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中的政体简化论与古史叙事
张舒;
摘要(Abstract):
受到晚清时局的影响,被引介入中国的西方政体学说很快蜕变为政体简化论,其古史叙事将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制概括为专制政体,这极大简化了传统秩序的复杂性。此后,中国古代与西式现代在政道上更被视作截然对立。然而政治权力公共性是传统中国政道与西方政体理论的共同探求,传统政道注重分析文治政府的分工、制度之外的立意和个人对于秩序的能动作用等。因此,当代政体论需要克服简化倾向,并参照中国传统政道以完成重构。
关键词(KeyWords): 政体简化论;古史叙事;传统政道;西方政体论;相互参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舒;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3.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 (2)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 (3)曾毅:《政体理论重述》,《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3期。
- (4)王绍光:《政体与政道---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载《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三联书店,2012年,第96页。
- (5)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思想界的政治改革论争》,《史学集刊》2012年第1期。
- (6)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康有为全集》(第四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5页。
- (7)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页。
- (8)谭嗣同:《仁学》,《谭嗣同集》,岳麓书社,2012年,第358页。
- (9)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新民丛报》1902年第八号。
- (10)文元:《中国政体变迁论》,《大同报》1907年第五号。
- (11)关于梁启超的思想转向和论战概况,可参见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第五章、第六章的介绍。
- (12)(20)吕诚之:《中国政体制度小史》,上海中山书局,1926年,第72、1页。
- (13)(14)(15)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中华书局,2007年,第152、160、94页。
- (16)章士钊:《评梁任公之国体论》,《甲寅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十号。
- (17)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1号。
- (18)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 (19)陈怀:《清史两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53页。
- (21)(22)(23)萧公权:《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1、72、88页。
- (24)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34页。
- (25)潘光旦:《家制与政体》,《潘光旦文集》第1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8页。
- (26)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上)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6页。
- (27)钱穆:《国史新论》,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87页。
- (28)张君劢:《中国专制君主政制之评议》,台北弘文馆出版社,1986年,第24页。
- (29)杨光斌:《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 (30)《汉书》卷75《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 (31)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22页。
- (32)司马光:《体要疏》,《司马光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97-898页。
- (33)吕祖谦:《淳熙四年轮封劄子二首》,《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卷第三,第58页。
- (34)朱熹:《朱子语类》(八),中华书局,1986年,卷第129,第3088页。
- (35)朱熹:《行宫便殿奏劄二》,《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68页。
- (36)吕祖谦:《看左氏规模》,《吕祖谦全集》第7册,第3页。
- (37)吕中:《治体论》,《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页。
- (38)[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修订版·卷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9-91页。
- (39)任锋:《天理、治体与国势:现代变迁中的儒家传统》,《文化纵横》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