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顾永红;郭广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与"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的新论断,共同构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人民立场基础上,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重点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结论指出,这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主线,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贯彻和深化。

    2019年02期 No.17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主题研讨(一):社会史与社会调查:现代中国社会学的奠基

  • 慈孝一体: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

    周飞舟;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父对子之"慈",即是对己父之"孝"的体现,这表现为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行动伦理,也构成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的重要基础。此行动伦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要素,以"仁至义尽"为行动原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核心纽带,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02期 No.176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 中国社会研究史中的西南边疆调查:1928-1947

    田耕;

    1928-1947年的西南边疆调查,是中国社会研究史上激活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边疆调查的关键时期。三个学科的实地研究形成了对此后影响深远的新传统。本文结合边疆研究的生平史和对研究作品的概念考察,表明1934年中研院的机构调整促成了社会科学所和史语所各自的关键转向,使其分别形成了结合经济史与民族史的田野工作理念。其中深蕴的历史想象,与南迁的燕京大学社会学在边疆继续"民族志社会学"的"自然史"理念有着深刻的区别。

    2019年02期 No.176 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革旧俗造新民:邹平乡村建设中“改造私人生活”实践的再思考

    狄金华;

    "革旧俗,造新民"是五四以降中国社会的共识,梁漱溟及其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作为当时一支积极的建设力量,其在邹平获得乡村建设试验区之后即着手对邹平的私人生活进行改造。在梁漱溟看来,改造私人生活一方面是为再造乡村的伦理情谊,更为关键的则是为国家建设探寻道路。邹平的乡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绩效,与其再造可信的代理人、户籍信息管理网络等因素有关。邹平改造私人生活的运动与同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及中央苏区的私人生活改造运动关系密切,都是对大革命失败后国家建设道路的探寻,也是不同主体面对不同困境时做出的应对策略。

    2019年02期 No.176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主题研讨(二):四十年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 机构改革与现代国家建设:建国以来的中国

    颜昌武;

    我国机构改革内含着深刻的现代国家建设的意蕴。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有为且有限的政府,其中有为指向国家能力建设,有限指向国家权力的结构性配置。新中国在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前30年里,交织着革命逻辑和理性逻辑的张力,且革命逻辑占有压倒性的优势。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重返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政治体制改革化约为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落实为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承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以机构改革为载体,优化政治权力的内部配置,建设党政体制下的中国行政国家;厘清国家与市场的边界,建设中国监管国家;以央地关系的调整来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中国税收国家,这三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维度。

    2019年02期 No.176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从实验主义到整体设计: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的深层逻辑分析

    文宏;

    机构改革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动力,建国70周年以来,党和国家都尤为注重党政机构体系设置。改革开放前,针对政府机构数量繁多,部门重叠等情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后,为顺应国家发展需求,聚焦于政府职能等问题,我国共进行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本文结合机构改革的现实情境,纵向考量我国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立足于政府改革与历史情境的相互关系,以机构改革的内在逻辑为着眼点,聚焦机构改革的发展趋势,系统梳理历次改革的内容,从机构改革动力、改革内容、推进方式、改革路径这四个方面,梳理历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阐述机构改革的内在机理,挖掘实验主义与整体设计治理下,历次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内在机理,以探究我国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的深层逻辑。

    2019年02期 No.17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嵌入式整合:后“政党下乡”时代乡村治理的政党逻辑

    袁方成;杨灿;

    乡村社会自治性、自主性的不断发展深刻改变了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形态,表现为政党与乡村社会的自治力量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和分散性,使社会自治力量的成熟发展需要继续寻求政党力量的引导和规范。茗山实践中,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嵌入和要素整合等途径嵌入乡村社会,在此过程中,政党力量凭借其政治资源、组织资源和党政资源等比较优势,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则在政党的规范和引导下,凭借其自治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比较优势,实现了治理动力的内生、治理功能的强化和治理模式的优化。由此,政党与乡村社会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互为补充,形成了政党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自治力量有效治理社会的"嵌入式整合"模式。

    2019年02期 No.17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3 ]

专题论文_社会学研究

  • 家庭学业支持对青少年学习成就的影响研究

    范静波;

    探讨家庭恰当有益的学业支持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CEPS的数据计算分析,本文试图证明:青少年学业成就存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家庭的教育投入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适度温情型的学业支持促进青少年学业成就,青少年情感需求层次先于知识追求欲望;严厉惩罚型的学业支持阻碍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过高的教育期望和干涉挫伤青少年的自信心,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2019年02期 No.17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儿童的能动性: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

    肖莉娜;袁园;

    儿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就是弥合儿童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在理论发展上的差距,特别是如何超越结构与能动性的二元对立。本文以整合性的视角为导向,考察能动性、结构和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儿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关于儿童能动性的解释框架。

    2019年02期 No.17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索——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

    张和清;闫红红;尚静;

