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的内涵解构与逻辑演绎
顾东辉;
摘要(Abstract):
"三社联动"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梳理既有说法,"三社"可以是三个工作主体,也可以是三个实务要素,从而就有"主体联动"和"要素联动"两种解构视角,前者含于后者之中。为了切实推进"三社联动",应该领悟"三社联动在场境",促进社区议题、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合理联接和恰当互动;应该参鉴社会治理的理念,吸纳社会工作的智慧,发挥社区民众和党政部门的特殊作用,体现操作理性和实践智慧,达成"三社联动"实务过程的优质高效。社会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并体现"液体角色"。
关键词(KeyWords): 三社;联动;内涵;逻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社会服务及其管理:本土实践的‘专业’架构研究”(项目号:EZH35485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项目号:13JZD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顾东辉;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6.03.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思斌:《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工作》2014年第1期。
-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网络型服务治理》,《学海》2015年第3期。
- 3 .王思斌:《“三社联动”的逻辑与类型》,《中国社会工作》2016年第2期。
-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
- 6 .叶南客、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 7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年。
- 8 .吕青:《创新社会管理的“三社联动”路径探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 9 .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 10 .李立国:《在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上的讲话》,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510/20151000876120.shtml。
- 11 .李立国:《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光明日报》2016年2月1日
- 12 .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
- 13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14 .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 15 .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专业素养》,《中国社会导刊社会工作专刊》2008年第2期。
- 16 .顾东辉:《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导向》,载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蓝皮书》(1988-2008),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 17 .顾东辉:《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同构演绎》,《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年第1期。
- 18 .顾东辉:《三社联动的内涵与社会工作在其中的角色,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5年会暨“社会治理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研讨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2015年8月17-21日(呼和浩特)。
- 19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20 .Arnstein,S.R.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Vol.35:4,216-224.
- 21 .Morales,A.&Sheafor,B.W.(1989).Social Work:A Profession of Many Faces.Boston:Allyn and Bacon.
- 22 .Rhodes,R.A.W.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1996,Vol.44,Issue 4:65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