弈启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 (42)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 (43)阳李:《剩余控制权视域下的运动式执法——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 (44)于君博、宋宪策:《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话语重构—一个比较案例分析》,《北大政治学评论》2019年第2期。
- (45)宋宪策:《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话语重构——一个比较案例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 (46)(63)廖青虎、陈通、孙钰、王威龙:《乡村文化治理的创新机制——控制权共享机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 (47)杨远波、陈丛刊:《“控制权”理论视角下政府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创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 (48)胡悦晗:《控制权理论视角下的教育考试评分标准变异——以甲省新高考历史学科评卷过程为例》,《社会》2019年第5期。
- (49)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开放时代》2012年第9期。
- (50)刘雪睿:《控制权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海岸带环境卫生治理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 (51)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 (52)刘兴花:《控制权理论视角下“伪城市化”现象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 (53)李汉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革内卷化及其破解——“控制权”理论的视角》,《兰州学刊》2020年第10期。
- (54)杨威、刘毅:《政策执行反馈:基于委托代理和控制权理论》,《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第8期。
- (55)马良灿:《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4期;郑世林:《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2期。
- (56)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 (57)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58)(65)周雪光:《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
- (59)(66)(85)陈家建:《项目化治理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机制——基于一个国家项目的历史过程分析》,《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
- (60)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张振洋:《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项目制研究——以上海市自治项目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 (61)黄敏:《剩余控制权分配与政社互动策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执行过程分析》,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郎晓波:《剩余控制权:社会组织自主性的机制考察——以H市多边合同执行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4期;李胜会、邝焕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中的控制权分配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 (62)邹珊:《项目制下的“粮改饲”问题研究——以T市为例》,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 (64)吴思红:《乡村振兴中财政专项资金公平效率损失的内在逻辑——基于样板示范与市场化运作的分析视角》,《理论月刊》2020年第6期。
- (67)王春婷、尚虎平:《政府购买服务:风险生成与实质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 (68)刘兴花:《控制权理论视角下“伪城市化”现象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李汉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革内卷化及其破解——“控制权”理论的视角》,《兰州学刊》2020年第10期。
- (69)刘雪睿:《控制权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海岸带环境卫生治理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邹珊:《项目制下的“粮改饲”问题研究——以T市为例》,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 (70)(79)许玉镇:《避责与剩余控制权:决策避责类型及治理研究》,《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4期。
- (71)加里·贝克尔、吉蒂·贝克尔:《生活中的经济学》,章爱民、徐佩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335页。
- (72)刘世定、张文宏、伯格:《开放边界的经济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20页。
- (75)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 (76)Parsons,The Social System,London:Routledge Press,2005,pp.45-76.
- (77)奥特:《了解组织文化》,沙夫里茨等编:《公共行政学经典》,刘俊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486—494页。
- (80)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8—56页;冉冉:《“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3期。
- (82)(84)史普原:《中国政府项目的运作逻辑:一个组织学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1—158页。
- (86)狄金华:《项目制中的配套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开放时代》2016年第5期。
- (87)马良灿:《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