    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BCD)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重通用(整合)及社区为本的实务模式,具体的方法策略也经历了从个案、家庭及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到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转变(从临床社会工作到社会发展)。这种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能够回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专业个案救助和社区能力建设。

    2019年02期 No.176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6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专题论文_政治学与公共管理

  • 论效率概念中的时间及其资源化

    张康之;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时间的维度中展开的,而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则有着时间协调的问题。人们越是需要借助于集体行动去承担各项任务,就越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在工业社会中,效率成了人的几乎所有社会活动的目标,而在效率的概念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时间构成了效率的基本内涵。正是人的效率追求,改变了时间的属性,把自然时间转化为社会时间,并通过社会时间的开发和利用去达成效率目标。从自然时间向社会时间转化的过程也是时间资源化的过程,社会时间其实就是人的生产和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赖以开展的资源。对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促成了效率目标,也引发了时间资源稀缺化的后果。在未来,如果人的效率追求还会持续地展开的话,那么,在面对时间资源遭遇进一步开发的瓶颈时,就需要改变时间资源开发的思路,即从时间结构方面去寻求新的路径。

    2019年02期 No.176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尊礼的义务:洛克式爱国主义的构成与展现

    黄璇;

    洛克的爱国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尊礼的义务"体现出来的。从尊礼家长到尊礼君王、再到尊礼国家,构成洛克式爱国主义的脉络。在洛克的语境中,尊礼家长的义务不是一项政治义务,但它具有与同意、自愿、职责、共同福祉相关的政治特质,这是洛克式爱国主义的根源。在政治社会中,不可取消的、永恒的、尊礼家长的非政治义务转变为可取消的、有条件的、尊礼君王的政治义务,以平衡尊礼政治权威与规训君王权力之间的张力。而当人民反抗君王的权利与人民尊礼君王的义务之间的矛盾需要调解时,尊礼的对象则落定为君王所代表的政治共同体——国家,以便与可反抗的君王自然之身区别开来,由此呈现出洛克式爱国主义的主旨——捍卫共同福祉。英国光荣革命后,有效协调个体与集体、人民与君王、人民及其代表之间的有限君主制,不仅成为洛克尊礼的对象,也成为洛克式爱国主义的具体范例。

    2019年02期 No.176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探寻利维坦的行动逻辑——国家中心范式的研究进路与分析框架

    曹胜;

    国家中心范式通过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展开学术批评,重新将"国家"这一被遗忘的"主角"从政治知识传统中找回来,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论证的科学性事实分析。该范式认为"国家"是处于内外之间的利维坦,这一特定位置决定了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循"政治的逻辑"和"安全的逻辑"来建构秩序和塑造安全。进而,从研究进路对国家的行动逻辑做出理论抽象:其一,凸显国家作为自主能动之行动主体的"韦伯—欣策式进路";其二,呈现国家作为制度结构之运作逻辑的"托克维尔式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以政治科学之事实分析的方式回应了"利维坦何以必要"和"利维坦如何运作"的基本命题,这为我们构建以国家为中心变量的因果框架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为理解诠释国家理论的知识建构进路并拓展深化国家实践的政治科学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019年02期 No.176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负面事件后政府信任危机的形成机制研究:一个准实验研究

    徐彪;

    本文将公共危机事件划分为三种类型:丑闻、公共服务缺陷和意外事故,并运用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类型危机事件对政府信任不同维度的影响关系和泛化机制。结果发现:(1)丑闻、公共服务缺陷事件发生后,政府信任的能力维度和诚信维度都会受损;但丑闻对诚信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共服务缺陷对能力信任的负面影响更大;(2)丑闻和公共服务缺陷事件发生后,会造成官员角色信任受损;(3)对官员的初始信任越高或官员相似性越高,丑闻事件发生后的官员角色信任受损越大;(4)丑闻事件后,政府组织相似性越高,政府信任的诚信维度受损越大;(5)官员角色信任会向政府诚信泛化,官员角色信任受损会伤害到政府诚信;(6)官员信任受损在丑闻与官员相似性交互项、丑闻与官员初始信任交互项对政府诚信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促进公共危机、公共信任领域研究的发展,并对政府实践予以一定启示。

    2019年02期 No.176 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汪伪时期政治动员剖析:以“南洋解放”庆祝活动为例

    陈紫竹;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的陷落,对于日伪双方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资源。为了利用这一象征资源,汪伪当局预先谋划了一场政治庆典,而后在日伪的合谋下,又升级为一场覆盖城乡、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的政治运动。通过这一运动,汪伪的政治动员机制趋于完善,汪伪的奠基神话也更为丰满。由此,汪伪政权开始了对民众进行"精神总动员"的庆典政治时代。

    2019年02期 No.176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专题论文_经济与管理

  • 创新的不确定性与受组织的市场:产业政策讨论应有的演化理论基础

    封凯栋;姜子莹;

