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体制下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治理——以市民社会的建立为视角
杜芳;
摘要(Abstract):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在于公民权利的异化、政府权力的异化以及公民权利救济渠道的不通畅。根据宪政理论分析,关键就在于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存在冲突。市民社会是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沟通的渠道,能够平衡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这与宪政理论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宪政体制下建立市民社会对于从根源上消除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群体性事件;宪政体制;政府权力;公民权利;市民社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杜芳;
DO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0.03.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专辑》,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增刊。
- [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25/content—10250759.htm,新华网。
- [3]陈利华:《群体性事件考验中国》,载《环球》2005年8月1日,第22页。
- [4]吕世明:《警察对群众事件的应有认识》,载《世界警察参考资料》1989年第6期。
- [5]陈晋胜、王朋越:《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分析》,载《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 [6]白钢、林光华:《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 [7][英]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 [8]张千帆:《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7页。
- [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杨东柱、尹建军、王哲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
- [10][美]爱德华.希尔斯:《市民社会的美德》,载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1页。
- 12[美]阿兰.S.罗森鲍姆:《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刘茂林译,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1年。
- 13[美]罗伯特.A.达尔:《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佟德志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 14[美]布鲁斯.A.阿克曼,《超越卡罗琳产品案》,载张千帆《哈佛法学评论宪政精粹》,法律出版社,2003年。
- 15欧爱民:《论市民宪法的品格》,《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 16[美]英格尔斯等:《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8页。
- 17李军、蒋兰香:《宪政视阈下比例原则的演进》,《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