    "不确定性"是理解创新现象的关键概念。在国内的产业政策存废之争中,创新的不确定性也屡屡作为政府应该或不应该参与产业活动的依据而被提及。然而,这场争论中的相关评论者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反映了他们所依托的学说并没有能够打开创新过程和创新竞争过程的黑箱,这使得他们并没有解释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市场过程的能力,相关的评论也只能是尝试徒手握住空气作为证据。从创新研究的演化理论来说,创新和创新主体的竞争具有高度演进性。一方面,创新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创新过程中共同体基于互动关系的共同演化,即根植于创新相关方在不同维度上的互动;另一方面,这些互动也构成了对不确定性的回应。因此,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理解市场受组织(organized)的特征——市场主体之间制度性的互动关系,是理解创新及其不确定性的理论前提;市场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受组织"特征既是行动者对不确定性的"回应"或"解答",也是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对于经济实践的行为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这个演进性的、高度组织性的过程,是理解和应对不确定性、进而发展出有益的产业政策或者市场规制手段的起点。受组织市场的目标和创新经济体的核心任务在于同时实现对知识生产的激励以及维持通用性知识与专用性知识的动态平衡。本文将这一范式称为"演进性的创新系统观"。

    2019年02期 No.176 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130个项目”: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化技术引进的尝试

    朱妍;林盼;

    利用外资进行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是改革初期的重要发展路径,但对于如何利用外资始终存在争议,论辩焦点在于采取国家集中化还是地方分权化的路径。本研究关注1982年启动但最终无疾而终的"130个技术引进项目",发现这一集中化的技术引进事件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合资经营与补偿贸易的论辩,更出现了中央控制与地方主导的路线之争。中央控制技术引进的路线,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规模效应,但由于信息链条过长,信号传递失真,在推进中常常出现投资与需求的错配现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也使得"130个项目"成为集中化技术引进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分权路线逐渐取代中央主导,成为20世纪80年代技术引进的主要路径。

    2019年02期 No.176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价值共创的内涵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述评

    余义勇;杨忠;

    网络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商品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创造带来了极大挑战,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正逐渐由"注重产品"转向"注重服务",并关注"顾客体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共创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其内涵又有了新的拓展。鉴于价值共创对企业创新合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价值共创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厘清价值共创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其次基于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网络环境三个视角对价值共创内涵进行论述;然后分别阐述不同视角下价值共创的前因-过程-结果等内在作用机理;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价值共创未来研究方向。

    2019年02期 No.176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专题论文_法学研究

  • 论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以请求权的名实区分为中心

    范雪飞;

    请求权是一种从基础权利派生出来的技术性权利,其旨在保护基础权利不受侵害。确认请求权、离婚请求权以及收养关系解除请求权本质上是程序权利,共有物分割请求权本质上是形成权,它们名为请求权而实非请求权,故此不应适用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可以划分为依法和依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两类: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是指依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不适用诉讼的请求权时效;依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是指基于特定法律地位所生之请求权,主要包括夫妻同居请求权、亲子领回请求权、股东的清算请求权、股东缴付或返还出资请求权以及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所生之请求权等。

    2019年02期 No.176 17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网络恐怖主义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

    李涛;

    利用互联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恐怖活动、招募涉恐人员等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其危害性并不亚于暴恐犯罪。基于传播学视角,网络恐怖主义传播具有去中心化、精准性、互动性、全球性特征;网络恐怖主义传播的结构要素包括一般化的传播主体、精准化的传播客体、媒体导向的传播渠道、极端宗教化的传播内容、辐射式社会恐慌的传播效果;其传播模式可细化为单向传播模式、"公开式"互动传播模式、"私密式"互动传播模式。基于此,可采取微观上的技术对抗、中观上的策略布局和宏观上的制度构架予以应对。

    2019年02期 No.176 1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学术评论

  • 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

    刘擎;

    国际秩序的动荡与重建,新冷战的阴影,美国的政治争斗与欧洲的混乱成为时政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在公共思想界,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复兴前景,文化左派的困境,政治正确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等议题成为2018年的焦点。

    2019年02期 No.176 18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从“后伦理时代”到“伦理精神时代”——《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思想进路

    谈际尊;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用精神哲学方法探讨伦理道德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形态,回应现代伦理道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伦理道德向精神家园、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回归,借以把握中国伦理型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该书基于对时代精神的清醒判断,直击当代文明缺失之质性和根源所在,试图通过精神哲学独特运思方式,将主导现代道德哲学的"我应该如何生活"句式转换成精神哲学的"我们如何在一起"句式,架起个体之"我"通达整全之"我们"的伦理纽带,推动人类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该书视角独特,结构宏大,创新之处颇多,理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9年02期 No.176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稿约

    <正>《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就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专题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尤

    2019年02期 No.17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学海》引注规范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2019年02期 No.176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